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174

分节阅读 1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

动作非常的顺利,拿到了授权的手令与存在京师据点里面的银票单据后,仅仅是在四海钱庄里面办理了一个过户而已,李继迁存在京师的四百万两积蓄就转到了我的名下。听手下回来报告的时候说,宋迪老婆对此很是有些疑虑,虽然知道跟我脱离不了关系,却始终想不明白到底有什么蹊跷。她自然不会知道我居然能够截获了李继迁的飞鸽传书。

事情直到李继迁在京师的卧底久久没有等到主子的追加投资,又发书追问后才引起了李继迁的注意。四百万两银子的失去,足以令他狂呕鲜血三升,在两件大事的压迫之下,他终于支撑不住了。

不得已之下,李继迁只得命人变卖在京师中的一些产业和古玩,以换取银两来继续推动没有完成的收买大计。在众多朝臣的有意无意的劝说或者是诱导下,太宗皇帝的口风似乎也不那么紧了。大家似乎都有意避开了李继迁以前的种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转而兴致勃勃的谈论起西北诸地重回朝廷怀抱的种种可能性。

“既然李继迁想要悔过自新,那朕总不能不给他这个机会吧”太宗皇帝最后这么说道。

“陛下英明啊”大多数朝臣都这么称赞道。

能够兵不血刃的解决西北问题自然是上上之选。无论是吏部兵部还是枢密院或者是户部,都对此乐观其成。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天朝上国,讲究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李继迁答应退出灵州,对宋称臣纳贡。而大宋则答应赐封李继迁为灵州观察使,西凉郡公,并答应归还被掳走的耶律德芳,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要求李继迁立刻赴京师朝圣。

很快就有朝廷的使者前往绥德,从我手中将耶律德芳客客气气地接走了。作为李继迁坚决要求的首要条件,耶律德芳必须在第一时间归还给他。太宗皇帝对此似乎没有太大的意见,他最关心的就是收回灵州,并将李继迁招回朝中约束起来,党项之事自然就会完美解决。

“公主殿下一路走好”我微笑着对耶律德芳说道:“西北苦寒之地,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东西,若是这几天有怠慢的地方,还望殿下多多体谅。若是他日殿下有机会来到汴京造访,杨某人必然倒履相迎,尽尽地主之谊。”

耶律德芳的脸上不见表情,只是淡淡的说道:“杨侯爷太客气了,如果你肯到本宫这里来做客,相信本宫的招待一定会令你满意。”

那使者不耐烦的催促道:“侯爷,下官是不是可以出发了”

我点了点头道:“那就恭送使者了。”

看着耶律德芳的车队慢慢的消失在西方后,王石雷在我身后说道:“大人,你说李继迁如果归顺了朝廷,朝廷对于我们这些人会有什么样的安排呢”

“这件事情,怕是不那么顺利吧”我笑了笑道。

李继迁是什么人此人向来就有整合西北番部的志向,又刚刚接上了大辽这条线儿,怎么可能说投降大宋就投降大宋那岂不是太过儿戏了朝廷也不可能轻易相信李继迁会甘心放弃他在河西的基业,死心塌地的来到大宋京师任人摆布。我们这些驻防西北的军队自然还是要百般倚重的。

退一步讲,即便是李继迁真的投降了大宋,甘心情愿地呆在大宋京师里面做一个终日胆战心惊的没落王侯,大辽朝廷也不可能会忍受这样的戏弄。毕竟,李继迁现在也算是大辽的属下王侯了,一旦转投大宋,就等于是将祸水引向了大宋。

如此讲来,不论是因为李继迁的事情,还是因为先前就已经剑拔弩张的宋辽边境的气氛,大宋与大辽之间都将必有一战。

我已经太了解太宗皇帝了,对于幽云之地,他是永远都不会死心的,尽管他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压倒大辽。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欣赏太宗皇帝的,起码他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尽管几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大宋的军力还在。经过百战磨练出来的军队,完全有能力同号称草原骄子的契丹人相抗衡,所不豫者,仅仅是因为太宗皇帝的才能不足以驾驭这个庞大的国家而已,毕竟他只是个才能平平的君主而已。

李继迁的人马开始慢慢的撤出灵州。随着宋军的再次进驻,西北这片土地上面难得的平静了下来。双方的人马都在很克制地将自己的活动范围约束在各自的固有领地,不愿意轻易地被当作破坏和平的战乱制造者。大批的逃难民众又开始朝着自己的家乡慢慢的聚集起来,灾后重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切看起来,都似乎是那么的平静。

但是几个当事人却清楚的知道,现在只是那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短暂平静罢了。一旦闪电从浓厚的云层中穿刺出来,在大地上面显露出他夺目的光芒时,整个世界必将因为他的巨大能量而发出来自心底深处的剧烈震撼。

“既然要爆发,那就干脆来得彻底一些吧”我望着北方的天空,有些踌躇的自语道。

我顺手拍了拍身旁的雪骥,一人一马朝着初升的太阳慢慢地走了过去。

第十五卷京师剧变

第一章结伴而行

事情的发展往往是出乎于众人的预料。

李继迁在将耶律德芳迎回之后,竟然非常积极主动地上表朝廷,要求安排他的朝圣事宜,以便他能够尽早的到达京师来朝拜太宗皇帝,确认归附的各种手续。

“他不是脑袋有病吧”得知了这件事情的人都毫不例外的如此评论道。

不仅仅是民间的舆论比较怀疑,就连大宋的太宗皇帝也感到有些诧异。众所周知,对这些远在边疆的实力派人士,朝廷向来是既打又拉,既想利用他们手中的力量加强对于朝廷触手不及的地方的管理,又不希望他们的实力过于膨胀而最终走上对抗朝廷的分裂之路,可谓是很伤脑筋。

赐封封疆大吏,并宣召其子女或者是本人进京师面圣,本来就是对于此人不放心的表现。而奉诏入京的人多数情况下是会有人身安全问题的。好一点的就是被羁押在京,永远不可能回到自己的领地去;差一点的就有可能直接被砍掉脑袋,一了百了。可是李继迁这个明显是想要在河西称王称霸的家伙,居然会同意上京怪了

“我可不认为李继迁是个敢于冒险的家伙,他既然会选择上京,就一定是有所倚仗,只是我们现在并不清楚他的底牌到底是什么而已”我轻轻的拍着脑袋对王石雷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