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301

分节阅读 3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主”的地位,在介绍自己身份的信函当中,谦恭的称呼自己为“大君西部牧守、外臣、秦国公子缄”求见国君。公子缄这段称呼是有讲究的,“大君”指的是周天王。

在春秋时代,很少有人称周天王为周天子,因为“子”在春秋时代只是一个平常的尊称,就如同现在的“先生”称呼一样,这种称呼仅是认可对方的贵族身份,承认对方身份尊贵,如赵武子、晏子、墨子、孔子等。在当时,天下只有两个王,一个是周天王,另一个是楚王,所以“王”的称号是最尊贵的,是独一无二的。而到了战国时代,连个村长都敢称王,“王”这个称呼烂大街了,一块砖头丢出去,能砸中九个“王”,剩下的那个,还正打算称王。于是,后来的人不得不按自己所处的时代特色,将周天王单独列出来,称呼他为“周天子”

春秋时,周天子还有另一个称呼,称之为“大君”,这个“大君”的称呼,等同于后来西方的“大公爵”一样,它的意思与中文的“皇帝”是相同的,甚至它们的来源都相同,都出自闪族的文字,kg或者kong。

秦国国君曾经是一个牧马人,周天王封自己这位牧马人在西方牧马,这就是西“侯”,它的意思是守卫边境,保障周王国西部边境的安宁。所以秦国国君自称“牧守西方”,这也是后来“牧守”、“州牧”一词的来源。

秦国递交的外交公文里,谦卑的承认周天王天下共主的身份,同时承认晋国国君“伯”的身份,而“伯”这个词除了意味着伯爵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诸侯之伯”。在春秋的简单词汇里,它是管家的意思,所以,“伯爵”最原始的意思就是诸贵族之首,替国王管理各个封领的“贵族大管家”。

后来,“伯”这个词因为发音的不同,演化成了“霸”,意思是天下霸主。而“伯”之所以演化成“霸”,也是因为“伯”这个词也迅速像“王”这个称号一样,被弱化成一个烂大街的词,为了与烂大街的“伯”有所区别,所以,春秋人特地把“贵族管家”的称呼单独拿出来,称之为“霸”。

秦国人一直很羡慕楚国称王,而秦国也是继楚王之后,中国第二个称王的大国。“王”这个词被弱化,并成为烂大街的词之一,是从秦国首先开始的。但这次秦国肯承认周天王“王”的身份,承认晋国“贵族管家霸”的资格那么接下来,周国一位王的普通封君的弟弟,也无需“贵族管家的大管家”即霸主国执政,出面接待,换个普通人,换个霸主国的大夫出面,已经给予秦国封君的弟弟相应待遇了。

秦国这份外交使函符合所有的春秋惯例,符合春秋时代应有的贵族礼仪,连孔夫子后来都称赞秦国的这份外交使函“礼也”。对于这份符合春秋公文标准的外交函,叔向不能置之不理,虽然因为本国执政出战在外,无法给出具体操作程序,但叔向请示国君之后,便开始按标准的程序迎接公子缄。

晋国上下对此次议和活动非常重视,为了确保顺利,叔向特意派人召来“行人外交官”子员负责接洽,这引起了另一位行人子朱的不满,他提醒说:“今天是我当值啊你怎么能跳过我去跟别人商议呐”子朱把抱怨的话说了三遍,叔向理都不理。子朱大怒:“我与子员职位相同,你凭什么在朝堂上黜退我指叔向不和当值的子朱商议,却和当天不值班的子员商议议和的事”

说着,子朱持剑朝叔向逼来。但叔向毫不示弱,他挺起胸膛迎向了子朱的剑,毫不退让的回答:“秦、晋不和已经很久了,如果今天的和谈有幸得以成功,晋国就能赖以安宁;不成的话,我们的三军将士就要暴尸骨于战场。子员传达两国的意见公正无私,而你却常常私自加以篡改现代称之为:符合国情的修订。

比如你这次,你竟然在晋国的朝堂上拔剑对着我,你拔剑却不是为了国家而战斗,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与荣誉。哼哼,不是我小看你,如果执政在国内你敢拔剑吗如果执政的嫡长子赵成在国内统领武宫,你敢冲我拔剑吗你这个连战场都不敢上的胆怯之徒,以为执政不在,就敢咆哮。对付你这样奸邪不法的人,我即使一个人,也不把你放在眼里。”

说着,叔向撩起衣服迎了上去。大家听到了殿外的争论,赶紧冲出殿外出来解救。

晋平公派人招来子朱与叔向,欣慰的说:“我晋国有希望了,我的臣子所争的都是国家大事。”

一旁的师旷却发表相反的意见:“晋国公室恐怕要沉沦下去了。臣子们不竞争心智而以武力相争,不追求德行而争做好人,不用言词述说自己的理由而采用拳头说明他们私欲太多,公室能不沦落吗”

这是师旷在历史当中最后一次露面,这段历史是孔子记载的,但奇怪的是,当时其它的历史记载却早在三年前就记载了师旷死亡。所以,这段历史很有可能是孔子借助师旷的名头,说出自己的话。此外,东郭离在陈述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谈论最后一段话,仿佛最后一段话并不存在。而魏氏家族记载历史的竹书纪年也没有记载师旷对这场争论的评议,所以这段话,很可能是孔子自己加上去的

当时,秦国的公子缄见到这场争论,表情很惊讶。因为自赵武当政以来,晋国的卿大夫一向给人以团结的印象,他没想到在表面平静的水面下,竟然也有如此大的波澜。朝堂是神圣的地方,在朝堂之上,大夫们拔剑相互威胁,这在外交事务当中是非常罕见的。

稍后,叔向反复强调元帅不在,因而压制不住国内的反对意见,统一不了国内的事情,接下来他顺理成章的延缓了外交谈判。他让东郭离带来一封信,并提前下令范氏的领主武装进行动员,并南下增援晋国的军队,以便提前替换赵武回国。

“范鞅带领大军走得慢,但他们现在已经进入宋国境内,大约再有二十天的时间能够抵达此地,“常务”希望元帅尽快回国,现在国内的事积攒了一大摊子,有许多事情就等元帅回国表态。”东郭离介绍完情况,顺嘴补充说:“最近齐国也发生了动乱,执政崔杼全族被灭,新上任的是庆封。”东郭离说到这,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微笑着补充说:“不过这位庆封马上仿效齐庄公,不是仿效齐庄公偷袭我晋国,是仿效齐庄公包二奶。”

是男人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赵武这时也犯了同样的八卦心理,他详细打听了庆封的动态,情不自禁的感慨说:“你瞧瞧,齐国“第一绿帽”与“第二绿帽”遭遇相同,他们遭受的待遇却完全不同。崔杼不甘心做绿帽的命运,他反抗了,因此罪大恶极。

你想想,既然崔杼都是总理了,还要当“第一绿帽”,给他戴上第一的帽子的人会是谁可想而知,只能是那位齐国第一人。他竟然不甘心自己齐国第一绿帽的待遇,于是成了大罪,齐国的太史公前后三代人被人杀了,也要记录下崔杼罪行:弑君,但他们唯独不记录崔杼为什么要弑君。齐庄公包养了他的妻子,凌辱了本国执政的荣誉,这些,齐国的太史公漠视了,他只记录弑君的结果,并把这称之为“春秋笔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