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忠王远征史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百姓感戴,编为歌谣。其办赈务,办保甲,无一不合于古。顷湖南报到,新宁被斋匪余孽煽乱,杀前令李公之合家,署合万公亦被戕,焚掠无算,则民樵之父母家属,不知消息若何可谓鼻酸。余于明日当飞报民樵,令其即行言旋,以赴家难”

山路难行,端坐在马车里的当朝礼部侍郎曾国藩因长途舟车劳顿而全身酸痛,耳听得马蹄得得轮轴伊呀,不知为什么突然记起了归乡前夕,也就是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写给四位老弟的一封家书。

外敌入侵,内乱频生,朝庭纲纪糜烂,军队丁无斗志,莫非皇皇大清王朝真的要在风雨飘摇下走向败落与覆灭吗

曾国藩只恨报国无门,此次归乡省亲,名义上是丁忧尽孝,实则变相被圣上咸丰皇帝将他这位二品大员逐离了朝庭,纵使他有满腔的抱复志向,也只好就此归隐耕读,窝在桑梓故里做一介草民百姓,没机会再操心过问政事了

家书中提到的所谓“斋匪”,就是前些年纷扰西部诸省的白莲教起义,参与者因信教吃斋,所以被人称作“斋匪”。让曾国藩痛心疾首的是,白莲教的匪首王聪儿不过是个目不识丁、靠跑江湖卖艺出身的女流之辈,却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数万妖众,纵横为乱湖北、河南和川陕四省,历时个年头,甚至连曾国藩的同乡浙江县令江民樵的亲人家属也未能幸免,被教匪洗劫焚掠一空

是督剿之人不得力还是民间对当朝的不满情绪在累积,到了有人振臂一呼立时应者云集的程度

假如是后一种情况那时局就太可怕啦斋匪虽归于沉寂,保不准何处又会冒出来素匪荤匪,只要朝庭的民生赈济大略不得到改善,四方平民依旧过着饥寒交迫、家徒四壁的贫苦日子,暴乱与反抗的大火迟早会呈燎原之势,焚得大清王朝峰火遍地狼烟四起

想到此景曾国藩心情格外沉重,长长地吁出一大口浊气,伸手揭开马车的轿帘。

家乡湖南的景色山青水秀风光怡人,是曾国藩在京为官之际时常感怀眷念的美好记忆。与之相对的是这里人性纯朴民风骠悍,彰显出湘乡子弟的如火烈性及勇猛精神。因此湖南地方尤其是湘西山区匪患不绝,成为困扰地方官吏和乡绅黎民的一个顽疾。

“咚”一声号炮作响,山道一侧的险峰峻岭间爆发起如潮的呐喊声。

曾国藩乘坐轿车的驾辕马匹受炮声惊吓,顿时人立长嘶,发足狂奔。

赶马的车夫拼命勒缰控制,不料那马匹已经引发了狂性,再也无法回复平静。

眼看四蹄飞动车行如电,稍有偏差马车即会跌下山道旁的万丈深渊,将车上所载的箱笼什物及曾国藩一齐摔得粉碎

第五章蒙面劫匪1

惊马风驰电掣地向悬崖下冲去,赶车的马夫已被吓得束手无策,眼看车毁人亡的惨剧即将发生

也不知是由于马车的剧烈颠簸还是大志未酬留有遗憾,面色惨白的曾国藩轻叹一声,慢慢闭住了自己的双眼,等待着命运裁决那一时刻的到来

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自己没有为朝庭和圣上分忧,呕心呖血死在礼部副主官的任上;没有投笔从戎死在驱逐外寇和平定宇内的疆场上,反倒在临近家乡咫尺之遥的时候,坠涧落崖摔得粉身碎骨,虽然能够就近归宗入土,终不免抱憾一生

慈母仙逝未能送终床侧已为不孝,国家有难无法替君分忧是为不忠。曾涤生啊曾涤生,枉你饱读诗书以当代大儒自居,圣人六训前每两条都不曾戒守,还有脸幻想着能以身作则、充当天下儒士学子的楷模

曾国藩暗中自怨自艾,一阵凄楚悲酸的滋味涌上了眼窝。

就在他已经绝望透顶之时,从另一侧的林木丛中飞出了一柄雪亮的斩马寒刀,那刀的阔背上坠着几个响环,飞在空中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不一时已疾掷近前,刀锋竟将惊马的整个马头自脖颈处齐齐切了下去

被斩落的马头在山道上翻滚,失去了头颅的马身依惯力又向前冲出十数米,这才仆地气绝,马车也轰然翻跌在深谷悬崖边上。

死里逃生的曾国藩手捂着被撞起一个肿包的额头,从车轿里钻出来,仍想不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难道自己忠君报国的一片拳拳之心感动了上苍,因此才得以大难不死

从半山腰间冲下百余名山匪,兵刃五花八门,装束稀奇古怪,有赤足的山汉,更有的长发披散、身穿前明式样的长衫马裤。为首的二人都做江湖绿林打扮,与普通匪众不同,这两人想必是自重身份,生怕别人认出他们的本来面目,所以均用白汗巾蒙面,只把眼睛露在了外面。

随同曾国藩一同返乡的两名家丁见山匪层层围困过来,也顾不得翻车时节跌破的外伤,各拨出腰刀将主公掩在身后。

为首的山匪头领弯腰从地上捡起那柄斩落马头的寒刀,曾国藩这才明白方才就是此人飞刀毙马挽救了自己一命。能够在百米开外飞刀斩马,可见武艺非同寻常,其出刀的力道、准确切向马颈的准头,绝不是浸淫数年所能拥有的功力

“呔此山是吾开,此木是我栽,欲从此处过,留下买路财”那人当凶把刀一横,以戏文里的腔调喊道。

“大胆占山打劫你也不看看对象”一名家丁斥道,“你可知这位大人是谁睁开你们的狗眼瞧仔细了他就是湘乡第一名士、当朝礼部二品侍郎曾大人”

那首领闻言一愣,怀疑地上下打量一身便装的曾国藩:“你你就是名满潇湘、誉满京城的曾伯涵曾大人”

曾国藩拨开家丁走到那首领对面:“在下正是湘乡曾涤生。”作者附注: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死后谥尊“文正公”。

那人以一阵狂笑掩饰惊惶失措:“哈哈哈好没想到打劫劫得个朝庭二品大员不才手下的这帮弟兄穷得食难裹腹,劫官劫民都是做强盗,反正也算行劫一回,劫你曾大人一次胜过劫平民百人”

“你错了”曾国藩微笑着摇头道:“也许在下会让你和你的手下倍感失望打劫曾国藩还不如打劫一个平头百姓收获大”

曾国藩转身吩咐家丁:“打开所有箱笼,让这位大王看看曾某随身携带的家当”

百多名山匪热切地关注那两名家丁开箱倒柜。

朝庭礼部二品要员荣归故里,箱子里该藏着多少民脂民膏金银珠宝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