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 分节阅读 383

分节阅读 3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费劳动力,现下安平商团,尤其是雪纸作坊、水泥作坊、酿酒作坊都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将他们全部接手过来,只要每日消耗一些粮食,就可让他们无限制的给我创造劳动价值,实在是相当划算的买卖。

等安顿了这批俘虏后,因为进城搜捕匪兵残余的周喜还没回来报告,我便没有马上进城。而李魏两老头见此,也当然不好先一步进城,毕竟现在城里还难保非常安全。

于是在我的建议下,两老头便和一起到帅帐饮酒庆祝,闲谈中李老头一再有意无意的提醒我在上奏的折子中替他美言一事,我当然故作不知,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敷衍了几句,便跟魏老头这地方官聊起了民生之事,其中的重点当然是关于如何安抚遭受匪乱的两郡百姓事宜。这魏老头毕竟长了这么大岁数,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当即给我提出了几项还算比较不错的政策。比如,给两郡百姓减税,鼓励生产等。

等我们在帅帐中闲聊了将近一个来小时。才见周喜来报,奉高城内已经被他率队来回犁了一遍,残余的匪兵都已经被肃清,安民告示也已经贴出来了,现已经派了几人在街上敲锣喊话,宣告全城百姓匪患已除。

听了这个消息,又见周喜暗中向示意点头后,我便正式邀请李魏两老头跟我一起进城。

两老头大概因为之前在济南城发了一笔横财,当下进城地心情比我还急迫。

等我们各自率着亲卫队进入城内的郡守府后。两老头在礼貌性的请示我后,便各自命令自己的亲卫在郡守府内全面展开搜索。

可惜,他们没有搜到那个藏匿极深的密室,搜到的话还会发现我礼貌性让周喜留下的几百两银子。所以,结果就是他们除了收到一些没什么价值的古玩字画外,一两银子也没有收到。

如此情形我知道这两老头心里肯定怀疑我捷足先登。但我对此却是一屑不顾的,他们怀疑地话就让他们怀疑去好了,他们又能拿我怎么样老子的实力摆在这呢。何况。要不是老子过来给他们救场,他们现在说不定早就人头不保了。

事实就是如此,两老头尽管心中怀疑,却是不敢直接说出来,所以在搜查郡守府无果后,也就偃旗息鼓了。

好在之后不久,奉高城内的大户士绅纷纷前来拜见,给他们都给自备下了不少的礼金,才使得这两个老家伙笑逐颜开。

不过,我没有让他们高兴多久。在会见奉高城内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之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公开宣布,以个人名义一次性捐助十万两银子。设立救助基金,专门用来救助在此次匪患中遭受伤害的两郡百姓。我地意思当然也要他们这些头面人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了,有我这一带头,李魏两老头当然也不能干坐着没表示,先是魏老头当即表示与我共倡善举。以个人名义捐助一万两银子。李老头见此也只好无奈的跟上也捐了一万两银子。而我们三个当官都捐钱了,他们这些本地的有钱人。当然也不能落后,所以个个都非常踊跃地进行捐献,其中有个据说是在本地开青楼的大胖子,财大气粗的一次性捐了五万两银子,是他们这些人当中捐献最多的,倒是让人有些刮目相看。

等到柳七拿来统计好的捐献名单,这一看,居然总数达到了六十五万两之多,实在是一个大大的意外。要知道这泰山郡可算不上什么大郡,商业也不是十分发达,若是比起济南郡来,实在是犹如前世的青海跟上海,两地经济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我昨晚若是济南城就设立这个救助基金的话,想来当地那些头面人物捐献地银子肯定是这里的数倍。

有了这种想法,我当下便暗下决心要好好的将这个救助基金给搞好搞大搞火。于是,等大家都捐献完毕后,我便公开表示,择日我便将这份捐献单子上表朝廷,然后请皇上御笔亲拟,镌刻功德碑,让两郡百姓永记众人地恩德。

我这话一出可不得了,包括李魏两人都是怔在当场,脸上满是懊恼之色。显然他们都觉得自己刚才捐献的银子实在太少了。

“侯爷,在下突然觉得刚才所捐的五万两银子有些少了,在下愿再捐五万两,凑成十万两银子,正好十全十美。”刚刚那个开妓院的大胖子率先再捐。

有他一带头,这些当地士绅大户都是踊跃捐献,几乎每人都至少在原来捐献的银子基础上翻了一倍。包括坐在我身旁地李魏两个老头到最后都心甘情愿地再次捐献了一万两银子,他们倒不是小气不多捐,谁叫他们是朝廷官员呢,总要顾忌一下自己的官声才是,若捐地太多了,不是不打自招,说自己贪污吗而我这个忠勇侯兼北方安抚使可不一样,世人都知我是安平商团的老板。

再次拿来柳七统计上来的捐献单子看,其捐献总数居然一下子突破了一百五十万两的大关。看来那个皇上御笔亲拟的功德碑诱惑实在不小。

一盏茶的功夫就进项了一百五十多万银子,即使这些银子不是我的,我心下也是超有满足感。当下我便很是客气的安排人手准备了几桌酒席款待这些金主。要知道,这当中好些人都还是记账的,现银和宝钞实际还没拿到手呢,而拿到手的现下也才不过五十多万两的宝钞。在钱款还没全部拿到手之前,当然要好好的招待他们一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