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龙起明末 > 分节阅读 101

分节阅读 1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萧明乾带来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仅仅是万历四十五年这一年,萧明乾的个人收入,就达到了四百六十多万两。

五年下来,即使是萧明乾大规模的向教育投入资金,加上其他方面也有了不少的投入,他的个人财富也超过了八百万两。这可完完全全是他的个人财富,不是一开始的那些从海盗那打劫来的财富。那些财富大部分都被萧明乾划归联合护卫军和军政府的公有财产。

最重要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以后会更加的恐怖。如此恐怖的敛财速度,让所有人都为之眼红。要知道,他此时的个人财富以及超过了除林凤一家以外的所有台湾岛内的家族。

但是不要忘了,林凤一家可是几十年的积累,才拥有了这过千万两的家财,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前抢来的。更何况,只需一两年,萧明乾的财富就能够超过林家。

这么大的一笔财富,让所有人都为之眼红。特别是唐洪生,他数次的打劫萧明乾,让萧明乾在这五年内向教育投入六百多万两后,还向军政府提供了近两百万两。这样的情形,让萧明乾都有了大明皇帝的那种被大臣们一遍又一边的逼着从内库拿银子的感觉。

当然,大明皇帝内库的钱其实也是从普通老百姓头上刮来的。和萧明乾这种以技术和资本投资得来的钱,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萧明乾可不是大明皇帝那种冤大头。从内库中拿出去的钱,大部分都进了贪官的口袋。萧明乾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对自己投出去的钱进行监管。如果有谁敢向萧明乾的钱下黑手,萧明乾是遇到就杀。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个人栽在这上面了。

当然,萧明乾也不是守财奴,他并没有将这八百万两的家财埋到地下,而是全部的都投了进去。工厂无法开的更多,他就组织了十数个研发团队,每年的研发费用就有百万两左右。

萧明乾还在台湾岛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个人的形势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比如他集合了岛内五十多为工商业的大户,投资兴建了一条从台北到台南,贯穿淡水,凤山,纵贯台湾岛南北的水泥路。这条路,总投资多达五百万两,萧明乾一人就投入了三百万两。

当时所有人在听到萧明乾要建这样的一条路的时候,都以为他疯了。台湾岛这样一个四面环海的地方有必要建这样的一条耗费如此之大的路吗什么东西不能通过海洋来运输啊甚至于唐洪生都抓着萧明乾教育了一个多时辰,但是这条路最终还是开建了。

虽然这条路完全建成的只有台北到淡水,凤山到台南这两小段,但是其效益已经显现出来了。两段路周围的成了人口的聚集区域,经济发展教之其他地方要快上很多。更何况,有了这样的一条路,岛内的水泥厂是开足了马力去生产。

这也使得萧明乾第一次体会到钱从左手出,右手进,而且还把事情给办成了的快感。而且,有了这么一条路,台湾的经济流通明显快了很多。民间的各类大小工厂先后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的冒了出来。沿路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完全强于其他地区,让以前反对修建这条路的人,全部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总之工业的发展,使得台湾岛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发展了起来。为了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萧明乾甚至是在两年前花光了初始从海盗那得来的金银后,每年收上来的税收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台湾岛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就是联合护卫军的军费,军政府的赋税也每年只提供15。或许在后世,这样的比例已经不低了,但是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个极低的比例。这样一来,军政府每年的军费开支仅仅七八十万两。

这么点钱,哪里能够维持逐渐壮大起来的联合护卫军啊要知道,此时的联合护卫军海军已经有了四万人,而陆军也有了两万人的编制。每年仅饷银就得有一百五十万两左右。更不要说那些战船,火炮,火枪什么的了。

以至于,萧明乾专门将自己在一些工厂里的股份划做联合护卫军所属股份。每年由此产生的两百四五十万两的分红,全部做为联合护卫军的军费。

虽然这样做,使得联合护卫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军政府的辖制,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萧明乾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保持住台湾岛的这种发展势头。

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萧明乾对联合护卫军的控制。在现阶段,有利于联合护卫军和军政府这个团体的稳定。对于萧明乾,对于台湾岛是个好事。

发展 二百零二章台湾岛的发展 4

二百零二章台湾岛的发展 4

除了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外,农业也是五年前无法相比的。现在的台湾岛,每年的粮食产量是大明内两到三个省的总和。

可能有人不信,呵呵其实这很正常。现在的台湾岛,开发出来的耕地面积总计九十八万多顷,也就是一千四百多万亩,其中粮食用地一千万亩。一年两熟,单产约四石。每年的粮食产量就是四千万石,也就是四千八百万斤左右。足够五百多万人一年温饱的。加上其他的如鱼类,家禽养殖等等。台湾岛现在足够养活超过六百万人。

如果不是萧明乾强制规定不允许侵占粮食用地,台湾岛上人,不管是商人还是普通的农户,早就大规模的利用土地种植其他的经济植物了。毕竟由于粮食的大规模丰收,粮价已经非常的地了,达到了一两银子两点三石了。

这还是在萧明乾的干涉下,军政府以及同萧明乾联系紧密的那些大海商大规模的进行粮食储备,才稳定在这个水平的呢不然肯定更低。

虽然台湾岛的粮食大规模的丰收了,但是萧明乾还是严格的控制粮食的输出。除了大规模的从大明移民所需的粮食外,只有在取得萧明乾的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够输出粮食。

这让不少人为之惋惜。要知道现在的日本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在萧明乾的干扰下,本来在一六一五年就应该败亡的丰臣秀赖不仅没有被德川家康消灭,反而拉起了一队人马,同德川家形成了均势。

混乱的局势,无处不在的战争,大量青壮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使得日本国内的粮食生产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就拿一六一七年来说吧,整个日本的粮食产量竟然只有不到六千万石。这些粮食看着挺多的,但是不要忘了,日本不是台湾。

台湾岛到一六一七年底,总人口刚刚只有三百万出头,而日本呢,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这么多人,粮食需求可是大得很啊

但是为了维持日本两大势力的均势,萧明乾严格的控制出口日本的粮食的数量和出口的对象。但即使是这样,从一六一五年开始,出口日本的粮食总数就超过了一千万石。仅此一项,总价值就有六百多万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