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311

分节阅读 31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母獒吠地待答不理,一副熟视无睹的样子。

秦景公养下这两条藏獒,一公一母,就是想让它们繁衍后代,为他生下一群纯种喜马拉雅藏獒,不成想这公獒却一直不发情,这令他非常着急。这一日,这公獒啸天却突然不见了,他动了秦国军队,找遍了他所想到的所有地方,也没有找到,这件事情让他很沮丧。没成想,过了两个多月,这公獒啸天竟然突然回来了,不但回来了,还给秦景公带回来一条母藏獒这条母藏獒美丽高贵,浑身雪白,沉稳优雅,端得是让人喜爱

景公见到啸天失而复得,真是又爱又恨,忍不住骂了它几句,却不想把自己的弟弟骂的跑到了晋国当然这件事,秦景公到死也没闹明白,公子缄也一直蒙在鼓里。

既然这件事当事人都阴差阳错的弄不明白,也不怪赵武与叔向弄不懂。但是这样一来,赵武匆匆回国的目的也完全落空了,主持盟约的公子缄出逃,好面子的秦国人无论如何不会重谈盟约的事情了。而且秦国人是出名的倔强,即使现在楚国屈服了,秦国也不会重谈盟约。

想到这里,赵武叹息:“我虽然总想推脱与秦国的盟约,但现在虽然达成目的,可时机不对啊我们根本没有做好向西攻击的准备。这下子,倒让秦国人打乱了我们的手脚。”稍停,赵武叹息:“如此说来,收容公子缄,实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叔向笑了:“怎能说得不偿失呢这位公子缄带来了很多秦国商人,而且公子缄本人才能卓著。他一到晋国,马上献策,建议修筑黄河大桥。我们赵城学宫研究了许久,筹备了许久,也不过修建了两座试验的桥梁,这位公子缄一入我国,马上献上一份详细图纸,打算在蒲坡夏阳津今陕西韩城县南替我国修建一座黄河大桥。”

“哦”赵武感兴趣的询问:“图纸你看了吗赵城学宫是否进行了论证,他设计的图纸是否可行”

赵武并不知道,这位公子缄是“中国第一造桥人”,他建造的黄河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桥”。而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史可考的、在黄河上建造大桥的造桥大师。他建造的蒲津桥,随后屡经修缮重建,使用年限一直维持到了1827年,堪称为“世界第一长寿桥”。这样一座在现实世界中就存在的造桥方案,自然,比赵武凭空想象出来的造桥方案更符合当时的春秋生产力,而且更是低成本运作。

叔向回答:“赵城学宫的学者很是夸奖公子缄的造桥方案,他们已经开始筹备材料,打算动工兴建”

蒲津桥是一座铁索悬浮桥,它的形状就是万里长征中那座著名的沪定桥。而事实上,沪定桥就是仿照春秋时代的蒲津桥修建的,这份蒲津桥造桥方案属于春秋独创,从春秋这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之后,我们的造桥技术再也没多大的突破。公子缄献出的这份造桥方案,其技术一直延续到民国时代,由此可见其实用性。

赵武欣然点头:“那就让他们尽快动手吧如果造桥方案切实可行,按照我们的规则:谁发明谁受益,这座桥的通行费将由公子缄收取。另外,我还打算多多修建几座桥,过桥费由集资建桥人予以收取,但其中收入的十分之一,将交纳给公子缄,以奖赏他的设计。”

叔向笑了:“牛人就是牛人,到哪里都是如此一来,公子缄即使到了我晋国,也不至于坐吃山空,依旧能成为一位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哈哈,公子缄当初献上造桥方案,曾表示要独立掏腰包建造蒲津桥,那时他还不知道我们有规定:谁建造的桥,由谁收取过桥费。当时,他献上的建桥方案,只是纯粹地想求取一席之地而已,没想到因祸成福。”

赵武笑着响应:“他获得的,可不止一席之地”叔向马上回应:“我晋国获得的,又岂止一席之地原来有说法:惟楚有才,晋实用之。现在,秦才也为我所用,列国闻之,怎么不争相朝晋,今后我晋国怎会不越发强大”

赵武回首南方,补充说:“如果他的造桥方案可以实行,那么,我们南方的领地将不再是飞地。我们收获的,确实不止是“一席之地”,那将是整个天下”

叔向长长松了口气,一脸开心的说:“有老师在,日子真好至少我处理起政务,再不用提心吊胆,担心有所缺失。老师路上转去了郑国,恐怕还不知道吧,楚康王已经去世了,谥号“康”对了,他现在应该叫楚康公了。”

赵武身子一倾,关切的问:“继位者是谁”叔向笑了:“是楚康公的儿子郏敖。”

“敖”这个词在楚国是一种尊称,类似于现在的“先生”,从字面上翻译,它的意思是:酋豪,发音等同于“豪”,所以,楚君郏敖这个名字全部意思是:名叫郏的大首领,按现代意思表述,就是“郏先生”。

赵武微微一愣:“我听说楚共公王曾经立下规矩,要求楚国君位在兄弟之间进行传承,为此,他还在宗庙里埋藏了一块玉璧,搞出垮璧、当璧、肘璧等等把戏,怎么康公的儿子继位了,公子围有什么表示”

叔向微笑的回答:“中行吴曾去楚君宫中,参加了新君继位的典礼。他汇报说:楚国新君继位的时候,公子围站在台阶之下,对楚国的卿大夫说:自古道兄终弟及,我兄弟为楚国立下如此功勋,却让一个黄毛小儿抢去了,我哥哥真是糊涂。”

赵武急忙问:“楚国大臣如何应对”叔向回答:“中行吴记述说:当时楚国大臣漠然以对。公子围愤愤良久,才在司马子皙的劝解下,向新君行礼。楚国大臣见到公子围行了礼,对让郏敖坐楚君并无异议,也只好上前祝贺,且祝贺的比谁都热烈”

赵武拍手称赞:“太好了我原本担心郑国内乱,会让楚国占了便宜。现在看来,楚国也有一场内乱在等着他们,这下好了,我可以全心经营西方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