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万历十八年 > 分节阅读 242

分节阅读 2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候,怕是锦衣卫的人就要把这顾先生给抓走了。还别说,这顾先生也是会说,焦点都是集中在那铁路还有泰和钱庄上。”

“呵呵,他这是在给南京六部里边的一些人摇旗呐喊呢。南货买卖还有钱庄的买卖,南边这些士子们可是有不少人家都在干的。修了铁路,等于把利润消减了一半还多。钱庄生意更是直接控制了他们在金融上的流通。挡人财路,要说起来那都是生死大仇了,他们现下仅仅是在报纸上吵吵,要我说起来,这根本就不算什么。不过他们的意图是在忽悠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你这边可要跟上。他们能忽悠,你也要能忽悠。该揭露就揭露,该曝光就曝光,他们这些自诩两袖清风的,背后还指不定藏着多少肮脏东西呢。别忘了,咱们也算是锦衣卫的人,不过咱们可不能用锦衣卫那些手段,老爷说了,要文斗不要武斗,文斗触及灵魂。”

三日后,还是扬州城里头,西城门附近的茶馆里头,一个说书先生正在给喝茶的茶客们讲着邸报上的内容呢。今天最让人振奋的一件事,就是皇上竟然把郑国舅家给抄了,说是这位郑国舅假传圣旨,收受官员贿赂。单是这假传圣旨一项,就已经够诛九族的了。不过论起来,这皇上还是国舅的外甥,若是真诛九族,大概皇上自己都要掉脑袋。说书先生读的满嘴唾沫星子乱飞,下边听得众人也是聚精会神。等说书先生一说完,下边立马就炸开了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八十四章免税与裁撤

松江府北边的上海县,在天启六年的时候,已然没有了过去的模样。无弹窗更新快朝廷在这里开了商埠,黄浦江两岸都是新建了码头,靠着吴淞口那边也是有大型的深水码头。除了昔日的县城,现下在县城周围,靠近江边,已然建起了很多新的街区。街区当中归化的倒是分明,有工厂区,也有专门的居住区。

新的街区虽然建筑上和上海县城里头不一样,大多都不再是木制,而是钢筋水泥,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少的,比如这茶馆。

靠近黄埔江边上,如同后世的建筑一样,林立起来的是中央银行,还有就是江南其他大豪们自己开设的钱庄,不过现下都是一水的改叫银行了。除了银行,便是各个商家的店铺,没有过去那种木制的二层小楼了,全都是三四层高的钢筋水泥楼,门面装潢的很是新潮。在这高楼林立的街边,便有那么一处仍旧是木制的二层小楼矗立在那里,显得和这周围的景致格格不入。你若走近了看,才会发现,这木制小楼仅仅是外边用上了一些木料,其实内里仍旧是钢筋水泥的。

一大早上,这二层小楼进进出出的人就是不少。领着鸟笼子的富家公子不多了,大多都是一身正装,带着礼帽的商铺职员。当然这其中不乏那些商铺的大老板。

“呦,董老板,您来了,您里边请。二楼有雅间,你先上去,茶水我马上给你准备好。”店小二殷勤的招呼刚刚进来的一位客人。满脸堆笑着。

“还是老规矩,越快越好,我还是去老地方。”这位姓董的老板机械的回答着,手中拿着报纸。正在仔细的看着。至于此时满脸堆笑的店小二,则是直接被他忽略掉了。他每日都是如此,自然是不把这小二当回事的。而那店小二也是没什么怨念,他就是给人笑脸的,图的是别人兜里的银子,至于别人脸面如何,他是不会在意的。

“好嘞贵客一位,二楼听雨轩”小二大声的招呼起来。目的自然是让楼上的服务人员听到他的喊声。喊出听雨轩,那就是告诉上边的人,这位是老顾客了。

相对于这位姓董的老板,其他更多的人还都是要在这一楼大厅里用餐的。这家茶楼,不但卖茶水,还卖这早餐,而且干净实惠,算是一个特色了。这条街上的各处商行银行的员工。很多人早上都是在这里吃这早饭的。

“哎,诸位,看到没有,朝廷真的要免除地税了”很多人都是熟悉。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报纸。

“真的假的,这不可能吧。朝廷要是把地税给免了。以后户部上哪里弄银子啊。”

“呵呵,这你就外行了不是。朝廷又没说各处都免,而是指定在某个地方。你看你看,这松江早报上写的可是很清楚地,先是在咱们南直隶实行。”

“哦,我看看,我看看。”

“当今皇上可是胆子真大啊,我若没有记错,当今皇上好像今年也就二十一二岁吧。想当年张阁老行那一条鞭法的时候,岁数可不是这般年轻的。”

“糊涂啊你,此言大谬啊。张阁老再怎么能干,那就是个阁臣。你刚才也说了,这些都是皇上做的谋划,皇上是皇上,阁臣是阁臣。”

“呵呵,你怎么那么天真,真以为皇上做这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主意,要我说,这些说不准就是阁臣们商量好才弄出来的,我就不信,皇上才二十来岁,就能有这样胆气。这事一个不好,可是要闹大事的。历朝历代,有那个皇帝不收老百姓税的。”

“哎,你只看其一,却是没看其二啊。要我说,咱们这位皇帝,那还是相当会算账的。你们也不想一想,这满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在哪里,那就是咱们南直隶。可是整个南直隶,真正被百姓种的地又有多少,还不是大部分都被有功名的人给占了去。朝廷反正在这边也收不上多少税,那还不如给这些大豪们送个顺水人情。得便宜的,也就是那些原来有点地,但是又没有什么功名的人家吧。”

“哎,这位仁兄如此一说,某也是觉着有道理啊。南直隶这边,现下放眼望去,又有多少人家还在种粮食啊,都种棉花了。不用说远的,就是咱们今天早上吃的粥,怕是这米都是南洋那边运过来的吧。”

“不收地税,商税收起来那就是更加的名正言顺了。哎,咱们这位小皇帝,这脑袋转的可不比一般人慢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