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又是为何”我大奇道。

“唉”老夫人却又有些头痛起来,用手指轻轻地揉着两侧太阳穴,将其中的缘故向我娓娓道来。

杨家世代为将,可以说是英雄辈出,偏偏到了这一代出了一个另类人物,就是五郎。倒也不是因为旁的,就是在他出生的时候,口中衔有莲花,兼有满室异香扑鼻,一家大小皆惊,后来就有僧人上门,说是西方罗汉降生于此,前来祝贺。

杨业自是不信,以为是来谣言惑众骗取钱财的秃驴,于是吩咐家丁将来人从原路打出门去,原以为就此无事了,可没成想几天后又来了一群一群的和尚前来祝贺,最后杨业无奈,只得默许了这些和尚们的行动,任由他们将一大堆形形色色的法器送到五郎的手中。

再后来五郎稍微长大一些后,居然自己寻上了五台山,以庙为家,长期滞留山上,习武诵经,俨然是一副高僧嘴脸。山上的和尚们竟然也不以为怪,反倒时常向他请教一些佛学妙理,相处甚欢,只是杨业气得不行,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听之任之。好在五郎虽然等同于出家人,但是每当杨家有事的时候,总会适时出现,尽一尽身为人子的孝道。

“你们兄弟几个当中,尽皆是些武夫,老四虽然看起来儒雅,骨子里面却是个火暴性子,也当不了什么大事的老五现在又是如此模样,简直是个出家人,怕是指望不上了老七虽然一身功夫了得,却也不改好事的毛病,时不时惹出些祸事来,难以让娘放心这兄弟几个当中,就数你允文允武,胸中有些主意,看来杨家以后的事情,早晚是要交到你的手里的”老夫人数落了几个兄弟的长短之处,最后有些惋惜地看着我说道,“可惜你自小就混在沙场上,虽然通些文墨,但却比不上那些闲坐在家的书生们眼看着皇帝越来越重视文官,我们这些武将出身的门第怕是要慢慢地衰落了”

“娘亲也无须太过担心了,”我安慰道,“边关上战事一时间难以了却,我父亲正值皇帝重用,几位兄长也身兼军职,驰骋疆场,杨家的地位,却也不是旁人能够动摇得了的啊”

“话虽如此,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老夫人眉头深锁地说道,“皇上自从高粱河受挫之后,在几个反对征辽的元老重臣面前很是无言以对,加上箭伤复发,心中恼怒,从此闭口不言外事,只把一门心思扑在了修理内政上,文官的地位,是每况愈上近来又听说皇上准备在三个月后开恩科取士了,天子门生,前途岂开限量啊可惜了,我家中儿郎,却不是那些咬文嚼字的材料”

“科举么”我喃喃地说道,“却也不是那么难对付的吧”

第十五章富丽天下上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举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

我手捧一卷春秋左氏传,坐在窗前细细地翻阅着。

那日与老夫人谈论过后,我忽然萌发了想要参加科举的念头。

有道是,考,考,考,皇帝的法宝,分,分,分,秀才的命根儿大宋朝廷仍然是沿用了自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宋初的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后来太祖皇帝为了选拔真正拥护正统而又确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效力于朝廷,遂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便都成了天子门生。

从科举的内容上来看,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而明经科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作为科考的选材,是以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为大经,论语、孟子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宋初的科考,每年一次,并非像后来通行的三年一大考,一般来说在八月进行州考,来年春天,由礼部组织省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算了算时间,离州考还有两个月,足够我筹划一番了。小生好歹也是久经考验的试场老鸟,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罢,只要是准备充分,勤读、苦背、加小抄,最多在贿赂一下考官,对付这几本数落死人骨头的小册子,还不是小菜一碟既然被老天发配到这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宋朝,咱也弄个三元及第当当据说自开科举以来,几近千年的时间里,能够连中三元的也不过十数人而已,要是真能获此殊荣,也算得上是青史留名了。

再说了,红袖添香夜读书也是我辈读书人的梦想嘛杨府里面别的没有,红袖就有不少,虽然个个都很棘手,但容貌却很是可人,而且手脚麻利,服务周到,拿来伴读一下还是可以的。而且我也非常意外地发现,自从我宣布要闭关苦读以后,除了几个丫头随侍外,其他的闲人们立刻自动消失,就连老夫人也不敢轻易来骚扰我了,小院基本上成了禁足区。没有了被人拷问的危险,我的小日子还是过得挺滋润的,右手捧一卷春秋,微微侧目瞑视,右手理一理想象中的五绺长髯,在小丫头们一片羡慕的眼神中,我的虚荣心开始极度膨胀了

想当年,关老爷的待遇也就不过如此嘛

“六哥六哥”一阵乱叫打断了我的想入非非,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路小跑的声音。

“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我赶紧将手中的春秋高举,遮在面前摇头晃脑地诵读起来。

七郎跑了进来,也不问过我这个主人,径直一屁股坐在我的椅子上,拿起桌子上面的茶壶,不管凉热,先咕咚咕咚地牛饮了一通。我心中那个痛啊虽然说茶叶是皇帝赏赐的,不用花钱,可是那毕竟是极品的黄山云雾茶,产量有限,喝一口少一口啊

“六哥”七郎从我的案头上信手检出一部诗经来,胡乱翻了翻,扔在一旁,不无鄙夷地诘问道,“好生生地为什么要去考科举咱家向来都是顶天立地驰骋疆场的热血男儿,什么时候出过酸秀才了”

“个人爱好而已,跟你这种不学无术的人是讲不明白的。”我那起手中的书卷点着七郎的脑袋说道,“谁说热血男儿一定比酸秀才强”

“难道不是么”七郎很不服气,歪着脑袋理直气壮地反驳道,“保家卫国,沙场点兵,什么时候不是我们在出头不是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嘛”

“迂腐”我忽然发现自己也可以对别人进行说教了,心中很是感慨,于是语重心长的教诲道,“有道是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打打杀杀的向来都是别人的马前足,又有哪个帝王将相肯以万金之躯亲临险地了莽夫杀人才用刀,君子们只需要动动嘴皮儿,就能让你身败名裂别的人且不用提,就是本朝的赵普赵则平,也不过是凭着半部论语,就敢放眼天下啊那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你怎么敢小看读书人呐”

“嘿嘿嘿”七郎并非不开窍的木头,听我这么一说倒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过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拉住我的衣袖鼓动道,“六哥你读书辛苦了我杨家能不能光大门楣就全指望着你了今日小弟我作东,请你出去海吃一顿如何”

“恩,兄友弟恭,圣人明训既然小弟你能有如此美意,那愚兄我自然也不能拂了你的一片好心哪”我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答道,接着整颜一顿道,“不过,我对京城的地方不熟,你可不要糊弄你六哥,专门找便宜的馆子去啊”

“放心,包在小弟我的身上”七郎见我答应,心下欢喜,拍着胸脯满口应承道。

我转身交代了丫头香云一声,随着七郎出了院子,早有家丁准备好马匹,两人上了马,任由家丁牵着,一路行了出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