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的荣耀 > 分节阅读 83

分节阅读 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虏习理学之德。知廉耻。三纲五常。有何不以禽兽而转斯文。当然是我理学教化之功。圣人之志。当德天下。倡审察名号。举教化万民。我学劝化鞑虏。岂不大善”

“豺狼披上一层人却还是豺狼。鞑虏奉了程朱理学。遵了三纲五常。我们就要安心做他的奴隶了吗”瘦削在群言汹涌之时却毫不示弱。一出言就命中要害。使众学士一都哑了言。

能来参加国考科举就是认同了刘浩然江南政权。那也必须认同刘浩然提出的“驱虏光复中华”的政治纲领。如此就陷入了一个两难境界。

那位白净无须书生是机灵的人。锋一转道:“暴元鞑虏终究是外敌。他就算是被德化也要还我中华神器。如是不愿退回漠外。也要顺我中华民意奉朝正朔。安心据臣。潜心受教。”

他几句话就将理学德化与驱逐鞑虏拉扯开。所以有点勉强但是也说

义直旁边的学在此鼓舞之。都理直气壮起来出言附和道。

“就是如此。我们理学秉承天理之道。行大善之事能德化禽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禽兽之类。岂能一时二刻便能反正附善”

“那你们可以继续德化鞑虏。一百年不行两百总行吧。我们中华之就继续当奴隶等着你们把鞑虏德化好。”瘦削生有点嘴尖牙厉。死咬着对方最引以傲的“德化”。几句话就把白净无须书生顶的死死的。

“叶淙尧。你简直是狡辩。”白净无须书生终于动怒。

“我怎么狡辩了你对禽兽狼读上一万遍大中庸章句。它们就能改为不吃人了教化不过对知理持礼本性未泯之人。对付狼还是要靠实力而力从何而来工商耳。”

“叶淙尧。你就不要鼓吹你们永嘉学派功利那一套你们那一套简直就是对圣人之言的一侮辱。”

“内圣外王经世用。我们也是秉承圣人一脉。就许你们发圣人之言。叙圣人之志。人就不行吗这难道不是党同伐异。唯我自大吧如此胸襟。安能处之庙堂”

“我们理学秉承天。行圣人之道。岂能是尔等妄言轻语所能比。我们程朱理学不居于堂。难道你们永嘉之学就能吗”关系到师门。当然火药味就浓了。

“我永嘉之学不求居于庙堂。只求造福社稷。不过谁居于庙堂都可以。就是程朱之学不行。”

“为什么”白净无须书生不由跳了起来。

“暴元所用。必有图。鞑虏所重。必有所害。”叶淙尧冷冷的说了一句。白净无须书生又红转白。又由白转青。最后一言不发的坐下来。而刚才还热闹万分的楼层一下子冷静下来。

冯国用还在那里品尝着桌上的菜肴。仿佛刚才的那场争论与他毫无干系。陈遇笑了笑。却默不作声。学冯用在那里品菜。潘庭坚的脸色变了变。悄悄的看一眼刘浩然。却没有开口。也继续保持沉默。

刘浩然的心里却一声长叹。因为淙尧说这句是自己说的。而且是当着江南行省众多重臣说的。想不到居然会传到了学子们之中。

当江南开科举之风传遍天下时。南名儒胡从宪赶到了江宁。以奉献程亲笔书录易经为由求见刘浩然。的到了刘浩然的热情招待。并授为行省博士。胡从宪安居江宁之后。便与宋等人交好。并极力推崇程朱理学。拉拢众多理学文人名士联名要求江南将程朱理学定为官学依元庭例。科举内容以程朱理学思想为主。也就是以程朱理学的标准来判题。却招到了刘浩然宛然拒绝。

但是这位胡老夫子不依不饶。依然纠缠不休。结果把刘浩然惹出火来。前不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甩了那句“暴元所用。必有所图。鞑虏所重。必有所害。”把问题提到了民族大义夷夏之上。一下子让胡从宪无话可说。这位河南老夫子终于明白了。在刘浩然的心里。程朱理学是鞑虏用来拉拢收买中华士子的工具。是为暴元歌功颂德的把戏。

而天下人都知道。刘浩然是出了名的反元死硬分子。这程朱理学在元廷那里吃香。自然要被刘浩然所轻视。

胡从宪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是不死心的他转为想其它办法。毕竟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中。朱理学是主流。他大可以从长计议。这次科举国考也被他和一帮理学热分子视为一个机会。

争论很快就平息了。白净无须书生那一帮人觉的无趣。不一会就走了。叶淙尧等几个人也随即离开了。

“中行先生。叔闻先生。你们谁知道叶淙尧此人的底细”刘浩然突然开口问道。

“回老爷。我略知一二。”陈遇声答道。市野中。不便称呼刘浩的官职。

“叶淙尧是前宋水心先生的三世孙。”

“哦。”

看到刘浩然颇有兴。陈遇便继续说下去。

“水心先生即叶适叶公。字正则。历仕于孝宗。宗宁宗三朝。官至权工部侍郎部侍郎兼直学士。水心先生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主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另外水先生注重治史。考求历朝成败兴亡的道理和典章制度沿革兴废寻求经世致用之道。他是永嘉之学的翘首在前宋与朱学陆学三足鼎立。后来暴元南侵。永嘉之学便落下去仅延续在温州路一带。叶淙尧秉承的是家学。也是现存永之学的领军之人。”

“中行先生了解的很仔细。”刘浩然点点头道。

“属下曾在温州当过教谕。”陈淡淡一笑道。

“原来如此。”刘浩然知道。温州路治所便在永嘉今温州市。所以陈遇这么清也不奇怪。

聊完这些。这一桌又陷入沉寂之。四人似乎在各自想着各自的事情。都不开口说话。这时旁边桌子又传来一阵议论三元及第的生意太好了。叶淙尧人刚走那桌立即坐满了人。

“子孝兄。这次会试你有把握吧。”一个略胖之人向对面的黝黑男子问道。

“不好说。从邸报刊行的会试大纲来看。这次会试比往常不一般。”

“如何不一般”

“大纲明示。此次会试分三场。一场杂考。以书经诗经礼记孟子论语秋周易为范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贴经。大家应该都知道。”

“知道。这是前唐的科考内容。从经书中任取一行。补

文。或掐头去尾中空一句。补全全句。这最易个胖书生答道。的确。贴经是最容易的。学子十几年就是这些书。几乎都能背下来。“第二部分是经义。这个大家也知道吧。”

“这是前宋的科考内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