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370

分节阅读 3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仪式主持,能否让鲁君担当”叔孙豹犹豫了一下,马上回答:“寡君将亲临盟会。”

这场盟会,晋国君主不参加,而其他国家都由君主亲临,这意味着:盟会之上,将确立晋国正卿等同于列国诸侯地位的待遇。叔孙豹对此虽然犹豫,但鲁国能参会全靠晋国支持,如今晋国又把鲁国的地位抬得那么高,成为仪式主持人,执牛耳者叔孙豹唯有力挺晋国了。

既然成了仪式主持人,叔孙豹不得不问:“楚人方面,打算由谁引导登台我听说秦人不参加盟会。”戚林父插嘴:“我听说楚人希望由他们的姻亲,郑人引导他们登台。”叔孙豹还没来得及说话,赵武赶紧说:“虽然这不符合规则,但楚人乃是蛮夷,迁就点吧”

叔孙豹摇头:“郑国没有能力监督楚国,如果楚人违背誓约,郑国拿什么去责备楚人”赵武瞥了一撇嘴:“难道现在齐人有能力约束我们吗”

吞并了代国、赢得燕国隐隐支持的晋国,现在更不是齐国人敢正眼看的。如果晋人真的违背盟约,有傻大胆投诉到齐人那里,齐人敢接那份投诉状吗

不顾叔孙豹的愣神,赵武继续补充:“筑造盟誓台进行盟誓,我们誓约的监督人是皇天后土,人间的监督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更况且,我认为连皇天后土的监督,也是一个形式,真正决定能否守约的,在于盟誓人本身的道德律季礼挂剑的故事你听说了吗当时季礼并没有亲口答应赠剑,但他“心许”了,所以即使当事人去世了,季礼也要把剑挂在墓地。季礼当时的“心许”何曾有监誓人,何曾向天地赌咒盟誓可见,信诺的遵守不在于天地,只在于本心。”

叔孙豹点头:“执政说的有道理,即然这样,我们就迁就一下楚人,争取先把这场盟会办完。”

戚林父嘿嘿笑了:“既然仪式不重要执政,楚人还要求由他们当先登台,否则他们将继续纠缠,甚至威胁不参加盟誓。”当先登上盟誓台,意味着“主盟”这个词颠倒一下,就是现代意思,它意味着“盟主”。

“那不行”刚才还说仪式不重要的赵武翻脸了:“晋国一直以来就是盟主,从来没有在谁的后面歃过血。并且这次盟会,起源于晋军兵临郢都城下,而不是相反,楚人想让自己先登台歃血,那就让他打到新田城来;楚人想背盟,那我就再去一趟郢都嗯,最近开发代国,家底都空了,正好想去郢都搬点东西。”

戚林父歪着头看向叔向,嘴里答复说:“楚人刚提出这要求时,我也答复他们了,但楚人胡搅蛮缠:执政既然说了晋、楚是相匹的国家,如果老是由晋国先歃血,就等于说楚国弱于晋国况且,晋、楚轮流做诸侯的霸主已经很长时间了指楚庄王称霸,怎么能说晋国一直就是盟主”

叔向不负众望的插嘴:“我们召集盟国等待盟誓,已经许久了。如果我们在仪式细节上相持不下,结盟便陷入搁浅状态,如此一来,诸侯不免疲惫。况且,诸侯归附我们是因为晋国的德行,而不是我们主盟的地位。既然楚人坚持,我们且让一步,先把盟约定下来,而后我们努力于树立武德即武力,没必要与楚国人在小节上争先。再说啦,大国结盟,一定需要一个小国出来主盟,这样楚国就成了那个主盟的小国,这样不是很好吗”

“大国结盟、由小国主盟”是叔向的杜撰,但楚国纠缠不休,而晋国刚刚解决了代国,军力尚未修正完毕。继续与楚人争执不下,一旦文的解决不了问题,势必要动起武来。目前楚人的大军已经开拔到了郑国,晋国两个军被楚人隔绝到了长江边,国内再添军队增援,还没有做好准备。虽然,真正打起来,晋人必定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因为这场争执双方各有各的道理,晋国没什么道德优势可言了,即使胜了楚人,楚人依旧纠缠下去的话,晋人时间耗费了,得到的结果依旧, 不值得

叔向之所以杜撰,其实在于晋国本身的兵力不足:晋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楚国,如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被韩起带着,停在宋国花天酒地,这部分兵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没有赵兵的配合,韩兵也就是一盘菜。而另一半兵力在范鞅手中,如今他虽然还在楚境,但楚国的兵力已经脱出其掌控,来到郑国,如此一来,范鞅只剩下背靠云梦泽勉强维持的份了。如果要救援范鞅,晋国需要动员多少兵力晋国能拿得出足够的兵力吗

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自己的队友是国足。韩起的胆怯。让整个局面全颠倒了。好在楚国人也知道现在的晋国招惹不得,但他就是跟你要赖皮,怎么办

第三百二十五章 无耻的底线在哪里

赵武盘算了又盘算,竟似忍下这口气是唯一的办法。不过赵武转念又想:“耍无赖,谁怕谁楚人用无赖的手段处理国家大事,等着,看我给你吃个哑巴亏。”

“先答应他们”赵武忍着怒气说:“一切以盟会完整结束为原则,嗯,楚人无信,上次草签盟书的时候,还想着趁机袭击,我看,楚人这是不打不老实。这次我们带两个军去,让新智的智盈暗地通知韩起,命他单身回国主持国内事务,宋地留下的韩军由智盈接手。”

“妙”一旁翻看地图的戚林父明白过来:“譬如下围棋,孤子难胜。我们在楚地的一个军是孤子,在宋地的一个军也是孤子,但如果有了坚决的统帅,这两个军就不是孤子”。厚道的叔孙豹在老狐狸戚林父的引导下,显得也不厚道了:“这两个军从楚军后方围上来,楚人反而陷入我们的包围当中”

赵武还不想这样便宜的楚人,但在春秋小报记者鲁人面前,他不想显得人品低下,便摇了摇头:“智盈统领宋地的那个军直接参加盟会,至于范鞅哪个军,联络起来太麻烦,先让他们的军佐张趯来我这一趟,让他绕道让田苏来,搞阴谋诡计这厮合适。”借助招呼田苏的工夫,赵武打发了感激不尽的鲁人,这下子周围清净了。

当夜,晋国紧急召开诸卿大会,会上,田苏侃侃而谈:“楚人现在停留在郑国,郑国的子产是智者,巴结上楚人这颗大树,恐怕我们别想郑国过度倾向我们了,所以我们的增援大军不能通过郑国。当然,也不能通过宋国。楚人知道我们两支大军停留在宋国郑国,恐怕对这两国的监控非常紧密。郑国既然想两面讨好,那么宋国也不敢单独挑战楚国,如果我们的大军从宋国郑国南下,一定能够保不住秘密。

即然这样,不如让这两支军队一明一暗:让智盈全体动员,大张声势地前往宋国接管副帅的军队,而后命令这支军队分出一小部分来,继续南下,仿佛前去通知范鞅,但实际上,通知范鞅的人走另一条路。

让我们先说停留在宋国的军队吧韩兵软弱,如果加上智氏的军队,或者可堪一战,就让智盈带领这支军队大摇大摆北上,做出一付参加会盟的样子,但他们走的路线却需要好好斟酌,比如他们可以带上宋国的军队,先去郑国,而后让郑国也出兵。如此一来,智盈带领的军队,在数量上便颇为可观,即使单独面对楚军,也能维持个相持不下的结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