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278

分节阅读 2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的脸色看不出异常,只是清醒之后,赵武叹了口气,自言自语说:“想当年,程婴藏在深山里教导我如何识别山林间的危险,当程婴领我走出深山后,二十多年来,无论风雨,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晨跑,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不拼没命”。但今天,我第一次无法晨跑了,真遗憾啊”赵武这句话是向众人解释他苏醒的原因,这个原因大家接受了。

赵武失血太多,脸色有点苍白。好在他的皮肤一向白净,再加上他向来“弱不胜衣”,所以当他躺在床上,自怜自爱的说这番话时,全大营没一人当真,大家都觉得,这位元帅未免太爱惜自己了。

中行吴在军帐中代替赵武接见了沈国的劳军使者,他斜着眼睛看着沈国使者,睥睨地说:“昨天来的那三名楚国商人,已经被我们当场斩杀了,你们的国君呢既然他已经决定投降,怎么不亲来我的帐篷请罪”

这次来的是沈国执政,他大礼参见晋国副将中行吴,恭敬地说:“寡君这是初次接触伯国上卿我沈国与中原不通音讯许多年了,寡君不知道该用什么礼节来迎接伯国的军队,所以,愿仿效过去的许国国君,光着膀子肉袒负荆请罪。他现在正在城门口,等待伯国上卿莅临。”

中行吴马上凑近沈国执政,亲手挽着沈国执政的胳膊,亲切地说:“既然如此,同去同去。”中行吴所说的“同去”不是他一个人与沈国执政共同前往,他带了整整四个师的“随行人员”,其中一个师是中行氏的领主武装,另外三个师则是曾经击败了楚王的晋国王牌军、职业军,武卫军的三个师。

武卫军虽然成立多年,但以前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战争场面。不过,也要看他们是谁练出来的,赵武被人称作“突击大师”,这话按现在语言表示,就是说此人非常擅于乘火打劫。赵氏擅长抢劫,那在列国当中是著名的。人都说“贼不走空”,而春秋人常说:跟赵武打仗,收益很大。

中行吴入城的时候,都不用对武卫军暗示,人武卫军自发地开始行动起来,其中一个师的五个旅分头登上了城墙,开始控制沈国的几座城门,其余两个师则顺着沈国的大道散布开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警戒起来,布防的时候他们也在顺便寻找主要“战略目标”。等沈国国君引领着中行吴进入自己的宫城,武卫军已经像一架机器一样,非常协调地开始了他们的占后劫掠

进入宫城之后,中行吴也变脸了,他不用装,只要表情严肃点就是一副狰狞的样子。只见他狞笑着对沈国国君说:“你刚才不觉得奇怪吗按春秋礼仪,应该是我家元帅亲自出面受降,但现在,却由我这位小小下军佐出面接待君主,我晋国实在是失礼啊不过,由我出面,那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我家元帅昨天遭到了难以置信的刺杀,你派来的三名楚国商人竟然是刺客,幸好我们防范周全,元帅只受了轻伤。然而,沈国必须受到惩罚。

你不用跟我解释,也不用干巴巴叙说你的理由,刺杀就是刺杀,你派来劳军的人,竟然携带了一件罕见的武器,身为沈国国君,你难辞其咎。所以,就让沈国灭绝吧这是晋国的最后决定:我们可以宽容战场上失败的勇士,但绝不允许卑劣的刺杀。”

此时,赵武的军帐中,一堆工匠正忙着拆解刺客带来的武器,赵武在地下转着圈,满脸带着惊诧的表情,低声说道:“竟然是连发武器连弩。奇怪,我记得连弩应该是诸葛亮发明的,所以被后人称为“诸葛连弩”。 究竟谁穿越了这件武器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春秋时代的机械水平,不应该如此高超一件青铜器时代的连发武器,这时空还是原来的时空吗

好神奇,春秋时代就有了连弩似乎历史上从没有记载,这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又有人穿越了嗯,黑色的木头制作的连弩弩匣,这木头似乎是铁檀或者是乌沉木,但铁檀木来自巴蜀,巴国蜀国现在似乎处于独立状态,秦国还没有把手伸入巴蜀,所以还没有“五丁开山”的传说,巴蜀道路难行,这木头怎么出现在楚国更奇怪的是这乌木,乌木一般出自非州。春秋时代,我们就有乌木输入了吗这意味着春秋时代我们就有人航行到了非洲,并运回了货物,比如乌木”

正在这时,工匠回答:“元帅,我们已经把弹匣拆开了,这弹匣可以装二十支竹签箭,安装的时候从前面的小孔倒着装入竹签,然后左手一晃,竹签会进入弹匣的左面导轨,右一晃则进入右面导轨,两侧导轨各装十支竹箭,发射的时候也是这样,这件武器向左一晃,发射左面的箭孔里填装的竹箭;右一晃,则相反。

这架弩弓原来带一个弓臂,可惜被人砍断了。我听说英触曾砍了对方一剑,砍坏了弩弓的弓臂,好在我们可以复原。而且这架弩弓的弓臂并不大,乍一看似乎察觉不到弓臂的存在,因为它太小了所以。主上说的对,这完全是一件专门用来暗杀的武器。这个连弩没有扳机存在,弩弓全靠弩弦的松弛进行发射,每次拉开弓臂,弹匣内的弩箭自动进入弹匣的导轨,一旦弩弦拉满后松开弦,竹箭就会发射一次,再次拉满弦松开手,弩箭就会一左一右,从两个箭筒连续不断地射出。

这弩箭非常奇妙,控制弩弦与挂机的只有两个青铜件,这两个青铜件形状很奇怪,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巧妙的搭配:拉开弓弦,然后慢慢松弦,弩机自动挂住弓弦,任弩弓如何摇晃,弓弦都不会松开,唯有向后扯动弩弦让弩弦猛烈向前撞击,弦才能将匣内弩箭弹出”

赵武接过工匠递上来的弩机部件,他扫了一眼,立刻脱口而出:“居然是“渐开线齿轮”这年头有几何学吗谁发现的“渐开线”奥秘”

弩机上只有两个青铜件,但这两个青铜物件尺寸非常精密,才能保证他们的神奇咬合。这种精确度似乎超越了当代技术水准。春秋时代的尺子,“寸”已经是百姓日常最精密的度量了,但那两个青铜物件的精确度,已经达到了毫米的十分之一。

拆解这件武器的人,已经是霸主国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了,但他们将两个青铜件拆解下来后,一不小心,重新安装起来,几乎无法复原,摆弄了许久,才找到诀窍。这仅仅是原样重新组装,已经令工匠们愁得头发都白了,如果让人进行原创性设计,那该是什么样的智慧

赵武听了工匠的汇报,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沈国国都寝丘城内,中行吴正得意洋洋地指挥士兵进行大搬迁。你还别说,这活让中行吴来干,还真合适。中行吴本来长得一副凶恶的相貌;而他的父亲一向以严厉著称,教导出的中行吴不苟言笑,他无需任何情绪酝酿,就是一副恶人模样。现在中行吴沉下脸来,脸已经阴的让沈国国君胆寒,其实中行吴是在笑。

沈国是个小国,多年来受楚国的欺压,沈国国君委曲求全才换来君位的继承与延续,这样的国家能剩下什么财宝但无论如何,沈国王室也有数百年的积累。百年的家族,无论怎么说都会有些东西沉淀下来。人家随便一个马桶,也许就是古董,随便一块毯子,没准就是收藏品。而他沈国国君还自以为那些东西日常见惯了,破破旧旧的很平常。唯有中行吴这样的贵族子弟看来,简直是无价之宝。

一件件钟鼎乐器从宫城里搬出来,大街上不时的有晋国士兵押着沈国的百姓走过宫城门口。这些士兵次序井然,他们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各自划分自己负责的范围,拿出了赵武搜刮其他国家的那种狠劲,连沈国百姓家里的针线都不放过,事无巨细将沈国百姓的收藏搬上马车,然后驱赶着这些百姓,输送自家的财富走出城外,进入晋国军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