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274

分节阅读 2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恐怕麻烦多多,想到这里,在场的几个人不由心起波澜。

惟凭他李存义人心似铁。这官法如炉岂是假的廉政公署一向声名在外,怎么这么点事也办不了呢”吴佑性子最耐不住,不由开口讽刺道。

罗贯中脸色未变,陶希言皱了皱眉头,却没有说话,因为吴估虽然年近四十,但却是明历六年国考的探花,是江南学派开朝以来唯一进三甲之人,被视为江南学派的希望,所以一向心高气傲得紧。

胡从宪连忙开口道:“伯宗。何出此言,贯中已经为此事竭穷心力了。”虽然在为罗贯中说话,但是其中却含着三分不满。

罗贯中当然听出来了,他明白自己一介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出身,自然入不了这些名士文人的法眼,自己只不过有些利用价值而已。

罗贯中淡淡一笑拱手道:“李存义案已经算结案,即将移交按察司审理,罗某力至如此,先告辞了。”说罢,便扬长而去。而在座的只有陶希言起身相送,直至亭外,胡从宪、宋谦、刘基只是拱手相送,而吴估也是如此做派。

“惜辞,你看此事当如何”胡从宪默然一会问道。

“李存义还有几分聪明。知道事情的利害关系。”陶希言思量了一会道,李存义当然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他明白要是自己进去了,李善长、胡惟庸还在位,自己还有一条活路,要是将兄长和亲家都咬出来,自己就只有死路一条。只是陶希言没有想到。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陶希言是通过江南派名士钱唐找到了张明善,准备勾办李存义、胡惟庸。张明善因为欠了钱唐大大的人情。加上为人耿直的他早就风闻李存义、胡惟庸有不法之举,想一举拿下,于是便不谋而合。但是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自己出草惊蛇,于是便举荐罗贯中操办此事。

陶希言以罗贯中为利剑。但是并不十分信任他,还在外围暗中安排了一些人,收集了一些证据,准备在罗贯中落刀之时推波助澜,可是没曾想到,他的安排全部落空了,暗中安排的人都只能收集到一些不轻不重的证据,陶希言隐隐感觉到,有一只手悄悄地平息了这场原本可以掀得翻天蹈海的风波,难道是李善长或者其他人

陶希言摇了摇头,暂时去除了这个念头,然后对胡从宪等人继续说道:“廉政公署耳目众多。就是张老大人也不可能一手遮天。要是真动了刑罚,李百室等人反而可以反咬一口,说是屈打成招。不过事已至此,也算达到了目的了,我们可以上书通政司和资政院,咬住李百室纵弟枉法,胡惟庸知情不报。这么大一件案子,他俩不可能不知

胡从宪叹息了一句:“只能如此了。”

过了晌午,诗会便散了。宋镰和刘基同坐在一车上,宋镰突然开口问道:“伯温,你看此事如何”

“掌控自如,好手段啊。”刘基感叹了一句道。

宋镰眉毛一皱,他开始以为刘基说得是陶希言,但是一回味却不是这么回事,“伯温,你是说”

“你以为光有张明善的支持,罗贯中就能拿下李存义”

“你是说陛下”宋源不由惊呼道。

“罗贯中可是和陛下合著了一部三国演义,早就入了帝心。再大的靠山和支持,能比得过陛下吗”

“应当如此。”

“说不定罗贯中来此之前已经向陛下做过禀报,而陛下和李相早就知道此事,为什么罗贯中如此大张旗鼓地查办李存义,内阁那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刘基笑着说道。

宋谍默思一会,突然叹息道:“希望化文和惜辞不要太过甚了。”

“我们此时相劝,他们听的进去吗”刘基反问了一句道。

“伯温,我总是觉得心中隐隐不妥,再这样下去,恐怕迟早会出事的到时我理学一脉”

“潜溪,只要有你在。我理学一脉总不会绝断的,他们想争就让他们去争吧。”刘基闭上眼睛道。

宋谦默然叹息了一声。也不再言语了。

在另一辆车上,胡从宪向陶希言拱手道:“虽然此事不甚圆满,但是多亏了惜辞为之筹谋奔走。胡某替天下理学学子多谢了。”本站斩地址已夏改为:聊联凹鹏聊嵌请登陆圆读

陶希言拱手谢礼,叹息了一声道:“我为理学,而非个人。”最后幽幽地说道:“看来我们要多在东宫走动一二了。”

胡从宪眼睛一亮,不由的点了点头。

第二百六十三章 谁胜谁负

习历十年十月二十日。廉政公署就李存义受贿案正式吼旧“按察司提起诉讪,此案牵连甚多,计有商人二十五人,司政官员十一人。经过审理合议,二十六日,南京按察司做出判决,李存义受贿罪名成立,判处劳役二十年,非法收入全部没收,并处以一万五千圆的罚款,其余人等获刑不一。

消息一经传出。大明为之震惊,而江南学子则蜂拥上书通政司和资政院。弹劾李存义兄长李善长和亲家胡惟庸,说他们纵亲枉法,似有庇护。刘浩然这次没有留中,而是将上书转给了都察院查办。都察院左都御史韩宜可自领副都御史周观政等人,细察案卷,询问罪人及证人,累经十余日。终究查无与李善长、胡惟庸相连的证据,然后如实上禀,并昭示资政院。

韩宜可,字伯时,淅江山阴人,初任上海监察御史,海内外商人无不称其行事公正,后历任苏州巡察御史、安徽金察御史,副都察御史,陶安去职后就任左都察御史,执掌都察院。其人弹劾不畏权贵,地方但有废事,军中略有不法,韩宜可敢在御前全体会议上直指李善长、冯国用,责内阁、枢密院不职,两人往往汗背而立,不敢托言。

周观政更是一位“猛人”他也是山阴人士,从监察御史做起,曾任南京江宁巡察御史,一日行至宫门外,见内廷总管黄公公带女乐戏子入宫,观政止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