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遍地忧伤 > 分节阅读 21

分节阅读 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赐姓端木,世袭二等公爵位,令有封地南阳,豫南是其家族的传统势力范围。其部队在帝国军中名义上属于禁卫军系统,实际上也是自成体系的一方诸侯,号称拥有兵力60万。抛开数字上的泡沫不说,该部在人员和武器装备上和真正的禁卫军相差甚远,甚至连条件较好的“上官系”或者是“参谋系”的部队都比不上。战士的基本装备是老旧的帝国自产“洪熙”式步枪,而且基本上一个连队最多只有一挺轻机枪,火炮及装甲力量等现代兵器更是稀少,甚至很多士兵手里拿的还是冷兵器。当然他的近卫部队皇家陆军第10军在各方面还算一支精锐部队,但这样的部队在他的整个体系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皇帝随后又将从襄阳方面退过来的18军划归他的豫南战区指挥,信阳、潢川方面上官系、参谋系的部队各有两个军,也划归该战区。在皇帝看来,该部即使不能击退来犯之敌,但守住几个要害城市,总是能办到的。

后世的史学家们认为,皇帝对豫南战场的轻视,是一个致命的战略性失误。而国民军为了掩饰真实意图,在当时制造了大量第五战区东移,企图沿江而下,夺回落入帝国军手中的重镇安庆的假象。这也对皇帝的判断起到了很大的误导作用。

安庆是此次帝国军南征兵锋到达的最南端,往前一步就是长江,而皇帝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打过长江。实际上帝国军此时对安庆的占领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战略价值,毕竟双方的主力还在苏皖厮杀,帝国军目前也根本分不出兵力来渡江南犯。而且在安庆附近国民军占有局部优势,安庆随时可能会得而复失。但是皇帝还是固执的在那里派驻了一个军,并且在得到“叛军”第五战区的部队可能会东移的情报后,又再度加强了安庆的兵力。

不管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国民军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还是很愿意看到他对豫南战场的忽视。1930年新年刚过,国民军先头部队新11师就率先向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交通要冲信阳发起了攻击。

新11师师长孙中兴少将国民军少壮派军官的代表人物之一,新11师德作战风格不像新7师和新1师那样疯狂凶猛,而是非常讲究冷静和合理的战术运用。孙中兴少将本人的外形显得有些瘦弱,乍一看并不像一个军人,不过他非常善于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大胆的推断来布置战术,赢取胜利。信阳之战,新11师的任务只是佯攻,以此吸引帝国军的注意力,混淆地方判断。除了新11师外,长官部还给他配置了一个独立旅。新11师以有限的兵力,面对从鄂北退到信阳的帝国军“上官系”两个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摆出了一幅大军将至,逐步推进的架势。迫使对方闭门不出,两个军竟都挤在信阳城中。

新11师一边用炮火给与精确打击,一边以师主力有限但持续不断的对信阳守军保持压力,又派独立旅切断了信阳至潢川方向的公路,掐断了信阳守军的粮食弹药补给。上官系的部队在鄂中鄂北几次会战中对参谋系的部队见死不救,此时以己度人,料想对方也不会出兵相救,在没有弄清正面敌人的真实情况下,竟然主动放弃信阳,往驻马店方向退去。虽然随后遭皇帝圣电痛斥,并严令他们收复信阳,但为时已晚。

帝国军犯下的低级失误使国民军假戏真做,随着后继部队的跟进,新11师在信阳、潢川方向展开了一场来回拉锯的搅局之战,将上官系、参谋系的部队总共4个军死死的拖在了豫东南。而战区主力,则向南阳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

1930年1月10日,国民军71军进攻新野。

当古地随着部队打到新野古城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过去常常玩的游戏三国群英传。因为不喜欢刘备,他在使用自设角色时,往往都会选择赤壁之战作为开始剧本,将自己的根据地选在新野附近,然后逐步诱捕刘备帐下的名将,特别是关张赵云和诸葛亮这几个人。一旦抓捕成功,他就连根拔起跑到别的地方发展,然后幸灾乐祸的看着刘备被曹操灭掉。

这里没有刘备,这里没有曹操。有的只是帝国军几万装备落后,斗志也不怎么样的部队。

第三十九章 胶着局面

古地在中央军校读战史的时候知道,国民军二次北伐的时候分东西两路并进,东路军最远打到了山东和河北的交界,西路军则几乎收复整个河南。当时国民军在豫南似乎就没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这一次,在古地看来,帝国军的抵抗也不怎么样。

71军打下新野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其实也不是对手没有认真抵抗,而是他们的对手在装备训练和战术思想上都显得有些落伍,在人数上虽然占着优势,可是战斗力确实不行。这一次71军代军长李宗凌少将倒是没有让新7师继续发挥那种穷追猛打得势不让人的暴徒作风,而是打打停停,不断地做对方的策反工作。

根据长官部的意图,打新野是为了引南阳方面的帝国军主力出来。可是71军围城一周,南阳方面才有一支规模不大的部队试探性的出来救援。被国民军打援的部队一挡,很快又缩回去了。新野县城里很快断水断粮,守军又坚持了一周,撑不下去,纷纷成建制的出城投降。整个战斗并不激烈,这让打惯了硬仗的新7师官兵感到很不过瘾。

不过在直接攻打南阳的时候,负责攻坚的甲种野战军第38军倒是也很是吃了一番苦头,毕竟这是守窝的战斗,帝国军打得也还是卖力。而71军和69军负责打援,其中71军在唐河与驻马店过来的帝国军打得最为激烈。南阳一时没有打下来,帝国军从洛阳、许昌方向又调了两个集团军南下增援。国民军前出部队全部奉命后撤。南阳守军没有跟进追击,倒是洛阳来的皇家陆军第3集团军由一位公爵率领,一路追击后撤的国民军,结果在邓州一带遭到国民军主力第7军、38军的伏击,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后第7军撇开南阳守军不顾,来了个千里大迂回,直接攻击古都洛阳。

皇帝得到战报后大为震怒,三令五申,迫令南阳守军出击。南阳战区的帝国军总指挥,帝国元帅端木信深知自己的部队依靠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固守,尚可与“叛军”打成一个僵持局面,但是出城野战,则明显不是“叛军”的对手。无奈圣命难违,他本着忠臣死节,杀身成仁的心态率部出击,遭到国民军的重重包围。其实当时国民军的补给线过长,南阳的局面迟迟打不开,第7军也只是虚晃一枪,根本没有打算要真的进攻洛阳,帝国军只要继续坚守下去,并不断排除小股部队破坏国民军的补给线的话,国民军的南阳会战恐怕只能是无疾而终。那样的话,也不知道历史是不是会改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