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袁尚传 > 分节阅读 78

分节阅读 7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切准备完毕,五千精骑就拔营出发。袁尚让审配找来几辆好一些的马车,搭载刘夫人跟甘恬。

有了粮草的补给,五千骑兵的行军速度十分快,三天后就到了河间治所乐成,在乐成取得一次补给,将刘夫人安置在乐成后,袁尚军又赶赴到高唐前线。

袁尚让赵云、张辽将兵士在高唐城郊安置好,自己带着袁熙、郭嘉、孙乾、许褚、典韦进高唐城见袁绍。

临近城门,就有一队冀州兵押解着大小车辆也要回城。但袁尚一看,就觉得那些兵卒十分怪异。

那些兵卒手臂上都缠着画有奇怪纹路的帛布,有些兵卒头上也扎起染了朱砂的布条,更有人脸上还残留有点点朱砂印记。而那些兵卒除了携带兵器,还有数目众多的铲、锤、锄、铧等挖掘工具。

袁尚迟疑了一会,问道:“哪里的兵卒,怎么这番打扮”

郭嘉看了看那些兵卒,眉头一皱,会意道:“是掘发丘陇,筹集军饷的兵卒吧,看来收获甚丰啊。”

“掘发丘陇”袁尚随即明白过来,是盗墓挖坟的所谓掘子军。这在军阀中十分常见,董卓的西凉军更是连皇陵都敢公然挖掘。只不过袁绍等人做的隐晦些罢了。

孙乾冷眼看去,突然大呼一声,对袁尚道:“少将军,你看到那些兵卒当中押解着一人没有那是我师兄崔琰崔季珪”

袁尚顺着孙乾所指看去,果然那些掘子军中押解着一个文士打扮的人。而崔琰的名号他知道,是个干练之才,只是怎么被抓起来了

袁尚带着众人拦住那群掘子军,而那些兵卒看袁尚这一伙器械精良的军士,也知道对方不是好惹的主。

掘子军中一个头目策马出队,喝问道:“前面是哪营的弟兄,为何拦住我等去路”

在袁尚示意下,许褚也出队,粗声喝道:“是袁三公子所部,三公子就在这里,你们出来一个主官答话。”

那个头目一哆嗦,赶紧下马上前行礼,三公子可是炙手可热势绝伦的角色,他一个小小头目可得罪不起。

袁尚示意那头目起身,指着后面的崔琰道:“那个人所犯何事”

“我等奉命在河间、中山筹集军饷,不知道哪来的狂生,竟然阻扰我等。但他说是车骑将军征辟的士人,在下不敢做主,就将他押解回来,交给上头处置。”

袁尚听出了个大概,“那好,你将他交给我就行。”

那个小头目不敢多说,立即给崔琰松绑,交给袁尚等人。

“崔师兄,你怎会弄得如此狼狈啊,快过来谢过三公子,是他救了你”孙乾上前拉住崔琰的手说道。

崔琰本是俊朗潇洒的一个美男子,但此时他一把长髯似枯草,衣衫也是又脏又破。但崔琰神色举止间依然威仪从容。

“是三公子吧久仰大名,在下清河崔琰。”崔琰说道,他说话的声音十分高畅。

袁尚笑着将众人给崔琰引见,几人客套过后,崔琰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指着远去的掘子军问道:“三公子可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

袁尚一阵头痛,历史上崔琰是出了名的直谏之臣,并且秉性刚正不阿。袁尚心中并不反对组织兵士去盗墓而筹集军饷,但为了拉拢崔琰这个干才他不得不做一番姿态。

“在下方才从安平赶来,并不知道此事。”袁尚答道。

崔琰点点头,“请带我去面见袁车骑,我要将这些匪兵的暴行禀报给他,这些兵卒盗掘坟冢,实在有损天理人和,不加以约束处置怎么行”

袁尚打着哈哈,将崔琰带进城,这烦心的事还是交给袁绍自己处理吧。

第三卷 幽徐狼烟 第一百章 父子

袁绍中军大帐就设在高唐城里,袁尚早先就派人通报袁绍,令众人想不到的是,袁绍竟然会亲自到府外等袁尚。

袁尚等人赶紧下马施礼,而袁绍笑着拉过袁尚的手,将他带到驻所内。沮授、逢纪、许攸、淳于琼、高览、韩猛、蒋奇等人也都齐聚一堂。

袁尚看到席位下的崔琰,说道:“差些忘了说,这位就是应父亲征辟,前来相投的崔季珪,崔先生。”

袁绍等人看崔琰一副狼狈相,都感到惊奇。袁尚再简略讲了在城外巧遇的事情。

袁绍闻言亲自来到崔琰面前,施礼赔罪,“是在下部下兵卒无理,累及崔先生受苦了。”

崔琰也还礼,连称不敢,“只是将军,您手下这些兵卒盗掘坟冢,您就不闻不问吗”

袁绍表情有些尴尬,这些事情他是知道,并批准的。虽然有些人不满,但都当不知道此事,而崔琰一来就触了袁绍的霉头。

淳于琼撇撇嘴,他对这些儒生最是看不惯,不以为意道:“先生有所不知,军中财货缺乏,钱粮供给不上时,兵士们只能自行筹集粮饷了。”

崔琰对他这番回答气极,“如此有伤天理人和的事情,恐不是仁义之师、仁义之主该做的”

不等袁绍说话,淳于琼抢先答道:“先生没有带过兵不知道军中贫苦,没有钱粮那么多兵士怎么养活没有兵士又怎么匡扶社稷那些珍宝呆在底下也是浪费,我们取了作军用有何不可再说,天下间哪个统兵的不干过这种事的”

崔琰被淳于琼一番反问气的不轻,怒道:“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文王之仁”袁绍轻声道,他喜好玩乐声乐,书读得并不多。

袁尚看袁绍的表情,会意道:“昔日文王姬昌裕民富国,修德行善。一次开沟渠,有官吏上报说挖出一具无主尸骨,文王却说我乃一国之主,他是一国之民,怎可说是无主尸骨呢于是将她收敛厚葬。”

对于这个典故,众人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袁尚为博袁绍好感,接着道:“那时,世人都传颂西伯侯恩泽及于枯骨,更何况对人呼天下的英才也纷纷弃殷投周。崔先生此举是要父亲效仿那文王施行仁政。”

袁绍听崔琰和袁尚以文王跟自己相提并论,感到十分高兴,喝止了想辩驳的淳于琼,对崔琰道:“先生所言甚是,但军中用度缺乏,那些兵卒所做也是无奈之举。今后我定约束好兵士,行仁义之道。”

崔琰信以为真,拱手道:“将军能做到那就好,方才在下的言辞也有些过激,还请诸位海涵。”

袁绍哈哈大笑,“今后就都是共同举大业的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