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521

分节阅读 5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日车驾抵达洛阳,章邯、司马断、公子婴、熊庸率两万精骑从大梁赶来相迎。

皇帝勉慰了章邯和熊庸,言辞间表出对他们的绝对信任。章邯和熊庸感ji涕零,誓死效忠。

当天晚上,皇帝把宝鼎请到了行帐,“依照大秦律,章邯的确不合适继续出任北军统率。即便有朕和你的支持,但章邯的威信受到了打击,诸军统率们对他的信任也有所降低,这些都对平叛不利。”

宝鼎抚须而笑,“既然如此,陛下为何还让他继续统率北军”

皇帝微笑不语。

宝鼎摇了摇头,“陛下既然借助章邯向他们发出善意,是不是打算在分封上做出让步”

皇帝给宝鼎说中了心思,脸上出一丝尴尬之sè。他不知道宝鼎的真实态度,但他的想法能否付诸实践必须得到宝鼎的支持,否则必定落空,这让他有些不安,他不希望看到两人之间出现矛盾和裂痕。

“叔父,关东不能再乱了。”皇帝说道,“事实证明,帝国的和平统一仅靠强悍的武力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是不够的。正如叔父所说,目前咸阳不具备集权的条件,但分封又会导致帝国陷入分裂和战乱,所以我们必须走集权和分封共存的道路。自统一以来,我们一直在走这条路,不过事实告诉我们,这条路我们没有走好,国策还需要调整。”

“如何调整”宝鼎问道,“是倾向集权,还是倾向分封”

皇帝犹豫了一下,谨慎说道,“朕的想法是,扩建封国,但限制封国的大小和权力,这样既满足了分封,又有利于集权。”

宝鼎赞许点头,“此策可以迅速分裂叛贼,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平息关东之乱,而且完全避免了手足相残之祸,好计策。”

“叔父同意了”皇帝惊喜地问道。

“如此良策,臣当然鼎力支持。”宝鼎笑道,“不过你想过没有,此策终究是权宜之计,时间长了,贪yu还是会éng蔽人的心智,会让很多人走上不归路。帝国的和平统一,最终还是要靠撤藩,要靠彻底消灭分封来保证。”

“叔父认为咸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具备撤藩的条件”

“两个前提,一个是帝国富强,庶民安居乐业,天下万民忠诚于大秦,咸阳才有实力撤藩;一个是南北战争严重威胁到了帝国的安危,迫使帝国不得不集权于中央,以便集中全部国力守护中土。”宝鼎伸出两个指头晃了一下,“一个内因,一个外因,缺一不可。”

皇帝陷入沉思。

二世皇帝抵达大梁,下诏扩建封国,把当前的五个封国扩建为九个。

二世皇帝登基后,燕国封国随即取消。这一次皇帝不但重建燕国封国,还另外增加了三个封国,一个是山东的胶东国,一个是两淮的九江国,一个是江南的长沙国。不过相对应的,各封国所统领的郡县大幅减少,基本上就是一郡之地。另外,封国王的权力大幅消减,由中央直接委派“相”主掌封国事务,而这个“相”每三年就轮换一次,尽量避免王、相联手对抗的弊端。

封国王的资格做了重大调整,凡皇子,即便没有功勋也可以领封国。新增加的四个封国,就是由皇帝的四个儿子在咸阳遥领。

二世皇帝并没有取消齐、楚、吴和南海四王的封国,其意思很明显,你们四个兄弟自己掂量着办,如果非要手足相残自相残杀,那最终结果就是一无所有,反之,如果向朕低头,遵从咸阳的命令,那么一切好商量。

形势突变,齐王公子骧第一个向皇帝投降了,齐国军队调转马头杀向了胶东。田儋等叛贼抵挡不住,蜂拥南逃,直奔两淮。

皇帝又下诏,凡追随封王割据自立的郡县官员,一律赦免。当然,官是没得做了,统统回家去种田,不过相比诛杀九族,这点惩罚根本不值一提。

九月,河北、中原和山东三地的叛乱基本平息,皇帝随即统率大军直杀两淮。

面对淮河对岸杀气腾腾的二十多万大军,楚王公子昌的勇气消失了,他也选择了投降。

会盟而来的大江两岸的叛贼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遭到了公子昌的“暗算”,死伤惨重。

皇帝挥军杀过淮河,大肆屠戮,挡者披靡。

十月,吴王公子高投降。

同月,从江南传来消息,熊启、魏起、王嵩等人率军杀进江南,击败了项梁和范增,占据了长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