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275

分节阅读 2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楚王国进行“衰荆之战”的战场,但现在已经成了晋国攻击楚国的前沿。中行吴假公济私,利用晋国的战争物资,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地带,修建起纵深两里的“碉楼群”,按现在的话说,哪里是“碉堡林立”。如此一来,只是待在此处,可以说稳如泰山。

列国的军队在碉楼群后方稍稍整理一下队伍,稍后,前方戎狄部族的游骑哨探传来消息:楚军不在视线之内。武卫军接到这个消息后,以中行吴为正将,赵成为“佐军佐暂时代理军佐的职务”闪电般越过碉楼群前出,对周围地带进行“武力搜索”,也就是四处搜刮战利品。

中行吴这是第一次指挥武卫军。这支按照赵武“山寨版近代化军队”思维练出的晋国常备军,在纪律严明上堪称晋国各军典范。身为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将领,能指挥这样一支能完美体现将帅战略思想的军队,中行吴活像是三伏天喝了一大杯冰镇酸梅汁一样舒畅。他坐在专门为武卫军配置的,带避震弹簧的轻型两轮战车上,风驰电掣的感受着耳边吹拂的原野烈风,隐隐觉得这已经不算是战争了,简直是一次轻松的旅行。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中行吴的遐思,戎狄游骑兵前来报告:“前方发现不明军队”

中行吴精神一振,哈哈,下雨天打孩子,我可算找见事干了:“命令第二师向左翼展开,第三师向右翼展开,第一师第一旅以战斗队形向前武力试探。第一师其余旅,战车缓行,甲士以战斗队形,进入战时状态。”

军中司鼓按中行吴的命令敲击着军鼓;司号员吹出几个提醒的尖利号音;司旗举起标志着第二师第三师的军旗拼命挥舞,示意刚才的军号是在指挥第一第二师于是,行进中的晋国军队紧张有序地展开攻击队形。刻板的晋国人在眨眼之间,完成了从旅游者向一名战士的转换。

无数的长戟直竖起来,戟尖指向了天空;车轮隆隆的响动,战车加快了速度;中军旗由原来众军拱卫状态,快速移动到队列前方;战车上的武士一边奔驰一边相互给对方披甲,刹那间,那两名武士变成了两具威风凛凛的钢铁罐头。

接下来,是一阵凌乱的马蹄声,武卫军直属的一个骑兵旅队列稍稍混乱,骑士们从行走时乘坐的行走马上跳下,换乘到体力充足的冲锋马上,披盔贯甲做好了突击准备。他们仔细地在马上检查自己的骑弓、骑枪、佩剑等他们完成队列转换之后,晋国军队顿时沉默下来,天地间,只剩下整齐的脚步声,连马蹄的声音也随着鼓槌的节奏,整齐而有序。

中行吴披好甲站在战车上左顾右盼,对自己的车右说:“我做梦也期望,有生之年能引领这样一支军队,完成我父亲的遗愿,攻入楚国,耀武扬威。但可惜,我知道件么样的军队是我所需要的,但我却不知该如何把他们练出来感谢武子,他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现在有信心:哪怕是一座山横在我面前,我也要用这支军队把大山推开。”

正说着,前头哨探引领着一位身穿白色麻衣的男子一路跑过来,那个男子让中行吴瞧着直眼熟再仔细一看,原来认识,那不是吴国公子季礼吗一个从不肯担星点责任的“逃避分子”,来到超级大国交战的战场做什么吴国人以为自己跟楚人打过几仗,就算是超级大国了吗

中行吴纳闷:“公子,此地虽然接近吴国边境,但总有一段不算短的路途吧貌似,我晋国并没有要求吴国大军共同出战的命令,怎么吴国也出兵了,真是好巧啊”

季礼脸色灰白:“不是“好巧”是好难好难寻找到你们,我特意来向你们报告一个噩耗:寡君薨了”

中行吴皱起了眉头呵斥说:“薨了,这个词能随便乱用吗只有大君周天王去世才能被称为薨了,吴国国君死了就死了,怎能用上 “薨了”这个词什么,吴国国君去世了”中行吴刚开始没有觉悟,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不等季礼回答,他就问:“好好的,吴国国君怎么会去世了呢”

季礼翻个白眼,好好的,谁没事玩“去世”的把戏这消息除了能令楚国人开心,还能做什么难道吴国人没事喜欢逗楚国人开心

中行吴不等季礼回答,立刻举起手来,吼到:“大军止步,就地扎营”。发出这个命令后,中行吴马上跳下战车,奔过去拉着季礼的手,问:“吴君怎么会突然去世了呢”

季礼喘了口气,回答:“寡君余祭大婚之后,非常感谢晋国的厚待,他组织船队准备再次攻击楚国。那一天他登上余皇大舟,准备带领船队进行试航。大舟上有一位楚国奴隶,他偷到了一把刀,趁寡君不备,用刀刺杀了寡君。”

季礼在这里说的“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刀”这个词。也就是说:余祭是被“中国第一刀”刺杀的,这件事发生在中华第一巨舟:余皇大舟上。

“刀”这个词最早出现的时候,有两种写法,其中,“刀”在象形文字中那“一撇”也可以写做“一点”,所以在最早的时候,“刀”与“勾”这个词是通用的。因为这种“勾”是在吴国出现的,所以最初的“刀”也被称为“吴钩加金属旁,表示刀是金属做的”。

其实,赵武的骑兵早已经运用了单面开刃的刀,只是赵武比较懒惰,依旧把这种武器称之为“剑”。这种剑因为是赵氏骑兵使用的武器,所以又被成为“斩马剑”,但其实它是一种马刀,只不过是没有用“刀”这个词。

中行吴吃了一惊,他吸着冷气说:“吴君去世了,这是否意味着楚国人可以从南线抽调军队了好,好一个子木。”

子木是楚国令尹,也就是楚国执政。这位令尹因为与吴国军队相持,没有参与与赵武的会战。这次吴国前线发生刺杀事件,中行吴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子木特地安排的。他没有想到古代信息交流不便,子木不可能那么快就联系到戒备森严的余皇大舟上的楚国俘虏,并怂恿他发动自杀式袭击。

赵武也是如此考虑,他获得消息后,和蔼地对季礼说:“你不要受了中行吴的误导,行刺事件不会出于楚国的诱导,实在是”赵武叹了口气,说不下去了。他真正想说的是,实在是吴国对待奴隶太苛刻了,让奴隶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所以那名奴隶才选择与吴国国君同归于尽但他后来一想:吴国与楚国是世仇,要想两个世仇,对彼此都和蔼一点,那还能叫“世仇”吗

不过,既然知道楚国人是自己的世仇,还把楚国奴隶放置在自己的余皇大舟上做什么尤其可气的是,吴国国君居然让那名奴隶获得了武器。余祭求死之心,不会如此强烈吧

想到这里,赵武抬头看了看季礼,露出别有意味的笑容:“听说你带来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不会是用这只军队专门送嫁的吧嗯,现在谁继任吴国国君了是你的三哥余昧吗”

季礼回答的理直气壮:“当然,我三兄余昧继任吴国国君之位。我不忍为吴国国君的君位再兄弟相残,所以特地把我的家臣全部带来了,请武子收容我这位吴国外臣,并向我的兄长说明”

果然是这样,吴国四兄弟相互谦让君位,前两位兄长相继毙命之后,轮到老四季礼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眼见得下一拨就要轮到自己承担责任了,季礼这厮干脆撬家跑路。他倒不傻,带齐所有家臣跑来霸主国,求任一个“大夫”的位置。

但晋国的大夫是那么好当的吗人孙林父曾任卫国执政多年,携带领地投入晋国怀抱,不过在元帅府当一个智卿、幕僚,也就一个“大夫”的职位。别看季礼差点当上吴国国君,但晋国不需要“悲观主义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