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八百年 > 分节阅读 135

分节阅读 13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郭破虏的布兵方法并不是把所有的大军都集中在一起,而是将火炮集中在一起,以火炮为中心,排成列阵,缓缓行进。

在石门城内源源不断的在向外出兵之时,布仁夫一声令下,一场大战在石门之外展开,轰轰的骑兵辗压了上来。

蒙古人在护的武器优势面前,他们所有纵横天下的战术都无法应用,弓箭的射程再远,也无法与膛线步枪相比,更无法与火炮相比。

蒙古人不得不顶着猛烈的炮火向前死命的冲着,布仁夫已经意识到了密集冲锋的阵型会损失更大,但是如果用稀疏的队形,只是给对方的火枪送靶子,在后勤部队那里缴获的百余支完好的步枪和少量的子弹他已经试过了,其威力,让布仁夫觉得悲哀,似乎属于蒙古人纵模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开花弹、燃烧弹如雨一般的被火炮打了出去,冲得再近一些,虎蹲小炮的散弹横扫而出,将成吨成吨的铅子铁粒子打出去,挨着死,碰着就亡,蒙古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砰砰的火枪声一排跟着一排的响起,蒙古人就像是在排队送上前来被枪毙一样,一层一层的倒下去,密集的弹雨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一样,在这个时代,孙阳创造了一个火力致上的原则,至少在后勤补给线所能连接的地方,火力持续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也是护精兵政策所导致的后果,既然无法用百万单位来征兵,那么就只能用更加强大的武器保证少数人的火力优势了。

少量的蒙古人冲破了重重的弹雨,纵马冲进了军阵当中,但是四处奔射来的弹雨,几乎就将这些冲进了军阵当中的蒙古人连人带马一起打成了碎片。

开炮,开枪,如此反复,用机械的动作压住了蒙古人一波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势,步枪与弓箭不同,步枪几乎可以无限度的射击,只要枪体能够承受得住,从理论上说,可以一直打下去,至少他们手上的步枪持续射击百发没有问题,毕竟射速较慢,不用考虑枪管过热的问题,只是打到最后,哪怕清膛也会影响精度,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做战状态下,一切都不是问题。

而弓箭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名最好的弓手,连发十箭也要手臂酸痛了,连发二十箭,手臂几乎就要废掉了,或许在前五箭的时候,弓箭的射速要比步枪快,但是从长远来看,步枪的优势要比弓箭强得太多了,哪怕是前膛枪。

城外在不停歇的奋战着,不时的有兵员补充进去,由于有了大量火炮的支援,蒙古人伤亡惨重,护虽然也有损伤,但是伤员很快就被拖到了中心地带,那里有军医在医治着伤员,处理着阵亡者。

果然在,前方战斗到了白热化之时,东门外,再一次响起了喊杀声,蒙古人从这一侧发起了攻城战。

据城而守,哪怕是少量的正规军带领后勤部队,也是牢不可摧,火炮虽然被调走了,但是若仅仅是守城,无需火炮,只要对方冲到了城下,拼命的向下面扔威力颇大的手炮就可以了,想开枪的再去开枪,实在顶不住的时候,防毒面具向脸上一扣,大量装了胡椒粉还有一些毒物粉末的生化弹从城头上扔下去,在鼻涕眼泪还有内脏的灼烧当中,哪怕是铁打的人也无法承受。

郭破虏在桌子上敲点的节奏越来越快,眉头紧紧的皱着,在他的心里,已经勾画出了这场战事的十余种可能,而关键就在于,太行关出来的那些从南方战区,还有集齐东方战两大战区多达四万骑兵现在走到哪里了能否消灭那些数万人的伏击蒙军

事实上,并没有什么难度,骑兵一向都是一个特殊的兵种,除了骑兵刀之外,还装备着另外两样武器,一个更短一些的骑枪,还有就是骑兵版的近卫枪。

骑兵版的近卫枪与步兵近卫枪有着很大的不同,更加沉重一些,而且是一枪双管,反正是滑膛枪,制造起来成本要低得多,而且枪管也更短一些,有效射程只有三十米。

这样的双管近卫枪可以连开两枪,可以想像一下,在人数相距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在三十米的距离之内抢开两枪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几乎一轮射击之后,至少也要让对方减员三成到四成以上。

正文 232 战时

232战时

凶悍的护骑兵不是谁都能当得上的,骑兵是精锐中的精锐,领的是千里奔袭的艰巨任务,想要加入骑兵部队,毕竟要拥有综合能力,而且还要有好骑术。

但是对于牛车都赶了百多年的大宋来说,想要找出骑术好的还真有点难,再加上自治区的精兵政策,所有有番号的正规军全部都是以一挡十的真正精锐,哪怕执行后勤保障任务的后勤部队,拿出去也算是个半个精锐了。

骑兵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向石门增援着,后面就交给了随后赶来的两个团的后勤部队打扫战场,收拢伤员,骑兵一路不停的向石门狂奔着。

石门攻防战打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且在战场上出现了极为奇怪的一幕,双方都是攻中有防,防中还有攻,护在石门以东的战场上,以数万大军主动攻击十倍蒙古精锐大军的扑杀,而在西门处,蒙古人又在疯狂的攻击,双方打得有声有色,有来有往。

“军爷军爷”正在难民区巡查的宪兵被数十名老人给拦住了,在不远处,还有数百青壮手上拿着所能找到充当武器的东西,有帐蓬的支架,还有一些木棍之类的东西,甚至还有一些农具。

这些精壮个个都是一脸的杀气,让巡查的十余名宪兵都是一惊,带队的上士一愣住,手按到了腰间的近卫枪上,子弹都已经上膛了,只要打开枪锤就可以击发了。

“军爷,误会,误会”为首的一名老者连忙叫道,一个劲的拱手做揖,他们自然看不明白宪兵肩章上的古剑是代表什么意思。

也难怪宪兵会如此的紧张,数十万的难民涌入城内,虽然可以确定没有带进来什么武器,但是谁也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蒙古人的细作,所以难民区已经戒严了,足足三万后勤部队在此执行戒严任务,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难民区,在这里人口密度极大,也幸好有后勤部队帮忙,否则的话可真的就要乱套了。

为了防止内部出现混乱,抽调了足足数百名有经验的后勤部队士官专门带领着宪兵部队在此维持纪律,防止军队对平民的骚拢,也防止平民内部出现混乱,这些宪兵都只带着近卫短枪,没有推带步枪,但是腰间还挂着宽宽的重型砍刀,再加上身上的黑色的钢制轻甲,颇有威慑力。

这外上士听了几名老者十分有条理的讲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