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226

分节阅读 2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又虚晃一枪,从小道取了天险剑阁关。剑阁一失。明军便前无挡者了,江油、粹潢、绵州今绵阳、德阳不到十日便纷纷或被攻陷或望风而降。

最后傅友德和徐达率部将成都平原重镇一汉州广汉城团团围住。并制木牌数千块,上书某月某日明军克广元,某月某日明军克剑阁,某月某日克绵州、德阳。然后将这些木牌尽数投入中江今资江。任其漂流而下,直入长江。

沿江夏民接到这些木牌,无不心惊。斗志全无,只想着明军杀到时该如何速速投降。

而重庆很快收到了保宁、绵州等地送来的急报,这才知道原来被明军抄了后路。此时夏国文武百官已经明白明军作战的意图。明军不单单是东边一路西征,还有北边的南略。东路的作战目的估计是攻下翟塘天险。直趋重庆城下,北路是迅速占据成都平原,让夏国无立足之地。

东、北两路明军遥遥呼应,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配合起来好像心有灵犀一般,时机、火候拿捏地恰到好处。这时夏国百官终于意识到,明军百战之师不是浪得虚名。

可是他们却已经无可奈何。此时的夏国不仅失去了天时、人和,地利更不占优势,明军占据了两湖、贵州、陕西和甘肃,几乎完成了对巴蜀之地的三面包围,顺便从哪里出兵都能让夏军防不胜防。而且从现在看来。明军的两路进攻是又准又狠。夏国虽然占据巴蜀天险之地,但是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而明军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东路中规中举,沿江而上。可是你如果不重点小防御它,它能直接叩城重庆,北路算是奇兵,它不图一时之利,沿阆江而下,直趋重庆,接应东路。而是转战成都,如此一来形势为之一变。

从保宁沿阆江而下,虽然可以直趋重庆,但是那里山高岭峻,夏军可以凭借天险层层设防,以较少的兵力坚守一段时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北路一入成都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正适合北路明军火器加轻骑部队来回纵横。守城,他们有火枪火炮,野战,他们有骑兵掩杀,最重要的是成都地区是夏国赖以维持的粮仓,一旦那里有失。孤守重庆的夏国君臣就只能当山大王了。

正所谓行家出手,一看就明白,夏国百官这时才发现,他们最大的威胁不是东路,而是北路的傅友德和徐达。一个是四大名将之一,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名将,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别的不说,看看他们的军衔就知道了。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在明军将领都是往最前面靠的。

夏国百官不由万般郁闷,你大明没事在北边放那么多高级将领干什么不过他们不知道,漠北、东北、西北是大明现在重点防御和“消化”地区。所以屯集了大量的重兵,而他们的大都督也都是赫赫有名。辽阳大都督是丁德兴大将,和宁大都督是冯国胜大将。西安大都督是傅友德大将。而大明陆军现在总共也才三位大将。全聚在这里了。而非常重要的南京大都督花云、北京大都督邓友德、东京大都督华云龙都才是上将。换句时髦的话,那三大卫戍区都算是高配了。

现在西安卫戍区的正副两位老大联袂出手伐蜀,已经看出大明对收复巴蜀,完成天下一统的决心了。可是北路明军的行动已经严重打乱了夏国的整体防御部署,重庆的君臣有心却无力。

这就要从夏国的军政体制说起,明玉珍建立夏国之后,采取的是重臣分镇制,邹兴、吴友仁、莫仁寿以平章事官职分别镇守成都、保宁、叠关;寅英、姜猛以参知政事官职分别镇守播州和彝陵;荆玉和商希孟以宣慰使官职分镇永宁和黔南,联来明军大举向两湖和贵州讲军彝陵、播州今贵州班知、黔南相继被大明占领。

明玉珍在的时候。这些分镇的重臣还算听话,在任上勤勤勉勉,为保卫夏国安宁和恢复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当明玉珍一死,幼主继位,太后听政。这个制度的弊端就开始出现了。这些地方军政大权一把抓、类似前唐节度使的重臣开始苦心经营起自己的地盘,对重庆方面不是很听招呼了。现在明军已经把整个夏国打了一个穿,重庆的君臣知道,这个时候那些终日想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重臣们估计更不会听这边的招呼,一门心思想着保住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于是重庆方面只好把球踢给下面的重臣们,让他们自行决断。

听到这个消息。吴友仁、戴寿、部兴都急了。不同的是,吴友仁是担心自己的地盘,保宁已经失去了半边地盘,而且谁也不知道神出鬼没的傅友德会不会突然又一个转身,出兵保宁,然后南下与东路明军会师。要是保宁一失。吴友仁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部兴和戴寿在担心成都有失的情况下,也在担心重庆的少主。成都一失,地处让1区的重庆就会陷入缺粮的境地,但是率兵回去驰援成都,叠州又怎么办几路援军与莫仁寿部合在一起与东路明军对敌都打愕十分吃力,要是援军全部抽走,莫仁寿能顶住多久一旦叠州有失,重庆就危在旦夕。

虽然平日里他们俩没少为自己谋利,但走到了紧急关头,他们依然念及先主明玉珍的恩情1不能弃他的嫡子于不顾。

吴友仁第二日便向莫仁寿告辞,率所部火速回援保宁。而戴寿和部兴却在为谁留下来发生争持。他们俩都知道,去成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留在叠州绝对是九死一生。最后戴寿拗不过部兴,留下三千精兵,自率一万兵马回援成都。

过了两日,翟塘关的南北城寨被轰得七零八落,江上的铁索也因为岸边的石柱被击毁,全部断落江中。

“思本,你来看看这东西。”朱亮祖将一块木板递给了李文忠。

李文忠细细一看,上面书着某月某日明军攻取德阳。

“朱将军,难道傅将军在西边碍手了”李文忠惊喜地问道,他早就对朱亮祖这些日子来慢慢吞吞地攻势产生了疑惑,现在他对明军作战方式的理解,枢密院参军总署的那帮人不会傻到只让一路明军西征伐蜀。现在巴蜀的北边也是大明的地盘,最好的战略就是东边牵制,北边奇兵南下,武沿江直趋重庆,或西入成都,动其根本。

“是的。”傅友德、徐达会分兵南下这一战略枢密院参军总署只告知了朱亮祖一人。但是他相信,凭借李文忠的聪明,应该猜到这些。

“朱将军,该是我们总攻的时候了,末将愿为前锋。”李文忠略一思量便建言道,既然自己这方都能从“漏网”顺江而下的木板知道西边的动静,夏军也应该早就知道了,这个,时候他们不仅士气大落,而且肯安会分兵西援,加上明军这几日用火药和钢铁进行“土木工程”程塘关固如金汤的防御已经被摧毁大半,该是趁机下手的好时机了。

“明日总攻,思本,你率第十六师为主攻,全力攻击南城寨,第二十师攻取羊角山,第二十二师长江第一舰队一部取墨叶渡夏军水寨。那两艘火炮战舰和网抵达的甲三百五十六重炮团归你指挥。”

七月二十一日清晨,江面的浓雾刚网散去,只见翟塘关两岸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红色,数万明军开始整队,而江面上的战船也开始刮动船桨,并在民夫的拉动下。缓缓地向前行驶。

由于地势狭窄。第十六师无法完全展开,而是以纵队形势向南城寨缓缓推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