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500

分节阅读 5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鼎略感错愣。

一直以来,公子将闾对他都是待之师长之礼,恭恭敬敬,今天却一反常态,竟敢向自己发难。

宝鼎冷哼,转目看向王贲。

王贲目赞赏之sè,抚须而笑,不过面对宝鼎冷冽的目光,却是感叹不已。

曾几何时,宝鼎还是一个悍不畏死的懵懂少年,需要他的照拂,恭敬地称呼他为叔父,但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宝鼎成了大秦第一权贵,主宰着大秦的命运,也主宰着他的命运。

当年,宝鼎在代北凭着一把宝剑刺杀了赵燕两国的大权贵,九死一生,而如今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轻松铲除冯氏,重创老秦一系,把王翦、麃公和王绾等人全部赶出了朝堂,根本就没人可以伤害他,即便是始皇帝,恐怕也不敢再像当年一样与其公然对决了。

如此一个大权贵,却选择了一条让人看不懂的路,他到底想干什么难道他当真是要誓死维护帝国的和平和统一

“我告诉你们原因。”

宝鼎调整了一下坐姿,神sè更显疲惫,就连声音都变得缓慢而低沉,略略带着一丝晦涩和黯然。

宝鼎说了很长时间,情绪虽然平静,但言辞中透出一股深深的无奈,公子将闾和王贲甚至察觉到了从宝鼎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丝绝望。

“集权并不意味着大秦可以确保和平和统一,而分封的进一步扩大也未必会导致中土的分裂和战乱。”

宝鼎最后说道,“但现在咸阳并不具备解决这个矛盾的条件,在大秦国力没有恢复,在中土庶民没有安居乐业,在中央财政没有得到根本xg改善之前,我的建议是,想方设法缓和这个矛盾,而不是ji化这个矛盾。”

大帐内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宝鼎忽然咳嗽起来,呼吸也变得粗重,脸sè十分苍白。

“叔父,要不要请个医匠来”公子将闾关切地问道。

宝鼎浑身发冷,感觉身体里的血液似乎都要凝固了。他摇摇手,示意自己没事,继续议事。

“北疆镇戍怎么办”王贲终于说话了,“谁来保证北军将士的生存”

第一卷 崛起 第442章 互不相让

王贲忍不住了,言辞犀利,怒斥宝鼎这些年的一些不恰当做法。

宝鼎担心咸阳如果继续实施“横征暴敛”之策,关东局势会失控,叛乱会此起彼伏,动摇大秦的统一大业。

王贲则认为,假如当初宝鼎没有与咸阳联手拿出进行南北战争的策略,那么大秦的军队就不会集中到北疆,如此一来地方上就有大量镇戍军,有了武力强悍的镇戍军队,还怕关东人叛乱假如当初宝鼎没有提出先发展北疆,先修筑直道,先做好北伐的准备,那么咸阳就不会下令解散部分军队,继而导致建设北军的时候,兵力严重不足,这才有了今天的镇戍危机。

北军三十万常备军,十个军,每军三万人马。北疆有三大镇戍区,由三大行辕负责镇戍。其中西北疆四个镇戍军,陇西一个军,北地一个军,上郡一个军,离石要塞一个军。代北四个镇戍军。东北疆地域辽阔,却只有两个镇戍军。

如此单薄的镇戍兵力,竟然还要削减,而且一次性削减十万,王贲不得不质问宝鼎,这十万将士从哪个镇戍区抽调西北疆和代北是北疆镇戍的主战场,尤其西北疆,不但兵力分散,而且还承担着戍守京畿的重任,目前的兵力都捉襟见肘了,假如再削减,其镇戍重任如何完成一旦镇戍失败,其责任谁能承担

再次,咸阳削减北疆的财政投入,放弃北伐,停修直道,导致推动北疆发展的源动力统统丧失,试问,北军统率部当初所拟制的发展北疆农牧业和工商业的一系列措施如何实施这些措施如果不实施,北疆财赋收入异常拮据,北疆边郡困窘不堪,谁敢保证北疆的北虏诸族不会叛乱

目前北军的一部分兵力就来自北疆北虏诸族,假如抽调十万将士回镇京师,那么北军不仅仅存在镇戍力量薄弱的问题,还存在着北军构成不合理的问题。

咸阳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北疆边民的死活。咸阳提出,以征发边民的兵役来补充镇戍力量的不足,那么试想一下,一旦边民的兵役征发过多,必然会严重损害边民的利益,会让边民的生存非常困难,由此北疆局势会持续动荡。北疆内忧外患,如何确保镇戍确保中土的安危

归根到底一句话,咸阳削减北疆财政投入是错误的,咸阳抽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也是错误的,现在咸阳还要把由这些错误而导致的恶劣后果让北军来承担更是无耻到了极点。

王贲声色俱厉,连声质问,最终就是一个意思,北军绝不遵从咸阳的命令,北军统率们更不愿意束手就缚,让咸阳把他们一个个地宰杀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