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乱世英雄 > 分节阅读 258

分节阅读 2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兵师只需要半天就能杀到。

要是在两个月前,罗耀武不会犹豫。让第三十九集团军打突击,撕开美军防线,再用一个擅长打防御战的集团军在外围部署包围圈,阻击前来增援的美军部队,最后集中三个主力集团军与十来个新编集团军,吃掉包围圈内的美军,或者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首先打击解围的美军。

在康平打日军,罗耀武用的就是这个战术。

现在的问题是,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大幅度下滑,不但难以突破美军防线,就算突破了也无法构筑起足够坚固的包围圈,也就不可能在如此大的范围内与数个美军师决战。搞不好的话,突击部队还会被美军反包围。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等,让第十五集团军顶住压力。

等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罗耀武不清楚,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军要想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并且打下阜新,两个主力师肯定不够,还得向前线增兵,也得向前线运送更多的作战物资。

部队一多,战线必然拉开,到时候就有机会了。

罗耀武这么一等,反而让帕特里奇为难了。

继续打,兵力部署太靠前,后方必然空虚,而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又是个迷,随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不打的话,战局就将陷入僵持阶段,突击战打成消耗战,显然对美军不利。

可以说,帕特里奇也没有多少好选择。

十一日白天,在让已经打了三天的美军缓口气的时候,帕特里奇只能让北面的日军加大进攻力度,争取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问题是,美军都打得如此艰难,日军能有重大收获

再说了,日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严重下滑,又碰上了打日军特别拿手的第十六集团军,要想取得突破,显然不大可能。

正是如此,阜新会战打到第四天,在一种怪异的氛围中进入了僵持阶段。

拖下去的话,肯定对美日联军不利。

对罗耀武来说,拖延本来就是较为理想的战术。

阜新会战打响后,东北战局再次成为重点。

因为锦州离山海关太近,之后又没有能够坚守的战略屏障,所以罗耀武趁此机会,要求为前线部队补充主战装备。

如果在以往,这一要求肯定得不到满足,只是现在不同了。

锦州失守,华北就将受到冲击,北京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证。结果,从七月十日开始,大批主战装备就源源不断的送往东北战场。

因为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得到优先保证,之前已经通过从其他主力集团军抽调主战装备的方式得到了加强,而且这两个主力集团军均已进入战场,所以罗耀武没有把得到的主战装备编入这两个集团军,除了将一部分提供给充当总预备队的第二十六集团军之外,其他的全部编入了几支部署在锦州附近的新编集团军。

这几支新编集团军都是最早成立的,从边境一直打到锦州,还参加过围歼韩军d集团军的第三次会战,有入朝作战经验,战斗力在新编集团军中绝对是最好的,官兵素质并不比主力集团军差多少。

罗耀武的意图也很明白,他要尽可能的武装几支实力不比主力集团军差的部队。

实际上,缺乏主力集团军一直是东北军的最大问题。在东南方向上,即便按战区制改编之后,陈必时的东南战区里也有八支主力集团军,王虞珉的华中战区有六支主力集团军,就连中原战区也有六支主力集团军。

虽然从绝对数量来看,东北军并不吃亏,但是东北一直是主战场,六支主力集团军就没得到过长足休整,作战压力大得多。

可惜的是,罗耀武无权组建主力集团军,也就只能在新编集团军身上下功夫。

从这也能看出罗耀武的基本战术思想,那就是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得越久,他得到的补充就越多,部队的战斗力就越强。

与之相比,美日联军却拖不起,因为美日联军不可能从拖延中获得足够的补给。

很快,帕特里奇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正在得到加强,而且补充速度非常快。到七月十二日,已经有两个集团军得到了足够武装一个装甲师的主战装备。拖下去的话,每天从山海关送到辽东战场上的主战装备都能武装一个装甲师。

要不了多久,中国军队就能具备强大的突击能力。

显然,拖下去,美日联军离胜利将越来越远。

这个时候,美军的情报系统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最终影响了这场会战结果的重大错误。

当时,美军情报系统认为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部署在锦州,而不是阜新。

根据只有一点,即运入东北的主战装备全被送往锦州,补充给了部署在当地的几个集团军。根据彰武会战的结果,美军情报机构能够轻易断定,中国军队剩下的主战装备最多只能让两个主力集团军具备有限的装甲突击能力。

这个判断,在阜新会战之前,帕特里奇还有所怀疑。

等到阜新会战打响,中国军队全面固守,连战术反击都不多,让他不得不相信,罗耀武手里确实严重缺乏主战装备,部队缺乏突击能力,不然反击早就开始了。

随着大批主战装备进入东北战场,帕特里奇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

可惜的是,帕特里奇也同时相信了那个错误的判断。

这也很容易理解,中国当局送往东北战场的主战装备肯定得优先补充给主力集团军,即便站在罗耀武的角度,在装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也应该首先让素质更好的主力集团军得到补充,然后才是新编集团军。

如此一来,帕特里奇相信,在阜新作战的只有两个、甚至一个主力集团军。

中国军队迟迟没有发起反击,就是因为其他主力集团军都在锦州,盯着部署在盘锦的那几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以及几个日军主力师,随时应付美日联军在锦州方向上发起的突然进攻。

这一部署也符合常理,即守住锦州要比守住阜新重要得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