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小领主 > 分节阅读 130

分节阅读 1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集合,悼公公开检阅部队,检阅完毕的队伍按攻击序列依次入城。城头上观看的郑国人,忧心仲仲的看着联军在内城城郭下整理攻城战具。

这次,联军富裕了。他们拆了不少郑国人的房子,把泥土堆成山,用粗大的房梁制作箭塔,以及攻城槌联军做这一切的时候,带着晋国人那种特有的不紧不慢,让郑国人心头发慌。

第一百一十二章一场游一场梦

当日下午,联军依旧在不慌不忙地准备着攻城器械。从联军准备的速度看,今天是不可能展开攻城行动了。当然,他们也许永远没机会继续攻击郑国国都了,经过长久的迟疑,郑国国君终于派来了使者,表示:他们愿意投降。

已经大开杀戒,并打算继续大杀四方的荀偃暴怒,他咆哮着说:“不能容忍郑国人早干啥去了我们推进到郑国国都之下,郑人不投降;我们围攻郑国国都一年多,郑人不投降。现在,我的士卒已经流了血,我们已经攻克了新郑外郭,他们要求投降了。郑国人向来摇摆不定,今日投降我们,明日投降楚人,这种投降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已经坚持了三年,应当按计划,继续围困郑国,等候楚国援军的到来,并与之决战。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不然,郑国还是不会真正顺服的。”

悼公把目光转向元帅荀罃,慢性子的荀罃慢悠悠回答:“可以答应郑国,而后退兵。”众卿大哗。

荀罃慢悠悠的解释: “这样一来,楚国人必然要前来讨伐投降的郑国。我们坚持了三年,其实楚国人也在硬挺,这次我们先撤,就掌握了主动权,而楚国人为了惩罚郑国,却不得不继续作战。楚军连续出兵,必然疲惫。我们可以继续执行“四军疲楚”的计划将我晋国四军分成三批,轮番率领诸侯的精锐部队应对楚军。如此,我方就不至于过于疲惫,而楚国人势必难以支撑。

这样做,应该比当即寻找楚军决战要更好。因为一旦决战,双方必然杀得白骨累累,即使我们胜利也是惨胜。我们晋国本来占着优势,占优势的人有权选择战斗方式。那么,我们干嘛不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方式战斗”

稍停,荀罃转向悼公,幽幽地说:“我们争霸的路还长着呐,不能以这样惨烈的方式与楚国争胜。对于我们来说,更大的战争还在后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斗智而不斗力”这先王的训令啊”

悼公回头看一看各国君主,发现各国君主虽然不表态,但脸上都露出期盼的神情,悼公再望一望荀罃,叹息:“我现在才知道,当初发动总攻击令的时候小武脸上有惶恐的神情。当初攻击在即,我本以为:以残缺的新军作为全军预备队,武子担心新军不能阻挡楚国所率领的南方联军攻击,所以他才感觉惶恐不安。今日我才明白小武当初的慌乱是为什么”

孙林父仗着自己人头熟,用事后诸葛亮的神情插嘴:“小武的表情,嗯,当时我也注意到了,我还在想:不至于吧武子当初凭借数百单骑,都能冲击到楚王车驾前,怎么他现在手下有几千人,反而胆怯了这疑问我埋在心里不说出来,是因为担心联军攻击在即,把这事说出来不吉利。如今,我算是知道了,武子是预料到联军攻城伤亡过大,战事迁延不下,楚军动态不明所以他才感到惶恐小武智慧啊”

荀偃吃了一惊,忙问:“当时你也注意到了小武的神情,我怎么没注意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孙卿,我不如你”。

孙林父得意地一点头。但荀罃慢悠悠打破了他的骄傲:“如果预料到了如今的局面,小武不会惶恐,他只会感到欣然。没错,我们确实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我们付出的代价还可以承受,而郑国却已经屈服了,楚国不得不继续耗下去,我们的战争目的已经达到,就让我们快点结束这一切吧”

孙林父噎了一下,尴尬的笑着问:“若武子不是为了今日结局而惶恐,他他是为了什么”

荀罃漠不关心地随口说:“这跟眼下的事无关。”

悼公勉强点点头,他无力的摆摆手,说:“那就见见郑国使者吧士师大法官士弱,准备制作盟书。”

荀罃、荀偃听了国君这个命令,一起微微摇头,他们马上把目光齐齐转向范匄,希望范匄能毛遂自荐,接过制作盟书这活儿。范匄感受到元帅、副元帅催促的目光,但他立刻把头低下,一声不吭。

士弱是个公子哥,从小接受的贵族教育,让他处理起事情来,不善于讲究方式方法,很有点蛮横霸道。与士弱相比,士匄范匄虽然也做事冲动,但他终究是“晋国第二才子”由他制作这份重要的盟书,也许更合适。然而,士弱是士师大法官,制作盟书这个活本来就是大法官的本职工作。悼公下达的命令是合适的,作为士师家族的一员,士匄不愿抢去本家堂兄的风头,所以他回避了。

见到士匄回避,荀罃叹了口气,把手放到侄子荀偃的膝盖上,制止了荀偃的冲动。荀偃是个做事认真的人,刚才他反对接受郑国的投降,但既然国君已经做了最终决定,作为副元帅,荀偃就希望把这事做得尽可能完善。荀偃不认为士弱合适做这事,现在士匄不出头,荀偃本打算跳出来直接点名。

诧异的望着荀罃,荀偃张了张嘴,但没等他说出话来,荀罃轻描谈写地说:“无所谓了,没人会把郑国的投降认真看待,谁写这个盟书都一样。郑国人如果尊重盟约,哪怕是一个路边小孩随手写的,也能得到郑国恪守。如果他们不尊重自己的誓言,哪怕是天神下凡书写的盟书,也没有用。”

荀偃一琢磨,乐了:没错,没人把郑国人的承诺当真,盟书怎么写,无所谓。

士弱士庄子制作的盟书果然盛气凌人。数日后,盟会上,士弱高声宣读誓词:“从今日盟誓之后,郑国如若不唯晋国之命是听,而存有异志,必将承受监督此盟书的神灵的诅咒。”士弱这个盟书给中国增添了一个成语:“唯命是从。”

来会盟的郑简公率领郑国六卿公子騑子驷、公子发子国、公子嘉子孔、公孙辄子年、公孙虿子蟜、公孙舍之子展以及郑国众大夫、六卿嫡子一起参加盟誓。从场面看,郑国这次出动的人马够齐全的,他们似乎很重视此次盟誓。听到这段誓词,郑国人彼此看了看,脸上居然没有发怒的表情。

士弱等了许久,看到郑国人还没有动静,他大声斥责:“郑人,为什么还不宣誓”

郑简公使了个眼色,郑国执政公子騑子驷蔫不唧唧,从怀里掏出一份竹简,回答:“我们郑国也制作了一份盟书。”不等士弱做出反应,公子騑子驷快步走上前,念起了郑国制作的盟书:“上天降祸于郑国,让我们夹在两个大国中间。大国不示德于我国,反而以战乱逼迫我国屈服,使我们的鬼神都享受不到应有的祭祀,使我们的人民享受不到土地的出产,使我们的男人和女人辛苦赢弱,而没有地方去控诉。从今天盟誓之后,郑国如果不完全服从有礼而强大的可以庇护我们的国家,而胆敢存有异志,甘愿承受监督此盟书的神灵的诅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