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赝品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溥老成持重,代表众人答道。

太宗见众臣都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感到非常满意,略作沉吟,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方才非常感慨地说道,“人谁无过朕未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啊”

“臣等愚昧,还请陛下明示”众人颇觉好奇,但却不解其意,于是试探地问道。

太宗却不作解释,只是挥了挥手,令王继恩捧上一只尺许大小,包金嵌银的匣子来,打开上面的暗锁,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一份儿颜色浅黄的信札来,示意众人观看。

宰相王溥首先接过信札,几个大字浮现在他的眼前,“民有长君,国家之幸兄终弟及,百年后,应当传位给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再传德昭。四海至广,能立年长的君主,是社稷的福气。”再看看日期,正是建隆三年杜太后在临危的时候,下面尚有一行小字,“臣赵普记。”上面宛然印有太祖皇帝的宝玺与年月签名,正是被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金匮遗书。

另附着一封书信,正是当初赵普罢相时写给太祖皇帝自诉心迹的亲笔,“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府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缺点可议方太后病危之迹,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皇帝,愿赐昭鉴”

众人看了书信以后都恍然大悟,怪不得罢相数年的赵普又一次得以重返中枢,原来是抓住了这一根救命的稻草,此人当真是算得上老谋深算未雨绸缪了,一封书信,就将自己的心迹表露给了太宗皇帝,看来他重掌相位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则平果然是忠愍之臣啊”王溥感慨地说道,心中却暗骂赵普无耻,居然连皇帝的小辫子也能抓住,一封金匮遗书,就替篡夺兄位的太宗皇帝正了名,一封与太祖的信札,就表明了自己一向并无反对太宗的野心,实在是高明之至啊。若非如此,他恐怕还得老老实实地在河阳作他的地方官吧

“朕准备以则平为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众卿以为如何”太宗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陛下英明,老臣附议。”如此官职,可以说是军政两方的极品,除了封王之外,已无其他职位可以超越了,王溥心下了然,知道皇帝已经作了任用赵普为相的决定,自己要是不同意,那还不是忤逆圣意啊当下表示赞成。

首相既然已经没有异议,余下众人自然更无话说,纷纷对赵普表示祝贺,同时大力颂扬太宗皇帝能够明见万里,不令贤臣失于乡野,甚得古贤明君主尧舜之风,实在是千年难得一见的英明天子,臣等得沐天恩,何其幸甚

“好了,好了”太宗虽然也喜欢听奉承话,但是毕竟从事过多年的基层工作,深知马屁话听多了还是有害的,于是打断众人的话头儿说道,“南方既已平定,有些事情,可就应该提到议程上面了”

内侍王继恩在太宗皇帝的示意下,拉开了背后一面墙上遮掩着的帷幕,命随侍的小太监将几只明亮的宫灯举到跟前,殿内立刻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顿时,一幅巨大的山川地形图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第六章李煜之死上

“陛下不可”左仆射薛居正见到地图后,脸色大变,高声劝阻道。

“卿有何言以教朕”太宗本来正兴冲冲地打算在几位重臣面前指点一下江山,阐述一下自己攻灭北汉的战略意图,却不料被薛居正给打断,面色有些不豫。

“陛下,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然自开国以来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刘氏父子又穷兵黩武,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河东十二州在籍不过八万户,若非有辽帝引为强援,亡国不过是旬日之间。”左仆射薛居正苦言相谏道,“我大宋如今方才平定南方,诸多事务辄需入手,山越之民尚需抚恤,正是多用之时,何苦轻启战端况且北击南汉,辽军必然大举南下加以驰援,此役一开,必然旷日持久,耗费甚巨,兵火绵延,生灵涂炭,陛下不可不察也”

太宗听了薛居正的谏辞后,原本有些冲动的头脑好象被浇了一盆凉水,眼睛怔怔地看了看诸位大臣,有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北汉山川地理图,心中失去了计较,毕竟薛居正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薛大人此言差矣”潘美在一旁有些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北汉之民,受刘氏父子之苦久矣犹如久旱之禾苗,殛待甘霖我大宋王师一至,必然是顺应天意人心,以有道伐无道,数日可下太原辽军虽然势强,终是外族,况且给养难以维系,我军只需坚壁清野,截断粮道,其自然不战而溃”

两个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于是在场的大臣们也随之分成了两个阵营,开始就是否应该出兵而争执起来,各抒己见,相持不下。

“国华执掌枢密院事,军国大事尽由卿手而出,你认为如何才好”太宗被众人吵得有些头疼,看到曹彬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于是问道。

众人闻言停顿下来,都将目光转到了曹彬的身上,毕竟他是大宋第一名将,深通兵法,久经战事,眼光经验在众人中都是首屈一指,对于他的看法众人自是无法忽视。

“可伐”曹彬思忖了一下后,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

主战派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而薛居正等人则非常不服气,争论的矛头立刻指向了曹彬。

“曹大人”薛居正翘着胡子大声质问道,“你虽然平南汉,灭南唐,东征北伐,战功卓著,可是这北汉毕竟不同于别处昔时周世宗及太祖俱亲征北汉,何故未克也”

太宗等人都注视着曹彬,看他如何应对薛居正的质问。

薛居正说的的确是实话,周世宗与宋太祖都是不世出的英雄豪杰,知将善兵,雄才大略,可偏偏都在攻伐北汉的时候触了霉头,落一个歃羽而归的下场,实在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运气太差了。

只见曹彬不慌不忙地答道,“周世宗时,史彦超兵溃石岭关,人情惊扰,所以班师。太祖皇帝顿兵草地,适值暑雨,军士多疾,是以中止。这并非由北汉强盛,无可与敌呢。”

这两次征伐曹彬都是亲身参与,内中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曲折他都了若指掌,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资格较老的几位重臣仔细一想,实情果然如此,皆纷纷点头。

“若朕今日北征,卿料能成功否”太宗皇帝充满希冀地望着曹彬,很是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来。

“如今我大宋国家方盛,兵甲精锐,加之新近平定南方,士气正旺,欲入攻太原,譬如摧枯拉朽,何患不成”曹彬看了看周围诸人,朗声答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太宗拍案而起,双目神光炯炯,大声喝道,“先皇平南唐时曾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今四海承平,天下归心,独刘氏父子据河东之地以抗王师,兼且勾结辽帝,出卖幽云诸州,屡次犯我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必伐北汉”

众人见皇帝圣意如此,当下也不再说其他,转而商议起征伐大事来,从粮草辎重攻城利器到人马配备行军方略等方面,都作了细密的筹划部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