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234

分节阅读 2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胡惟庸满脸笑容地拱手回礼,道,接着转向刘浩然道:“陛下,臣告退”

“嗯,你回去后用心去办吧。”

“遵旨。小。胡惟庸后退到门口,然后拱手向张明善和罗贯中道:“两位大人,胡某先行一步了。“张明善拱手但是目光却像刀子一样在胡惟庸身上刮了一下。刘浩然看在眼里,心里暗笑了一下。说到张明善和胡惟庸,两人算是老相识了。

胡惟庸虽然能干,有夫才,但是品行不算很好。在他当滁州知府到任江西省参政就手脚不干净。只是事情办得滴水不漏,没有留下一点破绽。张明善接到风声去查过他几次都无功而返。

后来随着大明官员和司政福利待遇提高,享受到高薪养廉、丰厚的养老金、优先购股权等诸多的优待,胡惟庸手里的合法收入渐渐多了起来,而且他明白,随着自己官职高升,关注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多,仕途也越来越需要小心经营了。犯不着像以前一样为了蝇头小利赌上大好的前途,于是便“金盆洗手。”这样张明善是越找不到这位老相识的把

了。

“明善,贯中,都坐。都坐”。

“这次来有什么事吗”

“回禀陛下,臣这次斗胆带贯中贤侄来觐见陛下是有一件要事禀

“哦,何事明善只管说来

“贯中是臣的好友兴化子安先生施肇瑞的弟子,五年前他便将贯中托付与臣照顾。臣找枫林、铁崖两位先生,向他们举荐了贯中。两位先生对贯中颇为赏识,便举荐他入了南京大学法科,三年学业有成,侥幸通过了司法考试,臣便擅权了一回,将其招入廉政公署。”

刘浩然微微点头。看来张明善对罗贯中还挺照顾的,居然愿意为了他去找朱升呵呵秦从龙两位老先生,最后说动他们行使了绝不轻用的举荐权。要知道能够向南京大学等国学举荐的人并不多,而朱升是刘浩然的老师,属于帝师,秦从龙本来就是天下有数的名士,恭据按察院总使多年,所以才有那举荐权。但是这举荐是有名额限制的。每两年只能举荐一名,而且被举荐之人与举荐人息息相关,如果他被举荐入学却各科成绩不及格无法毕业。那么举荐人就会失去举荐资格,最重要的是落了个识人不明的臭名,丢了面子。

不过罗贯中看来也有些本事,;十多岁入南京大学攻号称最难专业之一的法科,能够在三年时间里顺利毕业,说明他够用心也够有毅力。而能够通过司法考试,更能说明其能力。根据明历五年刘浩然颂布的新律法,大明的科举再一次进行了变革,在司政考试的基础上多出了一个司法考试。司法考试是专门针对司法人员的“科举”考试,但是面对的对象要窄很多。只有省立大学法科士才能参加。不分省考和国考,统一到南京、北京、东京三地考试,通过者便有资格当律师,优秀者可入廉政公署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的助手一监察给事中。司法考试的设立,算是彻底打破了以往的科举考试,因为刘浩然已经将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改得面目全非。

而就在明历五年开设司法考试的改革中,刘浩然也对司法机构进行了一次改革,使得都察院和按察院两大机构更加完善,更具独立性。先都察院主官左右都察御史没有变,只是这副职由原来的左右副都御史改为五名副都御史,对下属都察院机构的控制改为每位副都御史负责两到三省事务,每三年便轮换一次。左都察御史负责总体协调和召开都御史会议,商议决定都察院重大事务,如对都察院督办的重大案件的定性。而右都察御史是由法务部尚书担任,所以他经常是列席会议,协调都察院与法务部的沟通,并不负责都察院的实际事务。

都察院下属的各省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全察御史官署。主官两人,左右金察御史,副职三人,副金察御史,分掌各府都察;府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巡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巡察御史,副职人两人,副巡察御史,分掌各县都察;县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监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监察御史,副职一人,副监察御史,其余监察给事中、巡察给事中、金察给事中、都察给事中相当于御史的助手和秘书,一个御史配置

人。

按察院设按察总使五人。相当于最高官,省级为按察司,设按察使五人,府级设通判署。设通判:人,县级设判官署,设判官三人。

按照规定,司法人员必须是先当律师满三年。才有可能被省金察御史任命为监察御史,或者是当监察给事中两年,有机会升任监察御史,然后巡察给事中,巡察御史这样一级级升上去。或看到了巡察御史这个级别就有可能被任命为县判官,金察御史可能被任命为府通判。到了副都御史,除了有可能当按察使,也有可能调到省布政司当内政厅金事或者是法务厅金事。而按察院以下是只进不出,除非被免职就是等着退休。

都察院和按察院的经费每年单独列出,由内阁直接拨,由于都察院、按察院人员配置简单。定额就那么几个”所以经费薪水都是内阁到省布政司,省布政司直接拨到各府县级都察院和按察院。由于司法考试与司政考试分开,经费又单独预算和度支,甚至避免了同机构上下级的牵制,可见川智然为了保证司法机构独右是煞费了苦心乃但是泣只是币的其中一步,此后的改革推进还会继续的。

而在分设司法考试的时候,刘浩然也将大明教育体制完全理顺了一遍。大明的教育除了童学、县学府学这些国民教育外,高等教育有两种,一是专学,二是大学。专学相当于大专,它更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按照规定,在专学工作满三年后便有资格参加大学本科录取考试,可以根据工作所得的经验进行进修。

大学分为预科和本科1预科专门学习公共基础科目,如国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一般设定为两年,但是新规定制定了学分制,你一年修完也可以拿到预科毕业证书,称为预科士。预科士可以根据自己在两年或一年预科学习中产生的兴趣报考本校或者它校的本科,在录取考试合格后便可进入各专业科学习。

本科生学习也分学分制,你可以两年修完,也可以在十年内修完,或者办理休学手续“停学”一段时间,过后只要办理了复学手续又可以继续学习。但是学分是十年内有效,过期后你必须重修,当然还有毕业论文要通过,不过绝对没有曾经让刘浩然恶心的毖四级。按照一般学生的学习情况,文科、农科一般是三年,商科、算科、物理科、化学科、机械科一般四只。最难的是法科和医科,一般需要五年。罗贯中三年学完,所以刘浩然认为他很厉害。

本科士过后便是硕士生,一般都是由教授或副教授单独带,照例是学分制,修完加通过毕业论文之后便是硕士,可进入大学当讲师,也可继续就博士生。博士生一般是由兼任研究员的教授带,一般情况下在某个研究所边学习边实践,修完学分,通过论文,毕业后是博士,可直接进入研究所当副研究员或进入大学当高级讲师。

而根据现在大明“科举”制度,本科士刻,可以参加司政和司法考试,而商科和法科在诸多专业中算是比较占便宜的,尤其是法科,考司政也行,而且现在大明的司政考试也着重“法治”;考司法也可以,在司法界即清贵福利又好。

罗贯中入了廉政公署,虽然有张明善的照顾,但是自己没有本事,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升到正六品官。虽然刘浩然第一映像就对这位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历史名人很有好感。

不过刘浩然知道。张明善不仅仅为介绍罗贯中与他的关系而来,应该还有下文,于是便微笑着继续听着。

“启禀陛下,贯中曾经跟随子安先生多年,一起修书,曾经著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七遂平妖传、粉妆楼。后来看到陛下在定远营传下的评话三国演义,倾慕之余便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几经修改,前些日子终得完本。贯中想将此书献给陛下,以便刊行天下。”

听到这里,刘浩然虽然神情如常,但是心里却尴尬不已,这回是李鬼碰到了李逢,最让刘浩然难堪的是人家正牌作者拿着自己的山塞版三国演义进行了修改,然后以进献的名义让自己正式刊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