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江山 > 分节阅读 241

分节阅读 24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薛破夜摇摇头,轻叹道:“学生倒也不是为了能够拜在辰隐先生的门下,只是为了素”苦笑着摇头道:“学生此生最大的恩师,就是老师您了,能够得蒙您的教诲,学生感激不尽。”

韩墨庄见薛破夜神色真挚,没有半丝虚词假言的味儿,不由欣慰地抚着胡须道:“老夫一生授徒无数,你也算是其中的翘楚,老夫很是欣慰。”顿了顿,问道:“老夫刚才那句话,你觉得如何”

“宝剑无锋不伤人,梅花失香更清净”薛破夜凝视着韩墨庄,轻轻吟道:“老师的意思,是教导学生凡事要收敛,不要太过张扬。”

韩墨庄赞赏地点了点头,温言道:“其实能做到这一点,很是难得,你们年轻人未经过太多的波折,难以明白其中的真谛。更何况年轻人热血洋溢,本就是一腔冲动,要想做到收敛二字,更是难得。”

薛破夜点头道:“老师说的是,收敛二字说起来容易,可是要做起来,谈何容易。”一阵微风吹过,带着梅花香味,只是风中带着一丝寒意,薛破夜不由紧了紧衣裳。

韩墨庄凝视着薛破夜的眼睛,柔声道:“破夜,凡是他人不能为而你能为之,才是真正的出类拔萃。”微一沉吟,轻声道:“人可敛锋而不可不无锋,老夫的意思一时让你能够怀着清净心去做事,另一方面,嘿嘿”凑近低声道:“在朝堂处,一旦得势,不可逼人,一旦失势,也不可消沉,总之,一切清净就是。”

薛破夜听韩墨庄的意思,似乎另有深意,更像是在教导自己如何在朝堂为官,不由奇道:“老师你”

韩墨庄微微一笑,低声道:“你莫忘记,老夫也曾是翰林院学士,在朝中还是有些旧交的,京里的消息,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薛破夜恍然大悟,这才反应过来,韩墨庄可是退隐的翰林院学士,自己怎么连这一点也忘记了。

如此看来,韩墨庄已是知道自己在京都的所为,也知道了自己的官位,今日过来,只是想以他的经验教导两句而已,不过是一番好意罢了。

薛破夜心中感激,一躬到地,恭敬道:“学生谢过老师”

“这是老夫多少年为官的经验,也只得出清净二字。”韩墨庄微笑道。

正在此时,却听竹林那边的大书舍响起一阵钟鸣,清脆响亮,整个书院都能听到声音,边听一人在那边高声道:“入门了,入门了”

众应选者听到声音,纷纷涌向了大书舍。

第三二四章万苦贪嗔痴

韩墨庄轻轻拍了拍薛破夜肩头,道:“进去吧。”

“老师主持这次考试吗”薛破夜微笑问道。

韩墨庄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之色,平静地道:“孩子,我现在是一个老人了,做点事儿就累了。杭州鸿儒多如牛毛,少我不少,老夫来此,不过是因为老夫幼年时便出自这白黎书院,忆起院中冬日的梅花,所以过来看一看。”叹了口气,感慨道:“梅花依旧,而人却老矣。人生百岁,蹉跎之间,宛如流星,实在不必计较太多。”说完,轻轻摆了摆手,背负双手,佝偻着苍老的身子,缓缓而去,片刻之后,就消失在梅花树下。

薛破夜以一种尊敬的目光望着韩墨庄远去,心中也升起一种感慨,一个人即使纵横风云,但是到了年纪,仅仅是一个老人而已,与他们为伍的,不过是寂寥的漫漫长夜。

一整衣裳,领着小石头来到了大书舍前,这大书舍占地极广,规模庞大,而且里面容量也是宽阔无比,作为杭州最大的学府,白黎书院培养出了许多的人才,为朝廷贡献了许多的栋梁,像韩墨庄这样的翰林大学士,白黎书院培养的也不在少数。

也正是有着这悠深的历史底蕴和成绩,白黎书院向来也是杭州的标杆工程,多少年来,几经修缮,扩地修院,学子众多,隐然成为江南甚至大楚文坛的圣地。

辰隐先生萧莫庭也是出自白黎书院,终成一代文豪,一直都是白黎书院引以为傲的人物,更是许多后进学子的楷模。

这一次辰隐先生择徒,杭州文坛顿时当作大事来办,不单数十名德高望重的文坛鸿儒出来操办此事,甚至将考场设在了这处圣地,也算显尽了辰隐先生的威望。

那一片竹林随着寒风飘荡,散发着冬日难得的清香之味,让人闻在鼻中,不由为之一震。

薛破夜抬头看了看大书舍的匾额,写着“静舍”二字,字迹虽不是龙飞凤舞,却又有一种清雅脱俗的味道,这留迹之人,显然也是以为书法大家。

进入到静舍之内,第一眼就看到书舍正面是一排桌子,十几个鸿儒端端正正地坐在上面,看起来都是修养十足。

堂下,黑压压的一大群人,却都是静静地站立下面,即使有几人私下悄悄窃语,但是一看到旁边投射过来的怪异目光,也就立刻住嘴。

薛破夜缓步走进人群之中,抬眼去看席上,想瞧一瞧萧莫庭是否在座,但是从头扫到尾,却没有见到萧莫庭的身影。

对于萧莫庭这次择徒的本意,薛破夜是心知肚明的。

萧莫庭的意思,自然是不想萧素贞嫁入柳家,虽然他对柳拓这个弟子颇为欣赏,但是择婿而言,对柳拓家世背景却是很不满意的。

这种不满意,当然不是因为柳拓的家世不好,而是柳拓的家世太过显赫。

柳拓是大楚三大王族世家之一的柳家正传独子,可谓金玉包身,个人素质而言,无论文武,柳拓也算是同类人中的佼佼者。

但是柳家作为朝廷王族,盘根错杂,步步机关,一个不好,很可能就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大动乱,对于熟知历史典故的萧莫庭来说,豪门望族的沉沦起伏在历史轨迹中可是屡见不鲜,今日还是显赫一时的大家贵族,明日说不定就会迎来灭门之罪,只要是在朝堂中,谁也保不准这种事情在何时发生。

柳家作为开国三大王族,本就是显贵无比,多少年的威望,早就形成了树大根深的气候,也正是如此,反而成为一国之主的戒备和憎恶,作为国家的主人,谁都不希望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强势家族,这样掣肘的国主的政策行动,定然被国主是为眼中钉肉中刺,拔之而后快。

萧莫庭从当今皇帝陛下的某些行动中,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三大王族世家存在的危机,在当今圣上的手中,一直控制着京都三大卫戍军队的三大王族渐渐被削减了兵权,虽说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扯开两者之间的纠葛,但是圣上的意思已经清晰无比,那是定然要废掉三大王族的。

当今圣上,文治武功在历代皇帝中算然没有大肆显示出来,多少年大楚无战事,让圣上在武功方面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文治方面,无人敢忽视当今圣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文人翻身,处处受到尊重,如今国家太平,太平之世重文,乱世重武,就是因为皇帝陛下对于文人的看重,让国家机器很有规则和章程地顺利前行。即使导致了军备松弛,但是国家在文治方面却以足够让庞大的大楚国处于稳定之中,而皇帝陛下也成为了所有文人心中的圣君,深得文人拥护,在文人占势的大楚国,皇帝陛下显然是有极高的政治基础和民意。

试想一下,两位皇子争斗互参的风波中,朝中显要部门罢黜了无数的官员,但是由于皇帝陛下早就准备了候补人选,在悄无声息的更新换代之中,竟然没有发生那些担心之中的大风波,一批杰出的新任官员继续维护着皇帝陛下的机器前行。

萧莫庭显然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女儿嫁入柳家,那么前途生死也会被柳家的起伏所决定,他当然不忍心将自己的女儿嫁入那样危险的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