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2 / 2)
“那可得快点考虑这几天,本候爷便要上折,剖议与京国和议之事。”
“老德今夜便返回中都”
苏三一招手,叫来一名亲兵道:“叫吴春带些人,护送京使回中都。”
德赫拉连忙称谢,辞出城守府。
等洪茶山回到大同府,得意洋洋地把河南府里的事情,与思图哥说知的时候,京人的两万匹军马,已经陆续续地抵达河间府,与张合军正在交割之中。
思图哥原本就不信洪茶山之言,再一探知这个消息,便知京人与封人至少在军中已经达成了一致。不由大怒,一边飞马报之汗王,一边把洪茶山大骂一了通,撤了洪茶山的参议之职。
苏三在河南府收到第一批五千战马之后,便上书朝廷,力主与京国和议。继而公孙胜,徐江锦,冯天元,李道明等朝廷重臣都纷纷表明态度,支持两国和议。
事实上,和议也是最佳的选择,既可以保存封军的实力,又可以坐收眼前的战果。正是一举数得。
只有那些不明兵争战凶的无知之辈,或是枢密院里的那些巴不得仗一直打下去的老头子们,才叫着要打到上都去。
赵普受不了原使的挤兑,脸上虽然不太愿意与原人撕破脸皮,但心里头已经认同了朝臣们的建议。
与京人的和议这回不能草草地便同意了,有了这个意向之后,京廷要派足够份量的人,前来议和而在赵普的主导之下,与原人重新达成某种程度的谅解的补救性工作,也在进行。
在赵普看来,原人这次出兵,其实也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京人被困在中都以北之后,对原人的危胁也小了许多。让原人退出大同,退出呼城,再给原人一点补偿也尽可以说得过去。
朝臣们倒不觉得要给原人什么补偿毕竟原人在封人最困难的时候,并没有帮助封人反倒是封军占了巨大的优势之后,原人才跳了出来。
虽然是因为原人的出现,才最终促成了完严楚退守中都但就算原人不出现,封军就打不到中都吗也许原人不出兵的话,完严楚也不太可能会收缩兵力于一地,张合军说不定现在连上都,都打下来了呢。
且不说金陵城中一边等待京人的正式议和团到来,以达成最后的和议;也不说在赵普的主导之下,想与原人达成某种程度上的谅解。只说,金陵城里的形势一变化,前边战场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苏三收到张合的快马军报时,陈平军已经于三天前出河间府,朝太原城方向奔袭而去
第68章,偷袭太原
苏三紧急召集众将对这一情报进行分析,以清楚陈平此举会为前线战场带来什么变化。、
“两种变化。第一,陈平打下太原府的变化;第二,陈平打不下太原府的变化。”
苏三听到有人说话,便点了点头,示意众将再往下分解。
“金陵城里议和的声音越来越强议和已成定局。京人打太原的目的,是奔溪下人去的。成了,固然可以更快地促成和议;不成,也无害大局。”
“前几日军报,原兵的探马已经绕过了中都,出现在河间府一带。陈平军这么大的动作,估计原兵早有料想,原兵既然能想到,只怕溪下人那里也已经得了警告。陈平只怕不会那么容易得手。”
“打不下太原城,陈平军便要暴露在原人的骑兵之下。为了救陈平军,只怕蔚州的吐尔腾不会默视。弄不好,这就是一场大战。不过,怎么看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利的。我们只需坐看原人与京人恶战便可。”
“若是陈平打下了太原城须防京人改弦更张,建议张合军应该兵围河间城。不让京人有遥相呼应的战略空间,进而逼迫陈平主动,退回中都。”
苏三倒不认为京人这次会玩假议和,他知道完严楚现在急需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稳定他在军中的地位。他倒是不介意完严楚对付溪下人,也希望完严楚得到这个功劳。因为这个功劳连完严楚也没有意识到,这对他而言并不是好事。没有功劳的完严楚,或许还可以得到京太子的信任;而有了功劳的完严楚,在形势维稳的前提下,只怕在军中能呆稳的机会,会更小。
“好就把你们讨论的军情写个,转呈给张帅。该怎么做,他自然会明白。”苏三在众人讨论过之后,默认了兵围河间府的讨论。但他并不想指挥张合,而是给张合提出自己的建议,该怎么做,张合自己自会决断。
陈平军出了河间府后,便没日没夜的行军五万大军一律轻装前进,目标就是太原城外。不管各分部用什么方法走,五日之后,全部都要到达指定的地点。这是死命令。
他已经在接到完严楚决心攻打太原城的军令时,便从军中抽出熟悉太原府的军士,往太原渗透。目的就是在大军出现在太原城下的时候,能控制住城门。
这是一着险棋,但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破城五万大军在城外,没有补给,没有攻城的军械,真要是被原人的骑兵杀到,那后果不堪设想。
只有最快速地攻下太原城,到城中接上补给,才是最佳的办法。一旦攻击不成,只怕立刻便要退走。
不过,在陈平看来,拿下太原城并非没有可能。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只要北附军跑得够快,打溪下人一个出其不意,那就绝对有这个可能。
大军每日只休息两个半时辰,所有人,不敢是军士还是军官,和衣往路边一倒便算是休息。所有只吃干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