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123

分节阅读 1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耶律玄机的双眼,看他作何反应。

耶律玄机回过头来,仔细地看了一阵子后方才说道:“银平是我地亲生女儿,她母亲早逝,而本官平素戎马生涯,无暇多顾,一直寄养在宫中,先皇喜爱她乖巧,四岁那年收为义女,赐封公主称号,移居大内。”

我听了有此惊愕,原来还以为他只是冒充银平的老子而已,却没有想到这个公主真的是他的女儿,一时之间不觉迟疑起来,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耶律玄机接着露出一副很惋惜的样子,冷冷地对我说道:“可惜了,原来我还对你有几分敬重,却没有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今次本官皇命在身,无暇多留,下次如果相遇疆场,定然要分出一个生死方休”说罢拍马飞驰而去。

我被人揭了痛脚,郁闷已极,只是呆呆地看着远去的烟尘。

“本官的人马略事休整,三日后开拔回国不劳相送了”耶律玄机的声音有若铜钟,远远地传了过来,在空旷的场地上来回飘荡着。

我看了看七郎,七郎翻了个白眼,意思是你自作自受,再看了看吕端,吕端挨了摸胡子,拉住七郎的衣袖,装腔作势地问起了他的生辰八字,倒像是一个专业媒婆一般。

“今年的运气不好,流年不利呀”我十分无趣地哀叹道。

吕端因为还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因此停了一夜后就踏上归程了,临走时一再嘱咐我凡是思而后行,不可卤莽行事。

我很耐心地箕了一天以后,当次日凌晨的时候,还见到对面地营地里面有灯火鼓声,不觉有此郁闷,早知道这此契丹人说话不算数成习惯的,怎么能够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呢想来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了

而西北的援军也到了二十里之外安营扎寨,领军的几位将领也到了我帐前听命,皇帝的意思,是要我全权负责,对于我的历次出色表现太宗皇帝还是非常放心地。

“大人,敌营中的鼓号,一夜没有停过。”探马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于是来回报道。

“哦这就有此奇怪了”我沉吟起来,这耶律玄机又在玩弄什么花招想了一阵子后我对一名副将吩咐道:“派几个人,拉上一车水酒,就说是我送去慰劳耶律将军的,顺便可以看看他们在搞什么把戏然后速来回报。”

“是,属下遵命。”那副将转身出了大帐,动手安排去了。

又过了一阵子后,几个人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大人,辽军已然全军微退了”

“怎么回事儿慢一点,说清楚些”我安抚道。

原来辽军大营已然是空营一座,人马早已经悄然搬离,灯火营帐一直没有撤掉,至于里面的鼓号声,则是用了一个很老套的办法,在大木桩上吊了几十只老山羊,下面是几面大皮鼓,俨然如同有人在里面操作一般,而号角则是用了几只大铜皮卷成的空心筒,高高地吊引起来,被山风一吹,怪音四起,仿佛号角在吹动。

“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啊是不是吃饱撑得没事儿干,特地来消遣老子的”我顿时感到有此抓狂。

直到天以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西北党项人的首领李继迁秘密与辽国达成协议,由辽国虚张声势引大宋西北边军东进,然后设计令其弟李继冲纠合部众,预先埋伏,自己与张浦等赴银川诈降,并与大宋夏州知事曹光实约定日期在芦州纳节投降。曹光实信以为真,贪功心切,不与他人商议便约定日期、地点前往受降。李继迁见曹光实进入埋伏,忽举手挥鞭为号,伏兵骤起,杀死曹光实,并乘胜攻占银川。党项部众见李继迁得胜,纷纷归附,兵势大振。

好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我慨叹道

第十一卷长安北望

第一章西北方略

直到三天以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西北党项人的首领李继迁秘密与辽国达成协议,由辽国虚张声势,引大宋西北边军东进,然后举倾族之兵,越过长城一战,攻占了大宋的石,龙,银,盐,洪等五州之地,主力已然进入绥德军驻地,刀锋直指西北军政重地长安

“好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我慨叹道。

“一群饭桶”太宗皇帝在朝堂上发出了自登临大宝以来的威力最大的怒火。

众臣扪面面相觑,从来没有见过太宗皇帝这么愤怒过。

“兵部是干什么吃的”太宗继续在大殿的高处走来走去,怒不可遏”,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你们事先就没有发现有哪怕一点点的征兆么还有枢密院,朕每年给你们发的俸禄都是拿来养米虫么

太宗皇帝一声声地骂将下来,被点到的大臣莫不惊恐万分,天子之怒,伏尸千里,流血飘橹,也不知道谁要为这一次的失策负责了。

太宗将众人挨个骂完以后,稍微喘了口气,目光就落到了枢密院副使赵昌言的身上。

赵昌言身上一凛,感到丝丝寒意,太宗看自己的目光就如司盯上蛤蟆的蛇一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压迫感,令他浑身汗下不能自己。

枢密使曹彬正好出知镇州,不在朝中,大小事物都是由他这个枢密院副使代行,这一次的黑锅,怕是要由他背定了

果然,太宗拍着书案高声说道:“赵昌言,你还有何话说”

赵昌言心中一颤,伏在地上回答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而枢密院却没有事先预知。以致决策失误,臣罪责难逃,请陛下降罪责罚,罪臣万死”说罢连连叩头不已。泪如涕下。

赵昌言此举可谓是聪明已极,他本身就是宗室,挂这个枢密副使的头衔完金就是皇帝的恩典,另外也有栽培的意思,本来这次代署枢密院事乃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若是没有出什么大的差池,太宗皇帝完全可以将他扶到一个显赫且有实权的位置上去的,可谁知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满朝大臣都在看着,太宗皇帝不可能徇私放过对他地处罚,因此他非常光棍地选择了领罪。

太宗皇帝叹了一口气,虽然他也知道赵昌言的才能仅是一般,但是这个罪责总是要有人来承担的,于是便决定道:“赵昌言代署枢密院事,却疏于职责,致使王师此次失利。念其颇有悔过之心,朕决定贬其为崇信军行军司马,众卿可有异议”

“万岁“众臣哪有反对的,纷纷附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