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郎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内院,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狠狠地砸道了地面上,终是无法相信眼前逝去的背影正是于自己相伴多年的某兄弟,多年的手足之情,在一堆泥塑木雕面前竟然变得一钱不值。

空中的浮云朵朵飘过,不停地变幻着形状,七郎有些傻傻地站在那里,一片死寂。

早就已经知道了结果的我暗叹了一声,悄悄地走了上去。拍了拍七郎的肩膀了。”小七,不必难过。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反正我们已经知道老五依然活着,这就够了以后的事情,到底会怎么样。我们也无法预料,又有谁敢肯定,自己选择的道路就一定正确呢我们回去吧,还有老四的消息需要打探呢“

七郎失神地摇了摇头道:“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爹爹死了,大哥二哥三哥也死了,四哥下落依然不明,五哥又变成这个样子。天啊难道我们杨家做错了什么事情么”

“不要多想了走吧“我不忍看七郎再难过下去。硬将他拉了下山而去。

一路上,两个人都无比郁闷,兄弟们死的死,没死的又出家。眼见一个热热闹闹的天波府,就要变成冷冷清清的寡妇门第,还有什么兴致能提地起来

“靠“在山下的客栈里面吃饭的时候,我想的越来越生气,不由得骂了出来。

“怎么了,六哥”七郎放下手中的酒杯,关切地问道。

眼下的兄弟里面就荆下了我这个兄长,他不能不把注意力集中过来。

“我们好像都忽略了一件事情。”我苦笑着说道。

七郎有些诧异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又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我有些后悔地搔了搔头皮,心中直叹自己的心窍被猪油给蒙住了。当时派了很多的人手出去查访四郎的下落,却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四郎身处契丹人的领地的话,一定会改名易姓,假如那些传说真的应验,那么大家要找的人就不是杨延贵而是木易了

可惜这些话不能全部说出来,我只好说出了四郎很有可能化名的理由。

“这可就难办了,人海茫茫,我们要到哪里去搜寻”七郎的愁眉不展。

我思之再三,四郎还是被羁留在辽国的可能性居多,否则早就应该回来了。以他的性格,如果在战场上被敌方俘获,是绝对不会甘心找个机会逃走的,倒是留在辽国内部搞风搞雨更符合他的习惯。

“看来老四是去了辽国,这件事情,必须我们亲自走一趟了。”良久之后,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写了封书信,找人送了回去,我同七郎继续北上。

北方战事初定,一路上尽是萧条景色,虽然宋辽两国已经签订了停战协定,并重新开通了互市地途径,但是相互之间的敌视情绪还是非常浓厚的。

北地苦寒,虽然时间已经是初春,天气已然颇为寒冷,满地的白草隐隐地透露出一种萌发绿意的迹象,从东面吹过来的湿润空气里已经有一些春天的味道了。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是为契丹八部之始。故而契丹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以示不忘本云。

我同七郎一路上沿着商道蜿蜒而行,路上总能碰上稀稀拉拉的商旅,以大宋的盐铁和其他生活日用品来向契丹人交换黄金宝珠和其他值钱的货物。

进入了辽国边境以后,并没有想象当中的严格检查,也没有什么重兵把守,实际上,现在不论是大宋还使辽国,疆域概念相对比较淡薄一些,除非是大军压境时才会警觉而起,平时的零散人马相互搔扰已经成为习惯了,只要不搞出状况来,大家都已经懒得理会了,商旅的互相来往更是双方尤其是物产相对贫瘠的大辽所希冀的,因此我们很顺利地就来到了大辽的南京城外围。

辽国分设五京,又有五京道,上京本是辽国的首都,为临潢府;燕京是最靠近大宋的,在辽国叫南京,又有南京道,实际上就是大宋一直要恢复的燕云故地。除此二京外,另外还有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店、西京大同府。辽人也畏极北苦寒,有意南迁,遂于辽圣宗时迁都于中京,但是终辽之世。终于不敢把都城迁到燕京。

到了南京城,便热闹起来了,这里毕竟是大辽最为富庶的地方,韩氏一族久居于此。手握地方权柄,早已经把整个南京城经营得铁桶一般。外加上如今韩德让跟太后萧绰的关系暧昧,很有左右朝政方向的意思,因此作为大辽军需物资的总领之处地南京更加兴旺。

站在南京城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些激动得,这就是后世北京城的雏形,南京城城高三丈,方圆三十六里,城中人口众多。街市繁华。汉人与契丹人混居此处。此间还居住着其他北方民族。

辽制效仿宋制,而南京地区较为富庶,又与宋境接壤,因此汉化程度为辽国之最。走在燕京街头。能听见各地方言,其中汉语和契丹语最为流行。辽人对汉人的文化、科技、体制并不排斥,而是全力学习、大力推广。在汉人聚居区,对汉人实行基层治汉,中高层权力仍由契丹人所掌握。

南京城的实际统治者玉田韩氏一族,作为身入契丹尽百年的汉人,契丹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空留一个汉名。不过是为了便于统治属下地众多汉人而已,在大辽的朝廷内部,没有人认为他们是汉人。

之所以先到这里,是因为大辽太后自金沙滩一战后并没有返回上京,而是同老情人韩德让一起进驻南京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快速肃清了城中的不安定因素,巩固了大辽的国之根本,因此我猜测,四郎流落于此的可能性也最大。

南京城中,胡汉混居,走在大街之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装束打扮,其中最为抢眼的就是那些契丹人。

契厅男子一般穿羊狐皮袍、皮裤,稍有地位者则在肩背间围着锦貂制成的贾哈。女子则着各色团衫,直领、左衽、长裙前长可拂地,后面曳地五寸余,双垂红黄带,头梳罗髻或垂辫。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人感到忍俊不禁的是他们地脑袋。平时接触到的契丹人都头戴毡帽,所以七郎一直没发现帽里的乾坤。事实上,大部分的人也都头戴各式顶帽,皮帽、毡帽、狐帽、貉帽等,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嘛可那些没有戴的人,还有偶尔摘下帽子抓抓痒的人。

“俄底神哪他们顶着光头还不打紧,为何还要特地在两鬓或前额留下一或两绺如铜板大小的头发呢而且还将其修剪得奇形怪状的“七郎眼睛瞪得大大地,望着那些脑袋向我征声问道。

“人家乐意呗“我不以为意地回答了一句,忽然之间又想到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若是侥幸找到了四郎,却发现他也已经入乡随俗了,那该怎么办呢

想到四郎也有可能剿一个半光头,我就觉得难以接受。

进了城后,先找了一家馆子坐了下坐来

这已经是我们出来混的习惯了,酒肆茶馆饭店里面的消息最是灵通,先听一听在行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坐了约摸有半个时辰,也没有听到一星半点的有用消息,尽是些家长里短和街头流言,想不到契丹人也非常热衷于八卦,正打算结账出去的时候,却又进来了一群身着契丹官员服饰的人。

我轻轻按住正要起身的七郎,示意他先等一等。

果然那群契丹人坐下之后就开始肆无忌惮地谈论起来。

“黑木大人,听说宋国派了使者晋见太后”一个契丹人摘下帽子,用短粗的手指在光溜溜的头皮上用力地搔动着。

“是啊,我也听说了这件事情呢“旁边一个人也附和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