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127

分节阅读 1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添几道菜了老夫要招待客人。”说着将我们两个迎了进去。

潘美的书房还是在那座小竹楼里面,我扪一走进院子里面,就看到了我当日所题的“竹苞“两字。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没想到这牌匾挂了年许,居然还没有人看出名堂来,看来潘美的重要客人中倒是没有什么才思敏捷善于变通的人。

份宾主落座之后,潘美开门见山地说道:“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贤侄你真的富可敌国。也没有必要到老大门上显摆吧”

“岂敢,岂敢老大人多虑了”我连忙赔笑道:“实在是为了祝贺一下,老大人能与皇帝结为亲家,乃是天大的好事,晚辈既然知道了,怎么能不有所表示”

潘美皱着眉头说道:“细究起来。这门亲事能够做成,也是有你的功劳的,当日若非有你提醒,老夫几乎耽误了小女的终生,此事老夫一直记在心里面,不过你这次大张旗鼓地送贺礼,恐怕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吧”

“老大人看晚辈像那种人么”我两手一摊,非常无辜地问道。

“我看很像就从你一直以来的行事看来听说你勇猛如虎狡猾如狐狸,丝毫也不为过”潘美毫不客气地指责道。

“惭愧,惭愧,人言可畏,谣言害人啊”我苦笑道。

“人言可畏这话说的也是“潘美似乎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接着问道:“什么时候动身去西北”

“怕是一时难以成行,皇帝那里情况不明,晚辈也不敢妄动,再说皇帝调拨地禁军尚未准备好,晚辈一人孤身前往,怕是不济事的。”我老实地回答道。

潘美这只老狐狸嘴上不说,心里面跟明镜似的,哪里会不知道我打的小算盘,便痛快地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关系着我大宋的国运,我会尽快向皇帝提起的,西北的事情,唯恐日久生变,拖一天是一天的麻烦,相信皇帝陛下也有处置的,六郎你不必担心。”

“果如老大人所言,晚辈就没有什么好担心地了“我话说半句,有些犹豫起来。

“这里又没有外人,杨令公已然去世,老大好歹也算你们的长辈,有什么不方便的话尽管说出来就行,无须顾忌。”潘美很大方地许诺道。

我只对潘美说了一句话”,皇常派晚辈去西北,只给了三千禁军。”

潘美点了点头”,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情,老夫知道了。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你不会是因为这个才送如此大礼吧”

“其实这也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犹豫了一下,有些忐忑地说道:“是为了我四嫂“

“唉“提起了潘梦兰,即使奸猾若潘美,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过了片刻后对我说道:“人各有命,不可强求,你也不必为此事过于介怀。虽然老夫起先并不是很乐意,不过这门亲事也不算是辱没了小女,只怪她命不好了说到这里,老大不得不再多交待两句。”

“请老大人吩咐。”我躬身答道。

潘美有些感慨地说道:“小女生性活泼,自从上次的事情后,四郎生亚未卜。她一直郁郁不欢,老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苦于没有什么排解的办法,长久下来,必然会损害她的身体,因此,如果你去西北,可以将她一并带去。到长安修养一段时日,远离这个伤心之地,换换环境,也许会对她好一些。”

“这件事情,晚辈记下了。”我答应了下来。

在潘府用了饭之后,我们告别了潘美。打道回府。

果然天波府地贺礼在京师之中掀起了一阵波澜,价值超过十万两银子的贺礼,如此大的手笔,恐怕没有几个人拿得出来,至于送给别人作为新婚的贺礼就更离谱了,一时间朝野间上自百官下至百姓,无不议论纷纷。

“哎,听说了吗杨家送给潘家的贺礼就有几十万两银子之多,拉银子的大车更是绵延数里。好大的气魄啊”路人甲如此说道。

“是啊,你说杨家该有多少钱啊一出手就是几十万两银子,各种宝贝数不胜数。怕是皇帝也没有他们家有钱吧”路人乙羡慕地说道。

“胡扯”路人丙立刻驳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全天下的财物都是皇帝的,谁有他地钱多不要在那里乱嚼舌根子。小心官家听到灭了你们”

几个人立刻被吓得噤若寒蝉,灰溜溜地跑开了。

“不过杨家确实很有钱啊”见四下无人,路人丙捏这下巴,眨了眨眼睛自言自语道:“我若是能投到杨家做个下人也是不错地呢”

得到消息的三皇子韩王元休非常高兴,没想到自己快要成亲了,先接到这么大的一份礼物,潘美早就将礼单原封不动地送了过来。言明是天波府送过来的,反正大家早就吵得沸沸腾腾,自己想要吃回扣也是不可能的,索性做个大方地老丈人,心中却有些痛惜,直叹为什么不送银票过来呀,何必搞的这么满城风雨

太宗皇帝也听到了风言风语,起初如同潘弄一般,都吃了一惊,接着就笑引起来”,这个杨延昭真会搞风搞雨,居然弄了这么大的场面出来,朕都不知道如何说他了”

内侍总管王继恩见太宗皇帝的心情不错,就奉承道:“谁不知道天波府的老六是赚钱的好手,如今陛下为皇子办喜事,身受浩荡皇恩的他怎么敢不尽心恭贺要知道整个天波府也是皇帝赏赐给杨家的啊”

“你这话就有些亏心了”太宗皇帝的心情不错,没有多与王继恩计较,只是笑着驳斥道:“朕平日赏赐你们的东西就少吗怎么不见你们给朕上个几万两银子的礼单”

王继恩干笑着不知道如何应对,心里面却对这件事情耿耿於怀。

群臣中的反应可谓是天壤之别。

宰相吕蒙正是不同意废长立幼地,他为人古板一些,自不知其他人原本就对太宗皇常的作法有些腹诽,此时见到三皇子元休的婚事居然被炒得如此火热,心中不禁有些担忧,看来韩王被立为太子的事情已经是太宗皇帝早已经决定了的事情了,依照他的性子,这个婚礼自然是不肯去地,文人的气节放在哪里,岂肯看那些得志的小人嘴脸

朝中反对废长立幼,与吕蒙正一条心的大臣们不在少数,反倒是职位较低的京官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巴结新主子的大好时机,因此整个京师都行动起来了,到处搜刮奇栽异宝来为韩王元休做贺礼,几乎把整个地皮都翻遍了。

官员们的这些动作当然瞒不过太宗皇帝,不过在这个向大臣们显示自己立储决心的节骨眼儿上,他当然不会去追究这些人的行为,反倒有些推波助懈的意思,吩咐王继恩将自己的几件残藏高调地送给了韩王元休作贺礼。

现在,再迟钝的人也知道皇帝的心思了,很多原本立场就不是很坚定的大臣们立刻改弦更张,投入了韩王这一前途光明的强势阵营,为自己的新主子献上了自己的决心书和投名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