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82

分节阅读 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慕我朝文化,从家里面偷偷溜出来地,杨大人认为兹事体大,所以托贫道将其带回京师,交给皇上发落。”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太宗皇帝听了后心花怒放。

本来他正在担心西南边事,陈抟就将对方的三公主带到了自己的面前,这可是一个好机会,既然是大理国王地亲女儿,那么留在京师做人质也好,起码对方会多少有一些顾忌,再加上淮阳王在蜀地驻扎大大军,想来大理国皇帝只要有几分头脑,势必是不会再图谋北进了。想到这里不由高兴地说道,“仙师的这份儿礼物,果然与众不同朕就多谢了来人,将这位大理公主带入淑妃宫中,按照公主地礼仪对待,再由王总管分派几个人保护起来,不可稍有差池”

“臣领旨”内侍立刻领命将三公主带了下去。

“仙师地这份儿大礼对朕,对大宋来说都非常地重要,不知道仙师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是朕有能力办到的,一定不会令仙师失望”太宗皇帝的心中高兴,执意要赏赐陈抟。

“其实这都是苏州知事杨大人办的,贫道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不敢要皇上的赏赐。“陈抟推辞道,后来口气一转道,“若是皇上体恤贫道山居清苦的话,不如在贫道辞世之后,将华山之地仍归贫道的弟子们使用,令他们有一个安心修道的场地,则贫道与弟子们都将世代体念皇上的大德不知可否”

“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就依仙师之意”太宗皇帝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并且拟了一道诏书将华山与周围地一些土地都赐予了陈抟,算是还了他一个人情。

太宗皇帝又向陈抟请教了一些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而陈抟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太宗皇帝逐一解答,两人相谈甚欢,直至次日天明方止。

最后陈抟坚辞了太宗皇帝命他总领天下道教的大国师一职,仅仅接受了希夷先生的封号,带着几名亲传弟子回到了华山,至此之后,直到仙去,再也没有踏出华山半步。

临别之际,太宗皇帝亲自将陈抟送出了京师,两人握手告别时,太宗皇帝低声问道,“仙师一去,不知何日才能重会,朕的心中一直有个问题悬而未决,不知道仙师是否可以指点一二”说着非常渴求地看着陈抟。

“陛下可是为了皇子之事而犹豫不决”陈抟心中象明镜一样清楚,自然知道太宗皇帝的心思。若是别的事情,决不会留到现在才问起。

“正是”太宗皇帝点了点头,对陈抟的迷信又加重了几分。

陈抟想了想,大皇子已经被撵到遥远的蜀地去了,而二皇子地身体一向不好,唯一受皇帝宠爱的就是眼前的三皇子,虽然年岁尚未及弱冠,可是目前太宗皇帝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再坚持十来年也不成问题,想来想去,问题的答案就很清楚了,于是笑着答道,“贫道见三皇子的面相非常之好,与陛下颇有相通之处”

“仙师果然是慧眼无双,与朕心中所想一般无二啊”太宗皇帝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而且还是出于活神仙一般的陈老祖之口,心中格外高兴。

“皇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就此留步吧”陈抟拱手为礼,带着几名弟子慢慢地向西北行去。

太宗皇帝伫立多时,直到看不到陈抟的背影后方才感慨道,“奇人啊”

第十一章暗箱操作

得到太湖水寇疯狂涌入长江的信息之后。朝廷的密探立刻将这骇人的一幕如实地反应给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不过还是下了一道上喻,责问太湖管区的三州首领。

我同郑、石两人略加商量了一下后,由我出面三人联署上了一道奏章,解释说因为太湖水贼目前已经被我等团团包围,得不到给养,因此有一部分弃暗投明,经过我等坚持不懈的感化之后,顿觉往日罪孽深重,已有悔过向善之心,然草莽之气已经浓烈,忽听闻西南有事,于是自发地追随蜀王入川,以御外辱,有鉴此昭昭之心,臣等不敢阻拦,惟恐再生事端,反为不美,最后又附了一些吹捧文饰之辞。

“屁话”太宗皇帝将我们的奏章看过之后扔到了一边儿,脸上的表情却是哭笑不得。

他自然知道这些水寇们的底细,也知道离开太湖的水寇们的大概数目,一万多人,算不得什么假使淮阳王不带一兵一卒入蜀,那倒是很麻烦了,现在他总共带去的兵力不到两万人,对朝廷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威胁,可是对于稳定西南的局势,却是很有益处,这些人可都是淮阳王一手训练出来的嫡系部队,忠诚度自然高,战斗力也不会弱,用来威慑大理自是足够了只是这道奏章也说得太离谱了,还什么坚持不懈的感化真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不过对于朝野来说,这倒是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借口,否则的话,从长江上面浩浩荡荡经过的庞大船队,应该怎么样来解释呢

太宗皇帝思来想去,觉得这个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否则就没有那么完美了,于是吩咐道,“王继恩,拟旨下一道褒奖的诏书。就说杨、郑、石等三人自下江南,能够时时以百姓社稷为念,忠于职守,颇有建树,朕心甚慰,特下旨褒奖。群臣应以之为槽模,报效国家。至于赏赐么,就先记着”

“内臣遵旨。”王继恩连连答应道,就要下去拟旨。

“且慢”太宗想了想,将准备离开的王继恩给叫住,补充了一句道,“这样吧,三个人都给加上四品轻车都尉,再给杨延昭加上一个两浙路安抚使地名号。叫他速速了结太湖之事”

“是”王继恩有些惊奇,但是却没有多问,领命拟旨去了。

太宗皇帝又将那奏章拿了起来,看一遍笑一遍,最后自语道。“虽然这三个人放到一起有些不知所谓,不过总的来说,只要杨延昭在的地方,局势总会变得好起来的这样地人不用,又要用什么样的人呢”

等到褒奖的圣旨传到苏州的时候,我的军火生产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目前的生产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居于一个低水平地比较蒙昧的程度,虽然当地的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完备的地步,但是比起我的要求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大人,我们的治炼规模。绝对是整个大宋第一了”李若虚看着从炉子里面流出来的赤红铁水,被倒入模具压制成型后,不由得兴奋地说道。

“大宋第一有个屁用”我不屑地说道,“我们现在充其量不过是将零散的铁匠们集中到了一起而已,离真正地规模化生产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