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109

分节阅读 1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定将这个秘密留到心底。

人马行以代州城外的时候,我们蓦然发现在官道两侧早已经围满了数以万计的百姓和官吏士绅,黑压压的人头攒在一起,如山似海。

行不了两三步,便有众人冲将上来,扶着灵柩一路向前行去。

杨老令公久在边关,杨家防御契丹人也不是一代两代了,因此地方上很是受了不少的恩惠,此次杨家一门老小折戟沉沙,令公战死,七子去其五,遭受了空前的重创,最过心痛的并非是朝廷或者皇帝,而是这些平日里面受惠最深的平民百姓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忽然想起了这句话来。

杨老令公虽然并没有在北汉亡国时殉国,做个封建统治者眼中的忠臣,可是他却早把自己的一生甚至是自己儿女的一生都奉献出来,来维护这些最不起眼的平民百姓,着实可钦可佩,早已经胜过了什么武圣关羽或是其他什么被高高的供在神坛之上的人们。

民族英雄,他当之无愧

“我有生之日,必然将这些只会牧牛放马四处劫掠的家伙给收服了,以慰你在天之灵”此刻我的心头忽然涌上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忍不住对着天空说了出来。

旁边有几个亲兵听到了我的话,不由得都有些惊奇,怔怔地向我望来,怎么也想不通我这么一个稳重如山的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再一次见到了太宗皇帝的时候,我发觉他的身体有些不太好了。

也许是受了惊吓,也许是在突围的时候受了风寒,或者是被接连几次北伐失败给打击得萎靡不振,总之,出现在我面前的太宗皇帝的脸色有些微黄,偶尔还轻轻的咳嗽一两声,神色有些不济。

太宗皇帝是在私下里接见我的,看到我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比较复杂一些,也说不上来是欢喜还是哀愁还是其他什么了,而我却在其中似乎看到了一丝愧疚的神色,不由得有些狐疑起来。

“你回来就好”太宗皇帝有些犹豫,沉吟了良久后才接着说道,“今次北伐失利,皆是朕的判断失误,朕当下诏罪己杨大将军为国尽忠,乃是我大宋文武百官的楷模,应当褒奖你杨家父子,皆为大宋之干臣,朕定然要好好的重用”

我一面口中诚谢,心中却感到有些惊异。

一般来说皇帝作为权力的集大成者,一言九鼎,转瞬之间就可决定普通人的的生死荣辱,又怎么可能将过错揽到自己的身上,还如此情真意切的向臣下表露心迹

果然太宗皇帝还没有说了两句抚慰的话后,立刻就露出了狐狸尾巴,温言说道,“昨日众臣聚议,谈到契丹人退去后,北方空虚,有主张乘胜进攻的,也有主张维持现状与之交好的,不一而足,朕在一时之前,委实有些决定不了,朕想到你刚刚在北疆以少胜多,六万人马就胜了契丹四十万大军,如此大功,何人可及故而急招你回来,问一个明白”

“原来是要从我的口中契丹人的虚实呀,难怪了”我心下顿时了然。

我看了一眼太宗皇帝,却见到他的眼中有一种企盼的光芒,看来他还是没有放弃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可是如今以大宋之兵力财力,与大辽也不过在六四之间,纵然举倾国之兵,扫平北疆,自己也必然大伤元气,而西方的党项人和吐蕃人,还有南方的大理国,都不会坐失如此良机,必然会乘机东取宋室之土地,如此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可是北方的契丹人,也始终是心头之大患啊我想了想,不觉头疼,深感时世之艰难,不是宋人不想进取,而是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灭掉另一方谈何容易

“陛下,契丹人虽然退却,可是其根本未动呀”我想了想,非常沉重的说道。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自然不能支持皇帝和群臣的错误想法,可是也不能作出一副义正词严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嘴脸来驳斥皇帝,那样只会招致皇帝的不满,引来杀身之祸,但是我也不能枉顾实情,昧着良心赞同北伐,因此我只有作出一副左右为难,恨不得为了皇帝的千秋大业肝脑涂地的样子。

如何取舍,都由皇帝来决断吧

太宗皇帝见我一副长吁短叹的样子,立刻明白了我的心思,知道我是希望北伐,却又感到北伐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才会这副表情,于是想了想后说道,“朕明白了”

“微臣无能,不能为皇帝陛下分忧,实在惭愧”我满脸羞愧之色,姿态做了个十足。

“不能怪你们,是朕没有将国家治理好啊”太宗皇帝摆了摆手,深有感触的说道,“你们家一向忠于王事,多番救了朕的性命,这些朕都记在心里”停了停后说道,“今次你立下大功,朕打算将你留在京师,另有任用。”

“微臣情愿为陛下戍卫边疆,抵御外番的入侵。”我表明心迹道,心里面却是有些烦恼,江南那边的事情还没有办好,这就又要将我留在京师了,可怎生应对

“此事就这么定了,爱卿无须多言”太宗有些烦闷地断然否定道,“契丹人的使者已经来到太原府了,朕决定任命你为枢密院同知,协助宰相商议和谈之事”

我愣了一下,原来太宗皇帝早已经决定和谈了,却偏要问我的意见,想来也不过是试探罢了,当下拜谢道,“微臣遵旨,谢恩不知道对方派了什么人前来议和”

太宗皇帝笑了笑道,“说来你也是见过的,是辽国的侍中抹只。”

“原来是他”我沉吟起来,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一个异常油滑的大胖子形象。

第十二章风摧秀木

太宗皇帝在太原城中将军民人等抚慰了一番后,甩手离开了,走了时候很有些仓促,倒像是京师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样,令众臣都感到非常诧异。

按道理,既然契丹的使者已经来了,皇帝怎么也应该接见一下,显示一下中华上国的威仪,就这么草草离去,未免有失礼数,授人以话柄。

杨家在太原府中是有宅第的,我们将老令公的灵柩停在了旧宅中,然后派人火速回京师通知天波府中众人,一时之间,整个旧宅里面都是前来吊唁的旧日亲朋。

杨老令公在北汉出仕时,曾在太原城中与宋军苦战数十日,后来归降也是受了北汉国主的诏命,不得已而为之,其英雄形象很是受太原军民钦佩,再加上他长年驻守北疆,守土卫民,深得人心,因此前来吊唁的还有不少的普通百姓。

我与七郎一身素服,长跪在草草设起的灵堂一侧,答谢各位前来吊唁的宾客。

皇帝虽然走得匆忙,但是却没有忘记这位救过自己好几次的杨大将军,不但下诏吏部,追赠杨继业为大同军节度使,太尉,太子太保,而且还赐下了不少的金银器皿丝帛布匹,并手书了一块儿“忠义千秋”的牌匾来褒奖他为自己做过的贡献,算是给足了面子。

前来吊唁的人中,的确有很多是出于敬重缅怀而来,也不排队有一小部分是心存歪念的小人之流,在杨老令公生前畏之如虎,此时却来假惺惺的挤出两滴鳄鱼泪来,旁敲侧击的打探一下失去了杨家家主和五名子弟的天波府,究竟还能不能被皇帝宠信如初,依然在朝中保有一份儿立足之地。

我的头脑里面比任何时候都冷静,漠然地看着一个个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官吏们从眼前来来去去,心中却冷得厉害,世态炎凉,不过如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