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88

分节阅读 4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历史事件来推测,统一之初分封之议的提起,到南征北伐的基本结束,是始皇帝联合关东系持续打击本土豪门贵族的阶段,而淳于越和周青臣的廷议之争引发的“焚书”一案,则是“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彻底爆发阶段,也是以始皇帝为代表的“集权”贵族集团和以隗氏豪门贵族和关东博士为代表的“分封”贵族集团的最后决战。

李斯就是这时候出任左丞相,而隗状就在此刻消失。隗状从帝国政治舞台上的消失,意味着大秦本土豪门贵族的彻底衰落。

至于“坑儒”一案,不过是“集权”贵族集团对“分封”贵族集团的乘胜追击,也是关东系政治势力内部“集权”和“分封”矛盾的大爆发。在这次斗争中,关东博士集团被彻底赶出帝国政治中心,而太子扶苏和éng氏被赶出了咸阳。

始皇帝驾崩,李斯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矫诏诛杀扶苏和éng氏兄弟,就是“集权”和“分封”两大贵族集团殊死搏斗的延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李斯根本没有选择,只有奋力一搏,只有大开杀戒,于是宗室和大秦本土豪门贵族遭到了血腥杀戮,就连关东系的豪门贵族冯氏也未能逃脱这一轮屠戮风暴。

大秦本土贵族们在临死之前发出了最后一击,他们借助赵高之手诛杀了李斯,挑起了“集权”贵族集团内部的厮杀。

一轮又一轮的杀戮最终摧毁了帝国赖以生存的根基,“集权”贵族集团和“分封”贵族集团同归于尽,帝国倾覆。

仔细看看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关东博士集团在帝国倾覆过程中起到了“加速”作用。

始皇帝和帝国中枢建立博士议政制度的本意是加速中土文化的统一,加快帝国对关东六国疆土和国民的统治,但事违人愿,正是博士议政制度加速了帝国的败亡。假如没有博士议政制度,帝国“集权”和“分封”的矛盾也就不会愈演愈烈,更不会爆发一次又一次的屠戮,而帝国的寿命或许就能延续更长时间,帝国的寿命延长了,给帝国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或许历史就会发生改变。

今日咸阳政局危机就和博士议政制度有直接关系,正是因为关东博士们在“分封之议”上推bo助澜,导致武烈王公子宝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这也说明了关东系政治势力内部的矛盾完全公开化了,做为关东系政治势力的领袖人物,冯劫当然是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谁也没有想到博士议政制度会加速“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的ji化。

关东博士出自诸子百家,淳于越、伏生、叔孙通等人不过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已,持“礼治”理念而主张“师古”的也不过儒家而已,所以当时拟制这个制度的时候,不管是始皇帝还是法家大臣们,看到的都是这一制度的优点,而像冯氏、éng氏关东系大臣看重的则是自身政治实力的增加,毕竟这个时代诸子大贤及其门生弟子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强大。至于大秦本土豪门贵族,因为急于扩张地方势力,也急切需要关东六国士人的帮助,所以在这件事上当然不会设置障碍。

帝国统一前后,国策做了一系列修改,以适应局势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郡国制和世袭制。在大一统的前提下,郡国制和世袭制对豪门贵族非常有利,可以预见,未来的帝国政治将逐渐走向世家政治、门阀政治,而文化的统一将进一步遏制和打击寒门贵族的崛起,并最终扼杀诸子百家的学术和“百hu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环境。

中土诸子百家“百hu齐放、百家争鸣”的土壤就是诸侯并列的大时代,寒门贵族一代代崛起的前提条件就是诸侯争霸,就是中土的分裂和战乱。虽然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学术中推崇“统一”,但实际上不过是推销本家学术的一种手段而已。君王都想统一中土独霸天下,而统一需要王国的强大,王国的强大则需要正确的国策,正确的国策则来自于合适的学术思想。

这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推销手段,诸子百家谁也不知道中土统一之后的事情,统一后诸子百家的学术如何发展,他们也不知道。

大秦给了他们答案,统一不仅仅是疆土的统一,政治经济的统一,还包括思想文化的统一。大秦崇尚法学,以法强国,以法治统一天下,所以,统一后的中土文化就是法学独尊,其他学术为辅。帝国以法学为官学,以法学取士,那么将来还有谁愿意学习除法家以外的学术如此一来,其他学术还有生存的可能吗等待他们的命运肯定是死亡。

诸子百家靠什么生存靠他们的学术,靠他们的思想。学术死亡了,思想死亡了,他们也就死亡了,所以,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拼死一搏。

如何搏杀很简单,分封诸侯,重建诸侯,再一次把中土推进争霸兼并的时代,推向分裂和战乱,然后他们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

这个世上没有圣人,就连宣扬“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佛家在生死关头也会为“护佛”而英勇搏斗,不死不休,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以利至上”的诸子学士了。在他们的心里,士人阶层的生存是第一,至于普通国民和庶民奴隶不过是草芥蚁蝼而已,他们绝不会为了所谓的“大义”所谓的“民生”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说个最浅显的道理,我这个“士”都活不下去了,我还顾得上你这个庶民的死活

于是,以儒家“礼治”思想为首,以儒家领袖淳于越为首,来自诸子百家的关东博士们非常默契地走到了一起,他们宣扬“师古”,主张“分封”,就此赢得了大秦豪门贵族的青睐和支持,由此导致关东系内部的矛盾公开化,政治联盟分裂,导致帝国内部矛盾ji化,咸阳政局动dàng不安,而这一次更是掀起了惊天bo澜。

冯劫主动谈到了当前政局,谈到了关东博士集团和博士议政制度对当前政局的深刻影响,试图以此来试探宝鼎放弃江南等地方控制权的真实意图。

放在几年前咸阳刚刚建立博士议政制度的时候,宝鼎对此肯定没有太多的联想。当时他看到的也是这一制度的优点,缺乏对其弊端的认识。

史籍上没有关于博士议政制度的记载,但提到了始皇帝在统一之初仿效齐国稷下博士制度建七十博士一事。读史的时候,宝鼎一扫而过,根本没有在意,实际上他也看不到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但今日不一样了,博士议政制度自实施以来,其利弊逐渐体现,其对帝国政局的影响也逐渐显,宝鼎结合大秦十五年的历史仔细研读,很快便发现了关东博士集团和博士议政制度对帝国败亡的加速作用。

关东博士实际上就是帝国败亡的加速器。

宝鼎有理由相信,谋求分封的冯氏和éng氏这两大关东系豪门因为和关东博士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必然联手。这一次政治风暴的掀起虽然表面上看是帝国整个豪门贵族联合威逼始皇帝,但实际上其背后的推手就是关东系这两大豪门和关东博士集团。

历史会不会重演始皇帝会不会利用南北战争来转移国内ji烈矛盾,从而赢得充足时间联合庞大的关东系政治力量持续打击大秦本土豪门贵族始皇帝会不会依旧利用“焚书”、“坑儒”两大重案来重创大秦本土豪门贵族,然后再挑起关东系内部的厮杀,重创关东博士,牢牢压制分封,确保中央集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