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乱世英雄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这份包括了上百种武器装备的清单中,最醒目的就是一百多套“攻击吊舱”。

虽然这种被称为“狙击手”的攻击吊舱不是武器,甚至与枪炮沾不上关系,但是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就是这种看上去不太起眼的电子吊舱,能够用最低的成本把一架落后的战斗机变成战场杀手。

因为日本空中自卫队的f15j与美军的f15c同宗同祖。而f2又是f16的日本放大版,所以只需要换上美军提供的控制软件,加上“狙击手”吊舱、挂上合适的弹药,日本就将获得一百多架性能强大的“攻击机”。

毫无疑问,弹药不是问题。

jad炸弹的单价就几万美元,凭日本的财力,买上几千上万枚也不是问题。

这还是个开始,发展下去,谁能保证美国不会向日本提供更多的攻击性武器,比如“战斧”导弹、甚至是射程超过五百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

得到美国的援助,日本当局自然得更加卖力。

八月二十四日,驻扎在名古屋的日军第十师就开始登船,准备开赴台岛。

最初的时候,日本原本打算出动同样驻扎在北海道的第十一师,结果第七师在台岛战场上的糟糕表现,让日本当局不得不改变主意。虽然第十一师不是装甲师,但是属于a类重装师,适应台岛战场环境的能力不见得比第七师好多少。

与之相比,第十师是e类轻装师,不但坦克数量少了不少,战车也以轮式为主。

不管怎么说。日军也算走上了正道,知道装甲部队不适合在台岛作战。

随同第十师出征的,还有属于第七师的第7航空队。

因为第七师已经“溃不成军”,即便日本防卫省已经批准了第七师的整编计划,从其他师团抽调兵力补充给第七师,而不是征召预备役人员,让第七师尽快恢复战斗力,但是整编工作怎么也得花上个把月,第七师短期内无法投入战斗,第7航空队就顺理成章的编到了第十师名下。

如此一来,第十师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虽然在官兵素质等方面,第十师无法与第七师相提并论,但是把第7航空队加强给第十师,表明日军不但吸取了第七师初战失利的教训,还学着美军陆战队,加强低空突击,强调空地结合的进攻战术。

不管怎么样,日军出动第二个师团,绝对不是小事。

要说高兴的话,恐怕只有韩国了。不管怎么说,日本向台湾派遣的部队越多,对韩国的威胁就越小。

受此影响,当天韩国总统就与到访的美国副总统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即韩国将坚守中立立场,只是处于安全考虑,将提高三八线以南防御部队的戒备级别,防备朝鲜在极端情况下挑起战争。

这份声明,一下就将半岛问题捅了出来。

必须承认,半岛问题早就不是热点问题了。

两年前。随着韩国海军的一艘小型反潜护卫舰在半岛西部有争议海域被鱼雷击沉,数十名韩国海军官兵丧生,半岛局势一度成为全球热点问题,热度甚至超过了伊朗核问题与阿富汗战争。

在此之后的数个月中,朝韩之间的炮战、美韩联合军演、美日联合军演等热点事件就像汽油,把半岛这盆火烧得旺旺的。直到2011年年底,也就是台海战争爆发前大半年,半岛问题才突然降温。

也许很多人都对半岛问题突然偃旗息鼓感到惊讶。

事实上,半岛问题与台海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让半岛问题突然降温的正是风起云涌的台海危机

虽然表面上看,半岛问题能够降温与中美两国在汇率、贸易等金融问题上的纷争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大陆在重大金融政策上的战略让步有直接关系,但是台海战争爆发后再来看的话就能明白,大陆战略让步在为台海战争做准备,不然不可能在关系到国家基本利益,特别是稳定问题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让步。

半岛不是问题,只是较量的舞台。

既然是舞台,双方都有活动空间。

台海战争爆发后,半岛平静了几天,直到美国宣布参战,并且迅速夺取制空权,平静才以朝韩巡逻队在非军事区内的枪战打破。

谁打了第一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愿意打第一枪。

进入八月份。半岛问题明显升温,双方巡逻队之间的战斗已经从步枪发展到机枪、再发展到迫击炮,很快就会动用火炮。

可以说,半岛局势正在失控。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大陆在背后指使,因为半岛有事,美国就无法全力应付台海,必须把重兵留在韩国。

问题是,美国不能抛弃韩国,大陆能够抛弃朝鲜吗

答案很明显,如果能。半岛问题在十年前那场导致数百万难民的饥荒之后就不存在了。

如同台海局势一样,在此之前,半岛问题维持现状对双方都有好处,只有当某一方无法从中获得好处的时候,才无法维持现状。

很明显,台海战争的幕后推手不可能是死在衡山指挥所里的“总统”。

如果是白宫破坏了台海局势,那么改变半岛现状的力量也不大可能来自北面。

不管怎么说,韩国在这个时候宣布加强军事警戒级别,并且做好应付朝鲜挑衅的准备工作,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为了转移外界注意力,八月二十五日,台军在美军海空力量的支持下,出动十多个旅的大约八万兵力,在台岛南方战场上发起了代号“光复”的进攻战役,目标直指由二十四军控制的云林县城。

算上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的大约五万兵力,双方总共投入了十三万地面部队。

规模很大,意义却不明显。

虽然得到了美军的支援,但是用八万台军攻打五万大陆军队,胜算确实不大。从台军选择的进攻时间来看,打下云林县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大陆军队在北方战场上发起积极主动的战术反击,在日军第十师与美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稳住北方战场上的局面。二是让陈必时把即将到达的四十一军派往南方战场,帮助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稳住南方战线。

不管何者为重,“光复战役”的目的都非常有限,只算得上保持战场热度。

打到这一步,交战双方的指挥官都认识到,下一轮决斗即将开始,谁能在此之前准备得更加充分,谁就有更大的胜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