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明君 > 分节阅读 17

分节阅读 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将土都呆呆地望着那城廓之下,护城河边,那位没有一丝天子威仪的大明天子,像疯子一般地奋力地手脚并用地厮打着一个个敢于接近囚笼的瓦刺士卒。一面语不成句、断断续续地怒吼着:“一娘你记住,好好活着,为了我朕命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我会回来找你”

钱一娘没能挣脱那些太监和宫女的手,含泪的双眸痴痴地望着那城下的马车,用力地点着头,她终究再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甩开了一个拉着她手的太监,抹了抹脸颊上的泪水,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容,向着那城下大声地叫喊道:“陛下,妾身会好好的活着,等你回来”

孙太后搂紧了钱一娘,看着那渐行渐远的马车,不由得老泪纵横,张了张嘴,千万句的埋怨,无数的担忧,尽数化成了一声撕心裂肺般的哭喊:“母后也等你回来,好好的活下去”

朱祁钰不由得松了口气,原本的担忧,尽数散去,心里边,对这位身处于囚室,亦能傲骨嶙峋的皇兄,多了一丝敬佩,更多的却是庆幸。“这样也好,今日你也算是将功责罪吧。”朱祁钰小声地自语道,仿佛这一刻,已经身为天子的他,很仁慈地宽恕了自己兄长的丧权辱国之罪。

城楼之上,那些大臣们嚎啕痛哭的表现,又让朱祁钰心里边浮起了许多的不满,如果不是自持天子的身份,说不定他会跳将出来,指责这些大臣,现在自己才是天子,才是大明朝的皇帝,你们刚才遵哪门子的旨意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不知何时,德胜门的城门楼上传来了这样鸡昂的淫诵之声。

于谦霍然转头,看到了户部给事中王竑,这位性情刚烈的文官的额头还还渗着血丝,他头上的官帽也有些歪斜,面容之上,尽是热泪奔流。但是他那挺直的脊梁,还有他那雄浑的淫诵之声,吸引着更多的人一同淫诵了起来,短短十数息之间,浩然之声,隆隆如雷,轰鸣于京师城上

“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朱祁镇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欣慰地望着那风云翻涌的大明帝都,那朗朗的淫诵之声,仿佛回落在他的灵魂深处,那是名垂千古的华夏忠烈文天祥的心血,那代表着中华民族数千来以来不屈的胸怀,那代表着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气节。

“老子他妈的也快成英烈了吧不过还好,自己这个倒霉的穿越者总算是没丢咱堂堂中华男儿的脸。”朱祁镇自嘲地笑道。他那疼得厉害的嗓子已经再也吼不出一个字,不过,他的心中却在慷慨鸡昂地应和着那令无数中华儿女传唱千古的正气歌

数万将军涕淋而下,过百文武声嘶力歇,却让数万瓦刺精锐哑然失色,失声,失胆。

“杀了他”远在里许之外,却也听得真切的也先脸上再没了一丝的喜色,大声地咆哮了起来,手中的马鞭朝着身边的护卫狂抽下去。“快去,给我杀了他”

“大哥,使不得,若是现在杀了他,那二十万众明军必成哀兵”脸色同样无比难看的伯颜贴木儿伸手拦在了也先的跟前。

“那你倒是说说,我们该如何做”也先双目几欲喷火。

“进攻兄长,就现在,我们不能再等了。”伯颜贴木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恶狠狠地看着那高耸的京师城墙。

苍凉的号角声在京师的四野乌咽回荡,高耸的箭塔着难听的吱嘎嘎声向着京师城头近逼,从极高处向下望去,无数的烟尘犹如恶魔一般,正向着大明的心脏狠狠地挤压过去

鸡荡人心的声音在大明帝都的上空回荡着,那些原本躲藏于家中的百姓们纷纷地探出了头来,安定门内成贤街的国子监内那些年轻的书生士子不由得纷纷地走出了房间,禁不住轻声地应和,到最后大声地淫诵起来。

三更到达,亲们慢瞅,嗯,三更了,亲们的推荐和收藏也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三十六章大明死战时收藏推荐来吧

“为国效命者,守护京师之百姓”那些奉命在京师街头巷尾宣读召集令的锦衣卫和差役们都早就吼得声嘶力歇,但是却仍旧坚守着他们的职责,继续地呼唤着,希望能够召来更多的力量镇守城池。

一户民宅打开了门,一位年近五旬,身上的衣服都还打着补丁的驼背老人提着一把菜刀冲了出来,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涨红着脸,拿着一把木剑正从旁边的民宅走出,却被喝住,走出来了一个中年大胖子,一手提着把雪亮的短刀,另外一只手慈祥地拍了拍那少年的脑袋,转身向着里屋喝道。“把这小崽子给老子看牢实了,今天,老爷我也要爷们一回”

更多的民宅打开,有屠户,有商贩,甚至还有一些肩膀上的抹布还没来得及扔掉的店小二,更有提着装饰意义大于实际的佩剑的文弱书生

“华夏多有慷慨悲歌,拔剑侍立于野的志士。”一位文弱书生,看到甚至连那妓馆里都冲出了几个泼皮无赖,他们的手中抄着短刃或者是棍棒,但是这一次他们不是去欺压善良,而是要去面对那国家之敌。

“国家之兴亡,匹夫亦敢有担当,我等亦不能落于人后。”一位白苍苍的老儒大声地疾呼道。

“文丞相乃一书生,国难当头之时,尚敢挥剑向北,我等莫非连效法先贤之胆都没有吗”国子监内的一名监生愤愤地举起了手臂,高声厉喝道。

“天子北狩,国家有了靖康之难,我等皆是大明之士,若是此时不知报效家国,他日,有何面目面对我华夏之先贤”另一位监生也忍不住振臂疾呼起来。

“土木堡之战,如前朝靖康之难,难道诸生皆无岳鹏举之志不成”最先开口的那名监生忍不住抄起了先生桌上的戒尺,怒气冲冲地向着那国子监大门冲去。一人冲出去,十人冲出去,不大会的功夫过千学子,犹如一股洪流,涌出了国子监,向北而行

距离那国子监不远处的一所宅院里,一位一身素衣神色黯然的中年人正端着一盏酒,望着那亭院中的一株老松痴痴呆,左脸上有着一道淡淡的刀疤,那是他在土木堡留下的纪念。

他叫李贤,字原德,邓州人,明宣德七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到河津等地视察蝗灾后,授吏部验封主事。正统十年,升任考功郎中,后任文选郎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