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172

分节阅读 1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一百名壮年男子,一百名识字的家仆。这此都是那些公族留下的,久经训练啊”

赵武郑重行礼:“我新占领了中山国一大块土地,正需要识字的人手帮助管理,你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多谢多谢”

孙林父倒也不客气,他说得很直白:“赵氏兴盛,则我孙氏也能兴盛。我们分处两国,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而帮助赵氏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你无须跟我客气。”孙林父说的是大实话。他是卫国执政,跟赵武之间确实不存在争权夺利的事情。如今孙林父已经走上了弑君的道路,他的家族要想在卫国安稳的生存下去,唯有更紧密的拉拢晋国。而这时候一名晋国上军将的支持,对孙林父来说至关重要。

孙林父都袒露心怀了,赵武不再虚伪,他哈哈大笑着命令人摆上乐队,好酒好肉尽管上,隆重招待孙林父。随着赵武的吩咐,歌舞乐队鱼贯走上堂来。师偃领着这此人来见赵武,他乘个空子低声汇报:“秦国的宗正赢颂又来了,他还与赵胜拉上了关系,主上招待客人,是否顺便见一下赢颂。”

这位赵胜不是战国时代的平原君赵胜,他是赵穿之孙,赵旃之子,属于晋国赵氏的旁支,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就是邯郸氏,封地是邯郸。在下宫之乱中,赵旃因为已经从赵氏宗姓别出,逃过了那场灾难,从此他也不把自己当赵氏。与真实的历史相同的是这支赵氏旁支听到了赵武即将就任上军将的消息,在秦国赢氏宗正的撮合下,重新与赵氏合流。与真实的历史不同的是,这一支赵氏旁支现在还没有获得邯郸封地,他们的封地依日是厉公赏赐的“贾”地,因此也被称之为“贾胜”。

“请上来”赵武一边招呼师偃,一边向孙林父解释:“我秦国的亲戚来了,执政是否有兴趣见一下。”

谁都知道晋国人现在磨刀霍霍,就是想收拾秦国人。但赵武这位赢氏后人却可以公开接见秦国亲戚,这符合封建规则。

孙林父假装没听见,指着赵武的乐队打岔说:“你的乐队实在不成器。以前我想赠送你一些乐人,但礼乐是神圣的,没有国君的许可,我不敢私自赠送。况且,即使我赠送给你乐队,你也不敢私自享受。如今好了,你家已经有乐队了,就不存在违制问题,回头我送你几个礼乐班子,补上你家乐队的空白,你觉得怎么样”

春秋时代送人礼乐班子那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礼,跟现代送人名车豪宅都不同,因为宝马豪宅有钱你就可以享受到,而在春秋时代,享受音乐那需要行政级别,不够级别,再有钱你都买不到,还没人敢卖给你。

赵武大喜,他摆了摆手让师偃退下。满口感谢孙林父:“太好了我原本对音乐有一些想法,可惜我的级别享受不到。如今有了国君的半套班子,加上你送的一些乐人,我就可以实现我的想法了。”

师偃慢慢退下,孙林父瞪大眼睛问:“伯君伯国君主,相当于称呼霸主只送给你半套班子啊那么金石乐器你不能再添加。你看魏绛拿到了半套音乐班子他敢添加什么东西了吗既然国君只赏赐你半套乐队,那么今后你家乐队的规格就是半套礼器金石乐器,绝不可私自添加啊算了,我多送你一点歌姬,再加一点丝竹之声,金器就不送你了。”

俩人正闲扯着,师偃领着赢颂等人走进来。赢颂一路走一路跟身边的人轻声谈笑着,他身边两人一位较年长,一位十多岁。赢颂依日是那副人见人熟的模样,彼此相互介绍完毕,他拉着赵武个绍自己的身边人:“赢武,这位也是赢氏族人,他是赵穿之孙赵旃之子。你们两人都在晋国,但这还是第一次见面吧旁边这位年幼者是你的侄子赵获。”

赵武惊愕的张大嘴巴:“他叫赵获我这个赵地领主怎么不知道”

春秋时代名字前加上封地的称号,那可不是随便的事。赢颂随便领上两个人来就称呼他们姓赵,即使赵武允许他们认祖归宗,也不可能允许他们姓赵啊

赵胜面色尴尬他咳嗽一声,回答:“我贾氏赢姓,先祖赵旃也曾做过八正卿之位。下宫之乱的时候,先祖赵旃恰好病重,没能阻止那场阴谋。赵氏重新复兴后,我也恰好年幼,又没有赵氏那样的好家臣,所以,没来得及来赵氏认祖归宗,请宗主原谅。前段时间,秦国赢氏宗正来告诉我,他们已经承认赵氏为晋国赢氏宗主。我也是赢姓,怎么敢游离于家族之外,请宗主允许我们认祖归宗。”

赢颂笑着帮腔:“赵氏孤儿形单影孤,赢氏宗姓能够在晋国枝繁茂密,也是一件好事。我听说赵氏最近正在大收附庸,没理由赵氏肯接纳外姓,却连本宗都拒之门外,那样的话恐怕外姓都要笑话我们吧”

孙林父端了酒杯,注意力全放在乐队上,好像没听到这里谈论。师偃低着头,面无表情,一副听任赵武做主的架势。赵武眼睛转了一圈,找不到一个出主意的人,恰好这时田苏洗浴完毕,跟着齐策联袂而来,后者作为韩氏留守,留在国都替韩起处理一些公务。

新客人来了,彼此打招呼又耽误了一段时间,等大家重新坐好,齐策马上点头,接过话题:“我赵氏宗族力量薄弱,贾氏能够重归赵氏,这是赵氏的幸运。只是不知道贾氏还有多少领主武装”

齐策这句话一问,赵胜苦着脸不想回答。赢颂马上解围:“你刚才说“我赵氏”,我记得你齐策已经交换到了韩氏。”

田苏接话:“我两彼此交换,已经接近期限,明年主上就任上军将之后,我两就各回各家。”

赢颂马上回答:“好啊在晋国卿大夫这种政治环境中,韩氏与赵氏亲密的如同一家人,也算是一个特例啊赵韩两族的友谊真让我钦佩啊”

齐策微笑着解释,他的话实际上是一种威胁:“先元帅韩厥由先祖抚养,赵韩友谊维持了七十年,我们还打算把这份友谊继续维持七十年。”

说完齐策转向赵武不咸不淡的说:“副元帅范匄最近提出了新的整军计划,他接纳了主上的建议,打算成立一支有六百辆军车组成的常备军队。与此同时,他打算清点各地的领主武装,把历年不符合出兵数量的小领主清查出来,或者减封或者干脆收回封地”

范匄动手了。在真实的历史上,范匄也是这时候动手的,他的策略使春秋时代出现了第一支常备军队,使得春秋末期战争的规模无限扩大。而范匄本人临终前认为自己这项功劳可以使自己成为“不朽”的政治家,“不朽”这个词也出自于范匄。现在有了赵武,范匄动手的欲望更迫切,因为惩罚中小领主,可以顺手实施兼并,扩大自己的附庸队伍,此举也导致晋国从此没有小领主。

赵武明白了,贾胜或者称为赵胜是因为即将面临失去领地的局面,不得不重新投入赵氏。在真实的历史上,赵胜后来对赵氏立了大功,从而被赵武的后代赏赐了邯郸城。从此,成为“邯郸氏”。

“贾氏回归当然不成问题,我正愁赵氏宗姓单薄,局面铺得太大,手下管理人才缺乏。赵氏能够回归,你我毕竟血脉相连,我就暂且在中山国给你划一块地,请贾氏暂时移居中山,协助我管理中山国。”

赵胜眼光里露出一丝失望的神情。田苏察觉到了,他慢悠悠的解释:“范匄插手的事情我们不好再横加干涉。况且,贾氏刚刚归宗,我主还没有就任上军将,这时候也不方便开口,所以这次我们没法帮上贾氏。不过既然贾氏归宗了,我主又替贾氏划了新领地,那么,一旦贾氏被剥夺旧有封地,也不是无处居住。正好可以借此扔掉那此盆盆罐罐,放心去中山国定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