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217

分节阅读 2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怎么会这样”宋濂没有预想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经刘基话里这么一点拨,当即想明白了很多关键,当即坐立不安道:“我得去阻止天平闯祸。”

“潜溪兄,”刘基阻止道,“我都说了,此人现在是利欲熏心,你去劝他,他说不定会怨恨你阻他前程。”

宋濂听到这里,不由一愣,最后丧气地坐回原座,刘基此前也和自己一样,比较看好这位浙西小老乡,江南新一代的名士,想不到今晚短短的一番谈话,让躲在旁边的刘基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但是宋濂心里知道。刘基的想法是没错的。

“只希望这场风波不要波及到我江南学派身上。”宋濂最后叹息道。

“那是不可能的,我等只有暗中打个招呼,可是有人要是硬要往上凑,我们也拦不住啊。”刘基叹了一口气道。

“伯温,你就这样坐视不管吗江南学派好容易有今天这个地步,何等不易”宋濂不由皱眉道。

“如何管你又不知道这些新学子的个性”刘基双手一摊道。

宋濂默然了,与太平学派、江西学派、北方学派等风格截然不同,江南学派新一代的学子名士很多人都很孤傲,而且不是宋濂这些老一辈淡泊名利、孤芳自赏的那种孤傲,这些生长在太平时期、从小接受理学乃天下至理教育的江南学派新一代,他们的孤傲体现在老子天下第一。还要外加一种我是千里马,天下却无伯乐的“郁愤”。这些人现在看到一个大好机会,如何肯放过,怕是没有那么容易听人劝。

明历十月初一,夏时安与江南学派十余位年轻俊杰联名上书,弹劾故忠武王常遇春残杀降俘,在上书中,夏时安从常遇春太平战事开始说起,隐晦地说其残暴不仁,以杀戮为乐,并以兀鲁回河战事亲身经历者的口气,述说当时明军是如何端着刺刀将躺在地上的漠北伤兵,那些举手投降的将士一刀接着一刀刺死在血泊之中。洋洋洒洒数千字后,夏时安在文中结尾指出,武夫以杀戮为己功,残暴不仁,不仅践踏着圣人之仁,陛下之德,更有可能这些武夫为了一己之私功,不惜将大明带入到穷兵黩武的境地。因此夏时安疾呼道,现在天下已定,当以仁德文治为重,安抚天下万民,所以他请刘浩然收兵权,裁军伍,虚武将,重礼教,大行圣人之学。

此上书递到通政司,当天下午宫内便传下话来,陛下留中了。

夏时安一不做二不休,将上书全文刊登在江南学派控制的江南学报上,文章一出,天下哗然。百姓们议论纷纷,军队保持沉默,内阁保持沉默,太平学派、江西学派、北方学派均保持沉默,就连江南学派的宋濂、刘基、胡从宪等大佬也保持沉默。但是还是有些人跳了出来。江南学派翘首之一桂德撰文力挺这份上书。

有了身为太子东宫老师之一桂德的支持,夏时安等人当即觉得腰杆子硬了许多,开始四处串联,不少南京大学、国史馆的学子们纷纷响应。

十月初四,夏时安与一百二十三人联名再上书,这次上书的言辞就更加犀利,把一干武将说得极度不堪,好像都是些打仗靠运气,抢掠靠实力的粗鄙武夫,而且个个不遵王法,以私欲己利为重。上书中甚至提到要杀一些不法的武将,以正国法,以彰正气。

此上书递进通政司自然又被留中,但是夏时安将其文发表之后,顿时掀起更大的波澜。军方开始忍不住了,南京陆军军官学院和海军军官学院联名上书,历数明军自定远营成军以来立下的赫赫战功,言明现在的大明军队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大明皇帝陛下最忠诚的军队,也是保卫大明的柱石。他们要求严惩那些造谣生事,诽谤诬陷之人。

夏时安当即撰文回应,说他没有指全体大明军队,大明军队绝大部分是好的,他要指责的是少数不法将领,也指出他要求改制的只是现在权力太大的军队系统,防止武将擅权自重,危害社稷。文中夏时安还隐隐指出,军中有兄长执掌军枢十数年,弟弟在外统领大军,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如此权臣,恐怕会造成盛唐节度使的覆辙。

双方吵得不亦乐乎,刘浩然让内阁和枢密院下了一道谕书,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明还没有到马放南山,兵刀入库的地步,而且大明将士都是忠君爱国之人,皇帝陛下深信不疑这一点。

可是刘浩然没有亲自出面说这些话,被夏时安等人看做了另外一种意思。

经过商议串联,十月初十,夏时安带着一百六十九人到通政司门口“逼宫“,他们跪倒在那里,痛声疾哭,哭诉自己的一片忠心,哭诉皇帝陛下被淮西集团武将文官联手蒙蔽,甚至“挟持”,他们准备用一片丹心哭醒皇帝陛下,哭醒天下人。

闹了一个上午,不少南京市民、学子闻讯赶来围观,现场扬起了沸沸扬扬的议论声。而夏时安听在耳中,心中得意非凡。

他一直认为现在已经天下太平,巴蜀、云南只不过是偏远之地,只需传檄便可平定。现在皇帝陛下一定会考虑到如何裁减文武重臣的权柄,尤其是武将们手里的兵权。根据他读史书的经验,他认为没有哪位开国皇帝能够手下武将还将军队牢牢地握在手里。而大行封赏在他看来,是“杯酒释兵权”的开始。自己这么一上书,岂不是正中皇帝陛下的心意。只要这次投机中了,以后定是平步青云。

可是他这位江南名士没有仔细研究过大明军制,完全不知道按照现在这一套与此前完全不同的新军制,大明陆海军没有被将领控制着,而是牢牢地抓在刘浩然的手里。军方、内阁等众人都清楚这个内情,所以也就不出来凑热闹了。

过了一会,通政司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里面走出了一行人。

终于开门了,夏时安暗中得意,连忙打足精神准备与通政司出来的官员好好理论一番,阐明自己的“高见”,以达上听。

可是他刚一抬头,却看见为首者正是大明皇帝陛下刘浩然,一时哑然,一肚子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待到众人都低首行礼,他才醒悟过来,连忙跟着行礼。

刘浩然挥挥手,左手拿着两份上书,径直走到夏时安跟前。

“你就是领衔上书的夏时安。”

刘浩然的声音很平静,但是夏时安的后背却不由自主地开始阴冷。

“回禀陛下,正是臣下”

刘浩然一直默然地盯着他,夏时安低首着头,渐渐地感觉到自己像是被一只暗中藏在草丛里的老虎给盯住了一下,想挣扎一下可是全身力气像是被抽走了一般,只得继续站立在那里。

“我倒想看看满腹锦绣文章,却一肚子私欲小利的人到底长什么模样”

刘浩然这话一出口,夏时安额头上的冷汗悄声地出来了,连忙跪倒在地,大声分辨道:“陛下,臣一片赤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