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318

分节阅读 3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里的立法建议权也交出去,只保留一个立法批准权,毕竟皇帝手里握有立法建议权,实在是个大弊端。

“首先联想裁减内政部。”此言一出,众人一片哑然,朱元璋的神情最是难堪。他可是内政部尚书,这内阁刚一请辞,皇帝陛下就说要裁减内政部,这等于在众人面前狠狠打了他一耳光。不过他知道,自己在六一一事件中表现太差,难怪皇帝陛下会揪出来当典型。六一一事件平息后,朱元障就要求觐见面圣,向陛下认罪,被晾了几天才获准接见。朱元障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的皇帝陛下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朱元樟在这种无声的压抑下后背全湿,最后刘浩然一句:“你还是去安曼吧。”才算让他从深渊冰窟中回转过来。

刘浩然看了一眼朱元璋,心里不由叹了一口气。这个朱重八的表现太令他失望了原本刘浩然已经好好敲打了他一番,但是朱元璋的野心依然让他阴持两端,梦想着能够投机取巧。但是刘浩然还是不愿意放弃他,毕竟朱元璋在历史上能够当上皇帝,除了运气和机缘,本身的才能也是不错的。此人出身贫寒。嫉恶如仇,尤其是痛恨贪官污吏,要不然也不会在当了洪武帝后能够发明将贪官录皮这样狠毒的招数。而且刘浩然相信。经过这次事件,朱元璋已经获的了足够的教,将他发配到即将成立的安曼省去,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至于在事件中朱元璋能够在内阁严令下还能调动两营巡防营,这让刘浩然也无可奈何。官大一级压死人,这种传统的思维在大明依然还存在着,尤其是朱元樟是内政部尚书,巡防营的最高长官,一个小小的统领怎么敢抗命呢就算是大明陆海军也是花了近二十年时间才能够勉强达到认令不认人的地步,你奢求刚成立数年的巡防营也能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

不过裁减内政部这一举措在李善长、冯国用、刘基这些高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现在看来。很明显当初设立内政部就是刘浩然为这次事件准备的。因为他们都清楚,按照皇帝陛下的理念,国家军队是用来保卫大明。而不是被用于对国内民众的“镇压”而内政部和巡防营就不同了,它们就是被用来稳定国内社会秩序的执法机构。刘浩然为了这此事件准备了这么久。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拿出来当诱饵,在这方面不可能不注意。现在内政部已经完成使命,自然要裁撤掉,因为这全部门太强权了。对于讲究制衡的皇帝陛下来说是不允许它长期存在的。

“陛下,如果裁撤内政部,其职责和巡防营该如何处置”李善长出言问道,他知道,皇帝陛下应该早有定计,自己只走出来搭个话头。

“内政部职责中分治安、刑事、户管、理计、庶务、消防和边境,治安、刑事交由地方巡检局管理,巡检局分为县、府、省三级,其主官由知县、知府和布政使任命,由他们直接管理县巡检局负责辖区内城镇和乡村治安巡逻、道路治安巡逻、调查一般性刑事案件;府巡检局则负责县与县交界处治安和道路巡逻、调查恶性刑事和一般经济案件,对下属县巡检局提供支持和培;省巡检局负责省治边境偏远地区的治安和道路巡逻、调查重大刑事案件和重要经济案件,为下属各府县巡检局提供支持和培。”

“户籍管理交由户部管理,理计除地方经济案件归由各地巡检局办理外,特大或者跨省经济案件交由法务部调查局办理。消防职责则由单独的消防局负责,内阁设消防总署,挂在户部名下,其主官为消防总署专员,衔同侍郎。各省、府、县设消防局。负责各地城镇、乡村、山林草原预防、灭火、火因调查和消防研究工作。县消防局下属消防队。由职业消防员组成。”

随着大明经济发展,消防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一个工厂或商铺起火,损失不而且随着大明封山保林等措施。森林和草原面积也是逐年增加。所以防止山林和草原大火也变得重要起来内阁前年就开始建立专业和终身的职业消防员制度,并在几所大学开始与消防研究有关的学科。并在业学学校中设立消防员这个职业培技能。现在刘浩然要做的就是将其归一统一。

“边境局的出入境管理交由法务部新设的出入境管理局管理,至于巡防营,取消。”刘浩然斩钉截铁地说道,“巡防营原本就和守备部队重叠,现在归在一起,改为武备军,以一省为单位,下设团、营、队、哨、什和中队、分队、支队编制,同于陆海军武备军归各省都督管理指挥,内阁陆海军部只有管理权和指导权,指挥权由各坷叩汝使沥过各省都督下世,以调集武备军维护本省的安权和叨分。维持社会安定和参加抢险救灾;只有进入战时,陆海军部才有权调动武备军出省或参战。”

这又是一次重矢改革,原本守备部队被内阁陆海军两部掌握着,属于大明陆海军一部分,现在却被改成武备耸分出来了。归在地方上管理,加上巡检局的管辖权,这样地方上的权力获得极大的增强,这是刘浩然的一种尝试。通过上次出巡和多次遣人到地方上调查,刘浩然发现地方对于中枢来说权力太这不利于制衡。内阁虽然现在有资政院在做制衡。但是内阁可以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权力和资源来控制地方,与资政院抗衡,尤其在刘浩然准备实行奉议院的时候,他必须要将内阁在地方上的权力削弱,因为奉议院与资政院不同,它是以地方为区域进行选举上来的,要是内阁在地方权力过大,遥控着地方的奉议员选举,那么由各地奉议员组成的奉议院就达不到制衡的目的,反而成了内阁的帮凶。

从另外一个方面,在这种资讯和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各省地方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万一发生什么天灾、暴乱或外敌入侵之类的突发事件事事都要等到内阁发号施令才能调动资源,那损失就大了。

但是刘浩然也要考虑不能让地方权柄过大,造成“独立王国”的分裂趋势,于是也留了后手。首先是各省主政官和副政官布政使和参政的任命就非常复杂,按照刘浩然的设想,布政使和参政应该由内阁提名,资政院通过即可,但是必须接受各省奉议会的监督和信任案。

这是的方与中枢两者之间的制衡,直接实现选举目前看来还不现实。而武备军的指挥权虽然说由布政使领有,但是具体的指挥官却是各省的都督。他是由内阁会议提名,皇帝陛下批准任命,并不需要在资政院通过。这就意味着。你布政使的指挥命令是合法合理的,都督不得不听因为不听就得吃弹劾,被免职罢官,要是不合法不合理,都督鸟都不乌他,因为两者是平级的。

当然了,还要防止布政使和都督会勾连在一起。不过目前大明文武官职分得很清楚,将领和文官大部分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只要制定合理的制度,还是可以预防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