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龙起明末 > 分节阅读 224

分节阅读 2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南洋和新发现的澳洲大陆的无尽资源的支持下,台湾的发展彻底的步入了快车道。

每年都有无以计数的矿石,各类木材,香料,药材,鱼类,水果,各种活物,各地特色农作物等等不停的运往台湾,最近来自澳洲的羊毛的量更是在迅速的增加。

而同时又有无数的钢铁,水泥,机械,玻璃制品,塑胶制品,家具,自行车,成药,洗化用品,布匹丝绸,皮革衣物,陶瓷以及一些食品等等数不清的工业产品运往南洋和澳洲各地,供应被迁徙到南洋各地的工农业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需求。

不过这些产品里并不包括白糖,因为白糖的第一产地已经彻底的从台湾转移到了吕宋和爪哇岛南洋众岛,毕竟白糖这种东西对原材料产地的依赖太大。而吕宋等地的大甘蔗种植园能够更好的提供白糖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所以萧明乾便将白糖的制造基地从台湾转移到了南洋各地,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白糖的制造工艺不可避免的被泄露出去,但是因为原料产地被台湾控制,并没有造成太大利益的流失。

当然,白糖可以这么做,钢铁和水泥就不能这么做了。萧明乾对这两样的控制是严格的令人发指。即使吕宋的汉人人口已经达到三百二十多万,总人口三百七十多万的今天,萧明乾也没有在那里建立哪怕一座钢铁厂和水泥厂。

现在在充足的矿石供应的情况之下,台湾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七十万吨。这样的产量已经达到了全世界钢铁产量的半数以上,完全供应整个台湾的建设需求。而水泥厂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萧明乾宁愿无视成本的将各地的原材料运到台湾,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将这两样拥有战略地位的东西扩散到那些还不是太稳的地区。

每天,台湾控制下的台湾岛,南洋各岛和澳洲各地都在建立一个个港口,一条条水泥公路。十数个大型城市在不断的兴起,成为了华夏文明传播的载体。而这些城市,港口,公路的建设让萧明乾的个人财富如同滚雪球一般疯狂的增长着。加上其他工业产品的利益,萧明乾的财富已经达到了整个台湾一年产值的一成。这还是萧明乾拼命花钱才会降低到这种程度,不然只会更高。

可不要小看这一成,经过这五年发展的台湾已经大明抛到了身后。现在即使包括大明在内的东亚各国的产值加在一起,也都还不到台湾的七成。

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萧明乾的财富相当于大明近一半的百姓一年所创造的财富,这就是工业化创造的奇迹。

而整个台湾的财富更加的多,天启六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达到了一亿四千七百二十多万元。经过统计,台湾这一年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二十一亿元。

二十一亿元,也就是二十一亿两白银的产值,放在现在或许并不算什么。但是放在那个时代,拥有如此庞大的产值的台湾,完全是个可以称之为世界工厂,世界财富中心。要知道,经萧明乾统计,大明全国的产值加起来只有不到九亿两白银,这还是在受到台湾的影响下所达到的。

当然产值达到二十一亿,并不代表台湾的白银拥有量就有这么多。事实上台湾的黄金白银的总拥有量,也不过不到六亿元。这还是在台湾在自己所控制范围内的领地上发现了十几座不小的金矿和银矿,并且将欧洲各国,大明,日本等众多国家的白银大量吸收过来的情况之下才达到的。

如果不是有大量的铜币和金银券的补充,台湾的货币系统的压力将会大的难以想象。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比如西班牙则结束了持续几十年的物价飞涨的时代,转而开始了物价下降的时代。这对西班牙来说,并不是坏事,在短时间来说,反而是个好事。

不过对西班牙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来说则不一定是好事。无数国家随着这个趋势的加重,而面临众多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大明。

而台湾的物价则相对稳定,而这也使得台湾的发展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并没有因为持续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居民实际收入下降的问题。当然这里面也有着萧明乾始终控制着金银券的发行量的功劳。

当初,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人沉不住气,想要大规模的加大金银券的发行量,以取代金银币在经济当中的地位。

但是萧明乾果断的拒绝了这种提议。在这个时代,金银券的防伪技术实在不过关,发行量少的情况下,即使有些假币出现,也不会对台湾的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一旦加大发行量,必然会使得假币更多的出现,这是萧明乾现在还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直保持着金银券的大面额和小发行量的特点,使得其成为了大宗交易才会使用到的货币,普通百姓一般都很难见到。

另外,吕宋以及南洋各岛的几座不小的金矿的发现和开发,也是萧明乾始终坚持不大规模发行金银券的底气所在。

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使得南洋完完全全的变成了一个供黄金血液流淌着的繁荣海域。

现在行进在南洋的老海商们已经无法看出丝毫七八年前的样子了。在衣冠南渡计划之前,南洋是一片充斥着冒险和厮杀的海洋。海盗和海商,或是海商兼海盗在这里将本就不多的海商撕成碎片,使得海洋贸易变成了一个风险极大的行业。他们不仅要承担风浪的考验,还要抵御着如毛般的众多海盗。

但是现在的南洋,已经基本上变成了台湾的内海,除了北部的安南海域之外,南洋已经被台湾的领土所包围了。

在自己的内海当中,台湾怎么可能还会允许影响经济发展的海盗存在。在天启三年,强势的第三舰队便将这片海域的海盗剿灭一空。

安全的航海环境,使得出海做生意不再是门槛那么高的行业了。即使是几个比较富庶的家庭都有可能买几艘商船,来回于台湾各地,将各种各样的商品运输到台湾各地。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在南洋跑海路讨生活的人数高达七十多万人。大大小小的参与海洋贸易的船只近万艘,总吨位达到了一百九十多万吨。如此恐怖的海运繁荣程度,使得台湾的商品流通空前的繁荣。

如果你要问,如此繁荣的商品贸易,台湾的市场有那么大吗那就得说说台湾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了。

这五年时间里,台湾的人口由天启二年的六百一十二万,增加到了一千四百三十多万。其中汉人人口一千一百多万,其他归化的土著人口三百二十多万。其中台湾本岛人口达到四百六十多万人,吕宋岛三百七十多万人,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马来半岛分布着四百多万的汉人和一百多万的当地归化土著。最后便是澳洲大陆,有接近一百万台湾控制的人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