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181

分节阅读 1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寿,他没有大办,但是没有想到刘浩然还记得这事,派人从北京带来了一幅手书一“国之柱石”还有从元廷国库里检出的一些礼品,让李善长着实感动了一把。

“在国事百待之时,你能克已俭行,我很欣慰。”刘浩然的话让李善长更加感动,也庆幸自己押对宝了。

“百字,听说你过寿收得礼金一千六百四十六圆,虽然不多,又是人情往来,但是你还要去廉政公署张明善那里备个案,要不然这个黑脸会找茬的。”刘浩然笑着说道。

李善长心里大惊,连忙弯腰道:“陛下,臣明日就去登记备案”。

走出门口,李善长突然发现自己的衣衫后背因为利浩然碉才的那句话全部湿透了,这些礼金具体数目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位陛下怎么知道了。唉,李善长心里不由叹了一口气,第一次隐隐生出退意。

经过刘浩然与王侍尧、叶综温、李道君等人商议,列出了改制货币的大致方案。首先,确定在实行银铜币时发行纸币。现在大明的印刷技术独步天下,加上刘浩然想出的一些防伪措施,再配以严酷律法,倒不用担心谁能伪造。

纸币大小不一,对应相对的铜币、银币,并成立大明皇家银行,负责纸币和铸币的发行事宜。大明皇家银行将逐步在各省治和大城市开设分行,纸币和铸币和在大明皇家银行自由兑换。

为了减轻江淅地方势力的反对和阻扰,各地钱庄和银号不会被强制关闭。大明官府允许和鼓励成立钱庄和银号,不过为了避免小钱庄林立。规范市场,大明官府将做出规范。这些“金融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也就是必须在大明皇家银行总行存入一定数量的铸币做担保,并遵守官府制定的律法和规章,在引导下逐渐向正规的“商业银行”发展。

钱庄的票据业务不会被禁止。但是将与货币戈小清界限。

票据可以发展成为表明存款的“存折”和银行内部和之间流通的“商业票据”一如汇票之类,这些商业票据只能做为代表拥有一定货币的凭证,最后还是以纸币和铸币支付和结算,刘浩然还提出了存款、贷款概念,提出了个人和机构信用制度。因此,大明皇家银行除了发行货币、制定存贷款利率、总汇信用资料和监管金融机构,还负责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结算。

为了鼓励使用纸币,刘浩然要求利用经济手段进行促进,如用纸币支付赋税,可在税率上做出一定数量的“折扣”用纸币进行交易,可在交易税、出口税的税率上进行“优惠”但是对于海外商人,刘浩然提出还是以铸币和金银为主。

这些修改后的条款对于那些钱庄和银号来说冲击不大,反而还有受益。于是江淅地方的反对声开始消散。内阁召集各部门、地方人员和工商业等代表,经过多次讨论,最后拟定了大明货币法和大明银行法草案,公布在大明报等报纸上,广泛征求意见,以做最后定律。

明历三年三月底,这两款律法终于通过。刘浩然任命王侍尧为大明皇家银行首任总办,叶综温为会办,开始货币改制。而李道君则突然成了刘浩然的国务秘书之一。

受大明皇家银行开设影响,南京大学文学院新设了金融系,而弘文院则新设了金融研究所。

第一百八十四章越陈

1070帝国的荣耀第一百八十四章越陈

习历二年公元瑚年兰月。越陈朝升龙府黑水红,的码头上停着十几艘船,上面挂着越陈朝水师的旗号。只见一个个箱子和包扎好的货品被从船上运到岸上,一群人围在周围,眉开眼笑地指着这些东西谈论着什么。他们身上穿着明朝苏绣丝绸的衣服,上面绣花纹鸟。极尽奢华,比起大明富足的江行大商户都不逊。

几个箱子被打开,里面摆着全是大明江西省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既有青花五彩、孔雀绿柚青花,又有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款式和花纹既有元青花的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又有大明新创的细腻致密、柚质肥润,还有些瓷器更多了几分轻薄秀美和鲜艳细腻。

这时的景德镇官窑、商窑的青料多是大食卡山夸姆萨村今叙利亚的苏泥麻青,这些被用极低价格“进口。到大明的青料经过一番“烧制。”为大明的瓷器增加了极高的附加值,使得大明青花瓷在大食、欧洲几乎卖成了天价。当然了。这些都是大明的国家级机密,这些越陈贵族是不知道底细的,只是知道这些瓷器转手卖出去将获利颇丰。

这些瓷器被放置在木箱子里,周围散落着一包包茶叶。这些茶叶虽然都是次一级,比不上专门包装的上等茶叶,但却是大食、波斯、欧洲销量最大的茶叶。毕竟能享受昂贵上等茶叶的人只能是高等贵族。中低级贵族和骑士们只能买这些茶叶,而且价格并不菲。

当那些包扎好的货品被打开时。祁门红茶小福建铁观音、六安瓜片等上等茶叶被密封在一个个木桶里。还有一匹匹绸布被摊在岸上,在阳光中流溢着鲜艳的光彩。几个越陈贵族走上前。细细地抚摸着这些丝绸,就像是在抚摸着宠妾光滑的肌肤一样,眼睛里透出的满是贪婪和惊喜。

“这是上好的苏绣,这花纹。立丝质,这织工,只有大明苏刚才能产得出这样的丝绸来。”

“这是上好的杭绣。这织工丝质不比苏绣差呀

“这是锦绣啊上好的锦绣啊”有人惊叫起来。

大明大肆开展海外贸易之后,为了提高收益,所用的手段层出不穷。首先,大明对茶叶、丝绸、瓷器等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列入国家级机密,各工匠均造册在案,由调查局负责监控,工厂小产地均密布暗探。严禁外传和泄露,有违者处以叛国罪和窃取大明国密罪,定绞不饶。

而大明在出口匕除了课以重税外,还时不时搞“配额制”和“限产制。”目的就是要提高出口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大明还在国外广泛开展大规模的“市场推销”。他们编写了大量反映中国自古以来的茶文化、瓷器文化、丝绸文化的宣传刊物,在印度、大食、北非和欧洲四处传播,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走向世界宣传茶、瓷器、丝绸是遥远神秘的东方文明的一种,是世界上最高雅、最时尚的生活标准之一。

经过几年宣传下,印度、大食、北非、欧州等贵族们对这些大明货品更加痴迷,认为这些东西是上天包括湿婆神、上帝、真主等一系列老大恩赐的宝贝。如果你身上不挂上一件大明丝绸,家里不摆上一件大明瓷器,请客时不泡上一壶大明茶叶,不要说宣称是贵族,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明人。

因此这些货品在海外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所以在这些越陈贵族们的眼里,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

“你说我们抢了大明的商船,他们会不会报复”

“他们正在和蒙古人打得死去活来,那还有这份工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