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260

分节阅读 2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背包的重量,也就觉得轻松了。”

两人正说话间,赵武的中军大帐到了。迎上这两人的是魏舒。

魏氏一族奋斗了几百年,魏舒是第二任担任正卿的魏氏家主。家族数百年的文化熏陶,不是赵武这位半路出家的山寨贵族所能比拟的,魏舒依据贵族市节,中规中矩的迎接了两位楚国大夫,引领着他们走进军帐。而军帐里头,赵武的态度却很散漫。他正低着头跟宋国的左师向戎、郑国的正卿子产谈论着。楚国使者进入大帐后,他都没有起身迎接,只是随意的扫了一眼,而后继续与宋国、郑国正卿交流。

但两位他国正卿却不得不起身迎接,尤其是宋国的左师向戎。伯州犁逃亡楚国途中,曾经过了宋国,左师向戎与他有过交情,而且向戎的交游还不止这些,他开口问:“伯州犁,贵国的令尹子木怎么没来以前我出使楚国的时候,曾经与子木结识,那时我只是一个蒙昧青年,而子木幼时就很杰出,我曾预言子木将来定会登上令尹的位置,果不其然”

向戎在亲热的招呼伯州犁,赵武依旧坐在自己的帅位上,用非常明显的动作翻了个白眼,向戎这个说法纯粹扯淡。在楚国,不是身为人才就能当官的,当上官的楚国人,除非是“官二代”;能发财的楚国人除非是“富二代”;至于穷人,只能做“穷二代穷三代”以至于永远穷困下去而且在楚国,谁能升官不是由其所具备的才能来衡量,是由他爸爸的能量来衡量的。

如今的楚国,按照蔡国贤人声子的说法纯粹是一个“比爹”的国度。如果某人他爸爸在政坛上顺风顺水,从没有就是墙头草所以从未站错队伍,那么他的儿子有可能在父亲的支持下从很高的起点出发,一步步在政坛迈进所以,向戎说他在子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对方能够当令尹,纯粹是拍马屁。

因为子木能不能当上令尹,也许他本人都不知道。也许他父亲都不知道在一个纯粹奴隶制国度里,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下一任大奴隶主、楚王能否喜爱他,或者干脆说:子木所在的政治集团,恰好运气好,其首领继承了楚王的位置,所以子木才有了继续发展的机遇。否则,这个幸运不会降临在他身上。这些,都不是子木能决定的,也不是由子木的才能决定。

但此刻,向戎借着这番话,显露出与令尹子木亲密的关系,此番外交辞令一出,曾经“上下其手”的伯州犁立刻对向戎亲热了许多,他殷勤的与向戎交谈起来,完全不理睬坐在帅位上一声不吭的赵武。

被人无视了,但赵武丝毫没有觉悟。他依旧坐在位置上笑盈盈的看着伯州犁与向戎亲切交谈,表现的仿佛这场面与他完全无关,他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围观”而已。

另一方面,赵武故意不出声招呼楚国使臣,伯州犁只好继续故意不瞥一眼这位晋国元帅,只顾与向戎高声交谈,他似乎把所有能搜刮的话题都已经谈完了,时间都过去一个多小时了,赵武依旧安静的坐在帅位上,继续“围观”,继续很有耐心的等待,等待二人谈话结束。

在一旁的郑国大臣子产也插不上话。他不停的扫着坐在帅位上的赵武,表情越来越不耐烦,不久之后,向戎也已经发觉了伯州犁的企图,他几次想终结谈话,但每次又被伯州犁重新扯起话题。

伯州犁渐渐感觉到话题难以寻找。此时,赵武似乎已经找见事做了。因为晋国的将帅们不停的走进来汇报,使得赵武结束了“围观”。他有了事做,开始详细的安排军营内的事务嗯,身为大军元帅,将近十万人的衣食住行是很繁琐的,赵武真要有心打发无聊的时光,他会有很多事处理。而身为外交使臣,伯州犁只有一件事:与赵武交换外交辞令。

赵武处理公事,问的很详细,结果,越来越有把楚国使臣晾到一边的意思。

伯州犁看到自己的拖延政策没有取到预期效果,他稍作停顿,满头大汗的向戎马上找到机会,他后退一步,赶紧向赵武引荐:“这位是楚国大夫伯州犁嗯,你们应该认识,昔日,伯州犁因为先元帅栾书”

赵武淡淡的纠正:“不是栾书,是源于三郤的迫害,导致伯州犁出逃楚国我们以前见过面”

伯州犁得到这个话缝,赶紧拱手说:“昔日,鄢陵大战的时候,我曾在楚王面前陪伴,武子那时带领骑兵追击,我们曾在楚王面前见过一面。”

赵武攻击到楚王车驾面前,因为伯州犁的存在,赵武转身撤退。这件事谁都不欠谁的情,赵武当时虽然说得冠冕堂皇,说是看到伯州犁,想起了三郤的迫害,不忍贤人四处流浪,因此撤退。但这事赵武与伯州犁都知道彼此的底细,赵武是因为当时养由基在场,他与养由基互相不知根底,谁都不敢悍然动手,因此彼此回避。在这件事上,伯州犁不欠赵武的情,所以他谈论起这件事,仿佛在说今天的天气不错,语气淡淡的,不带丝毫感情。

赵武对伯州犁的语气也没有丝毫敬意。十年过去了,伯州犁现在已经成为一位彻底的楚国人,为了在楚国的权势人物当中挣扎求生,他也放弃了许多原则,对于这样的人,赵武无所谓敬意,他只是淡淡的,用对待路人甲的表情点了点头,平静的说:“楚王要宣战吗请致词吧”

伯州犁愣了一下,马上清了清嗓门,开始滔滔不绝叙述晋楚两国的恩怨。平心而论,伯州犁口才不错,他说的滔滔不绝,很多道理听起来令人深省,但可惜,鲁国人不在现场,所以这段精彩的演讲不会有人记录在历史上,以至于这片宣战词终将默默无闻。既然彼此的宣战词说了等于没说,赵武当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他心不在焉的听着对方的陈述,漫不经心的处理着军中事务。

等伯州犁说完之后,赵武懒洋洋的招呼士兵:“给我拿两团乱麻来。”

士兵们递过两团乱麻。军中携带乱麻是为了修补军械的。这团乱麻乱糟糟的,毫无头绪,使用的时候需要很费力的才能清理出一根根纤维,然后才能进行编织、织补

赵武吩咐把一团乱麻递给伯州犁。另一团他拿在手里,随意端详一番,细声细气对伯州犁说:“大夫,你我各自分头把这团乱麻理出个头绪来,如何”

伯州犁有点纳闷:“理清乱麻这是为什么”

赵武回答:“晋楚两国的关系,譬如这团乱麻,你刚才也说得很精彩,但只是站在楚国的角度上,而我站在晋国的角度上,自然有一番另外的理由,不如你我分头将这团乱麻理出个头绪,以此决定谁的理顺道理正确,指宣战理由站得住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