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乱世英雄 > 分节阅读 317

分节阅读 3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游击队代表才做出让步,最终同意以联合宣言的方式来确立游击队存在的价值,以及全国抗战的根本目标。

毫无疑问,在游击队中,确实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伟大人物。

谈好基本条件之后,刘诚志就委托陈必时,全权负责起草宣言文稿。

当然,这不是陈必时一个人的工作,参与起草工作的还有四十七名游击队代表、二十八名正规军代表、十四名民兵代表、二十三名政府代表与三十九名平民代表。当然,真正起到作用的也就那么四五十人,其他的都只是见证者。

经过一周努力,十一月九日,权利宣言正式发布。

这份正式名称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与公民权利保障宣言又被称为北京宣言或者权利宣言。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扭转了抗战局面,改变了中国历史,最终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宣言。

正是这份宣言,全面激发了炎黄子孙的抗战激情。

也正是这份宣言,宣告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当然,谁都知道,这份宣言的意义绝不仅仅于此。

从政治上讲,权利宣言发表之后,以刘诚志、陈必时、罗耀武为首的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就与由管远山控制的中央政府分道扬镳了。虽然在接下来的抗战岁月里,北京当局在名义上仍然隶属于中央政府,并且听从最高统帅部的调遣,但是在现实中,北京当局一直将权利宣言当成基本纲领,并且以此指导抗战。

从现实来看,权利宣言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团结了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为北京保卫战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别的不说,在该宣言发表后的十天内,就有近五十万民众自发返回北京,参与北京保卫战,而且大多是青壮年。

当然,这份宣言也彻底消除了北京当局与游击队之间的隔阂。

到北京保卫战结束的时候,敌后游击队的规模扩大了近十倍,还动员了敌占区内的近亿民众,游击队也因此在北京保卫战中做出了不亚于正规军的巨大贡献。

即便从军事角度讲,权利宣言也是保卫北京的基石。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三十章 一石千浪

第三十章 一石千浪

陈必时刚到北京,就搞出大动静来,肯定有人高兴不起来。

权利宣言公开发表之后,最高兴不起来的就是管远山。虽然刘诚志在此之前就打了预防针,以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宣布,将绝对忠于最高统帅部与中央政府,但是管远山不是傻蛋,在他看来,刘诚志此时已经不是北京的一把手了。

当然,刘诚志是不是一把手,管远山说了不算。

最重要的是,几个军人在北京搞出的事情,已经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胁。在最高统帅部的全体会议上,管远山就对刘诚志的忠诚提出了质疑,如果不是其他高层领导并不完全支持管远山,或者说不想帮着管远山对付刘诚志的话,恐怕管远山会发出提议,将刘诚志驱逐出最高统帅部。

事实上,其他高层领导也有同感,那就是刘诚志这次玩得太过火了。

问题是,木已成舟,而且权利宣言受到了包括几乎所有中国人在内的广泛支持,就连台湾当局也表示欢迎。如果最高统帅部在这个时候让刘诚志下课,不但会激化中央与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的矛盾,还会削弱中国当局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美军已经开始向北方战场增兵,第一批主力师已经到达东港,正在开赴前线的途中,北京保卫战即将打响,如果在这个时候把事情闹大,最终导致北京沦陷,别说是其他高层领导,就连管远山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受此影响,最高统帅部打算让此事冷却下去。

可惜的是,权利宣言的影响太大了,就算不闻不问,也不会自然冷却。

别的不说,华北地区的民众踊跃前往北京参加抗战行动,就连北京周边地区的驻军都表示支持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可以说,要不了多久,影响就会扩大到全国。到时候,谁也无法把这件事情压制下去。

更重要的是,权利宣言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最先做出反应的就是台湾当局。

十一月十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就公开表示,愿意与北京当局进行停战谈判,在权利宣言的基础上,商讨成立联合政府。

虽然对于台湾当局的表态,刘诚志没有做出任何回应,甚至没有发表任何言论,毕竟从根本上讲,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只是最高统帅部下设的地方权力机构,根本没有权利代表整个中国,也就没有权力与台湾当局进行谈判。但是台湾当局的这一态度,立即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特别是那些一直在密切关注这场战争,又不希望美国获得最大好处的国家,比如俄罗斯。

在台湾当局发表声明之后,俄罗斯总统就公开表示,中国当局应该冷静下来,通过谈判解决纷争,并且表示愿意为中国的和平谈判提供帮助。

毫无疑问,台湾当局这种比较出格的做法,让美国政府非常尴尬。

只不过,美国人最为务实,也最为精明。气愤之后,美国当局立即认识到,台湾当局的举措对美国有所帮助。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美国当局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体面的退出战争,而不是帮助台湾当局占领整个中国大陆。

第三次南京会战,让美军尝到了苦头。

到会战结束的时候,美军在远东战场上的阵亡官兵总数已经超过二十万,大大超出了美国当局最初的估计,甚至比修订后的战争伤亡数字还要多得多。要知道,在决定插手台海战争的时候,美国只打算付出二十万条生命,而且只在大规模战争中牺牲十万人,另外十万人是留着对付游击队的。

照此速度发展下去,等到美国撤兵的时候,恐怕将有四十万美国大兵留在远东。

当然,以美国国内的情况,不会等伤亡达到四十万,美国当局就得考虑撤军。

要知道,巨大的伤亡,已经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冷静下来之后,很多美国人都意识到,继续打下去,美国所能获得的好处将寥寥无几,付出的代价却在急剧上升。

虽然美国国内还没有爆发反战浪潮,但是民间的反战示威活动已经开始了。

别的不说,由阵亡将士家属组成的“母亲反战团”就一直守在白宫外面,每天都在向白宫施压,要求总统从中国撤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