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177

分节阅读 1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就是合理,凡是存在的现象,都是有存在的理由。”

“随时的背叛也是有理由的啊”齐策接着说:“我们让出了很多利益,才跟魏氏结盟。但这次魏氏紧跟着栾氏撤军,也是有原因的。经过这次撤退之后,无论魏氏之前撤军的理由是什么,今后他们为了免于受到军法惩处,必须紧紧依靠栾氏才能免灾。如此一来,我们跟魏氏的盟约算是彻底作废了。”

赵武走到大帐门口,撩起帐帘眺望外面的军营:“我想起一句话: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魏氏狡猾啊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敢于牺牲,在需要保全自己的时候,从不会有片刻犹豫。鄢陵之战,魏氏拿出一个家主魏锜来牺牲,换取了魏氏提早撤出战斗,以保全实力,然后他们换得了两个卿位。这份智慧,这份舍得,我自叹不如。

这次伐秦,魏绛趁着栾黡胡闹,毫不犹豫的将事态扩大。原本只是栾黡一家撤退,魏绛把它弄成了整个下军、晋国四分之一兵力大撤退。弄出这么大的事来,魏氏居然丝毫不担责任,由此可见魏氏的智慧。他们真擅长借力打力、临时变卦,在该不出力的时候,比我还懒,这份智慧值得我学习。魏氏不值得依靠,这倒让我想起韩氏”

齐策马上接过话题:“我认为家臣彼此交换这项策略很好,我们知道韩氏的虚实,韩氏知道我们底牌,彼此做事透明,相互了解,才能相互依靠。主上刚才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永恒的利益,我们不能像栾黡那样,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当成竞争者,我们必须至少绑紧一个家族,比如韩氏。”

“那就扩大家臣互换的范围。韩起不是一直抱怨,韩式没有合格的管理人才吗我们可以允许韩氏派遣人手进入赵城学宫。另外,把学成毕业的学生尽量多的派向韩氏,让他们深入基层,从上到下的亲密彼此关系。”

此时,范匄率领大军要入周王室的领地。他这次南下,是得到了楚国新任令尹子庚出兵的消息。前任楚国令尹子囊去世的时候,虽然已经认识到楚国无法与晋国抗争,但新的楚王与新的令尹还是不以为然,新官上然三把火,他们无论怎样都要努力一下,测试老牌霸主晋国的实力。

晋国的实力他们能够测试到。绵上阅兵之后,晋国军队实力鼎盛。下军栾黡与魏绛,一个是前任元帅的领主武装,拥有晋国最肥沃的土地曲沃;一个是晋国最勇猛的甲士集团,拥有晋国顶尖的重装步兵。荀偃与范匄听说楚国出兵,正想挽救伐秦的失败,两人顺水推舟,领着晋军军队主力南下。他们对胜利充满信心,因为对面的楚国军队,只是一只由疲惫的楚国临时拼凑的游行队伍。

周王室听到晋军南下的消息。派遣自己的卿单靖公出营,单靖公拱手向元帅荀偃行礼:“伯长,王室现在有灾难了,我们请求伯长予以调解。”

单靖公称呼荀偃为“伯长”,这个称呼是针对晋国国君悼公的。赵武的岳父、单婉清的父亲单靖公如此称呼,不是逾礼,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遇到的事,需要晋国国君、或者是以晋国国君的身份,出面处理。

春秋时代,爵位等级为:公侯伯子男。这个爵位等级是有特殊意义的公爵是姬姓人的封爵,周王姓姬,公爵爵位意味着:享有公爵爵位的人,有资格继承王位。但并不是所有姬姓人都有资格封为公爵。晋国国君也是姓姬,但他最初获封的是唐国,侯爵,后来才改称为晋,自称“公爵”称“晋某公”。

其实,早期的侯爵与伯爵,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一般来说,替周王在边境地区守卫边境的战区总督,称之为“侯爵”。因为他处身边境,为了国内安全,资源不免向他倾斜,于是,在对外战争时期,他的待遇稍稍过于伯爵。

而早期“伯”的意思是“王的管家” 、“诸侯之冠”。春秋时代,这是“霸主”的专用名词,左传、春秋中称霸主为“诸侯之伯”,“称霸”也成为“称伯”。在中国,兄弟间排行称之为“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诸侯之伯”就是代替“王”管理诸侯的老大,管理诸“侯”,被管理者中当然也包括“侯爵”。

侯爵完全彻底高于伯爵是纯德国的。德国独一无二的设立了“选帝侯”,这位侯爵在国中也独一无二,他专门负责代替各贵族领主行使领主权,在公爵中挑选合格继承人继承“大公爵即国君、封君”的位置。

至于侯爵伯爵满天飞;公爵没有王位继承权,甚至需要替大公爵或称国王、皇帝倒尿壶以打工求生;爵位不值钱,所有领主都没有封地只有封号,甚至连“封”号都不是,既没有司法权,也不准“建”城堡,只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小地主,也“被封建”称为“封建小地主”,那就是“春秋后中国”或者称“郡县奴隶制中国”。

就在中国确立这套封建制时,希腊正处于城邦共和制末期;罗马处于部落联盟七丘同盟;埃及、巴比伦处于奴隶制;印度还处于部落酋长制这套封建制度传递到欧洲,已经是一千多年后的事了但在现代中国,说春秋是封建,被称为“西化”。

自晋文公打起“尊王攘夷”旗号后,晋国成了周王室理所当然的庇护者。单靖公现在如此尊敬的请求晋国出面,帮周王处理一点家务事。事情起源于周王室内部的一次纷争:两年前,周灵王的两位卿士王叔陈生应该是周灵王的叔父与伯舆争做天子的执政。灵王支持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到达黄河边,灵王又派人挽留,并杀掉王叔陈生的政敌史狡以取悦王叔。但王叔陈生依然难以释怀,干脆在黄河边驻扎下来,双方一时难以开解。

荀偃听单靖公叙述事情的缘由,他指了指范匄:“这点小事,便由范匄、我们的副元帅直接处理吧”

单靖公看了看荀偃,此时,荀偃充满了战斗欲望,因为他也知道,楚国人耗不起了,这次与楚国人交战,可能是最后一次与楚国人交手,他担心自己动手过晚,楚国人闻风退却,那么,他的胜利就不完美了。故此,荀偃转向范匄,补充说:“王请求我们主持诉讼,派遣别人未免不慎重,但这点小事又无需整支大军停留于此,我带人先去虎牢,你在这里顺手替王处理了”

范匄觉得很有面子,替王处理家务事,这是莫大的荣誉。但一开庭他知道坏事了,怪不得荀偃躲了。周王想启用伯舆,但又不愿意得罪自己的叔叔陈生,甚至杀掉叔叔陈生的政敌来讨好对方,现在他让晋国出面裁决。裁决什么无论晋国作出的决定是什么,不免要得罪一方,而周王一点责任都不承担,事后,他还可以把得罪人的理由全推脱到晋国身上。

开庭地点就在周灵王的朝堂。由于诉讼双方都是大贵族,各派手下的家宰、大夫出席。周王叔叔、陈生的家宰诉言,指控:“蓬门小户出来的人指伯舆也想欺压上面的人,我们王室的事情,向来由王室的人自己处理,现在一个蓬门小户出来的低等贵族,也想管理王室事务,干涉王室的任命,上面的人也太难当了吧”

伯舆的大夫瑕禽反驳:“从前平王东迁,我们七姓的大夫跟随平王护驾,各种物资全都供给不误。平王要依赖他们,因此赐予他们郑重的盟约,称封其“世世代带永享职位”。如果我们这样的贵族真的是蓬门,能跟随天子来东方定居吗平王还会依赖我们吗自从王叔执政以来,办什么政事都要行贿受贿,任用宠臣滥施刑罚,做官的都富得流油,我们这些人能不变成蓬门小户希望大国晋国认真考虑考虑:下面的人有理却得不到申诉机会,还有什么公正可言呢”

听起来,王叔陈生是一个贪婪昏庸的贵族,而伯舆方面则理直气壮。

士匄一向被称为“晋国第二才子”善于言辞,他的裁决是句漂亮话:“天子支持谁,我们就支持谁;天子反对谁,我们也反对谁。”全场哑然,范匄等于什么都没说啊稍停,范匄冠冕堂皇的问:“嗯你们双方相互指控,证据呐,双方都有什么证据”

王叔一方勃然大怒:“我们是贵族,你以为我们会像村夫无赖一样撒谎吗我们说的话,就是证据,这是贵族的保证”

范匄庄严的回答:“我们晋国的法律,不注重贵族的保证,只在意拿得出手的证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