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78

分节阅读 4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拿羊毛来要挟我,你想死啊

不过咸阳宫不敢逼得太狠,掠夺富豪财富缓解中央财政危机虽然是个缓解燃眉之急的办法,但激化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激化了咸阳宫和镇戍地方的功臣们之间的矛盾。你中央财政不够可以掠夺地方富豪,那地方财政怎么办地方府署即便再乘机搜刮一次,所得也是极其有限,远远不如养着这些肥羊,一次次的剪羊毛。但咸阳宫有宗室和外戚做后盾,有武烈侯的公开支持,中央现在连蓼园巨贾们的“羊毛”都敢剪,还怕你地方功臣造反不成所以这一次中央名义上是和巨贾们共商国事,实际上就是向宗室和外戚贵族做妥协,即便巨贾们提出来的建议有干涉国策之嫌,那也得忍着。

讨论几天后,双方在关键性问题上拒不让步。

宝鼎觐见秦王政。

秦王政以立储来赢得了宗室和楚系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体现在燕南和江南两个封国的撤销上,也体现在咸阳宫下令掠夺关东富豪的财富上,不过关东富豪中的巨商富贾有强硬的靠山,宗室和外戚贵族做为靠山虽然主动选择了妥协,但妥协是有条件的,不能损害了他们的直接利益。

或许咸阳宫是想妥协,然而,咸阳宫联合宗室和外戚肆无忌惮地掠夺地方财富,损害了关东人和老秦人的利益,逼得这两派贵族群起而攻之,咸阳宫不敢偏袒,只好“沉默是金”,静待局势的发展。

关东人和老秦人怨气满腹,你们宗室和外戚倚仗权势,让那些巨贾们明目张胆地“抢劫”财富,赚得盆满盂满,如今你们犹不知足,还要抢劫我们的财富,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你抢我们的,那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在你身上咬下一块肉。这次谈判陷入僵持,就是因为丞相王绾和两位财政官长冯去疾、王戊的阻挠,咬牙切齿也要在大肥羊身上砍下一条腿。

豪门贵族互相争斗,咸阳宫当然高兴了,所以秦王政和内廷始终一言不发。

宝鼎向秦王政再一次阐述了“剪羊毛”之策。

秦王政耐心听完,然后问道,“你在北疆学会了放牧,这养羊的本事倒是不小。蓼园目前养了多少羊这些年你剪了多少羊毛”

“征伐中原,赈灾救灾,迁徙灾民,征伐江南,建十八方镇,开凿南岭大渠,第一次开辟东南战场,北疆的垦荒屯田,北疆长城要塞等防御设施的建设”宝鼎毫不客气,一一例举,“无论蓼园剪了多少次羊毛,都无法抹杀这些肥羊对大秦统一所做的贡献。”

宝鼎神情严肃,义正严词。

秦王政冷笑,“但也无法否认他们在统一过程中所掠夺的巨大财富。”

“如果没有他们的掠夺,这些财富现在都在谁的手上咸阳宫抢得回来吗”

秦王政顿时哑然。如果没有蓼园巨贾有组织有预谋的掠夺,那么这些财富必然落在功臣们的手上,秦王政若想把这些财富再抢回来,那就不是困难了,而是要掀起一场屠戮的风暴。

“羊毛是要剪,但前提是肥羊必须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宝鼎说道,“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尤其在这个关键时刻,稳定第一,为了稳定,必要的妥协不但不会削弱中央的权威,反而会让中央权威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空前高涨。”

秦王政凝神沉思。

“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宝鼎言辞恳切。

秦王政缓缓点头,“善。”

第一卷 崛起 第423章 新变化

秦王政召集中枢大臣合议。

中央财政危机是事实,依靠增赋加税压榨普罗大众和调整政策直接掠夺富豪财富都是竭泽而渔之策,直接加剧了国内矛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以公子宝鼎为首的宗室和外戚豪门贵族在保持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步步为营”之策,宁愿放慢发展的脚步,也要确保国内局势的稳定。

而以关东系和老秦人为主的豪门贵族也承认当前国内矛盾激烈,但他们认为这时候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加快发展速度,先把当前的内忧外患全部解决掉,然后中央才能腾出手来修改国策,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国内外环境下让中土休养生息。

大臣们各执一词,据理力争。

宝鼎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长途行军,在即将到达战场的时刻,必须节省将士们的体力,以保证进入战场后将士们可以浴血厮杀,反之,假如为了抢时间抢速度,让将士们一口气冲到战场上,将士们气喘吁吁疲惫不堪,哪来的力气去厮杀

宝鼎的比喻很贴切,很有道理,但在“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下,如果放慢发展速度,缓解了中央的财政危机,那么事实上等于给了中央控制地方的充足时间,“集权”会因此占据上风,功臣们会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失去优势地位,所以他们当然要蓄意阻扰。

宗室和外戚虽然同样追求“分封”之利,但他们是大秦真正的豪门,是与王国共存亡的豪门,他们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本身就占据优势,所以他们在发展的战略上较为“保守”,更愿意选择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从而确保自己的利益始终不受损失。

目前中土财富就这多,而且还在急剧萎缩中,他们的利益若要不损失,就要损失其他人的利益,于是豪门贵族之间的联盟进一步分裂。

争执当中,廷尉卿李斯说了一句狠话,他责斥巨商富贾们挟财富威胁中央,干涉朝政,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中央不应该妥协,应该给予严惩,将这些巨商富贾的嚣张气焰彻底打下去。

这句话不仅让宝鼎骇然心惊,就连秦王政都暗自动容。虽然在这之前他已经被宝鼎说服,但事关咸阳宫和中央权威,他就不能不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了。

宝鼎再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关系到王国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步错则万劫不复,所以国策的拟制必须慎重,必须把维持王国的稳定做为重中之重。王国稳定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普罗大众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现在大秦有一半以上的疆土是刚刚占领的关东诸侯国之地,有七成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土地上,可以想像,一旦天降大祸,一旦普罗大众走投无路了,其后果是什么。赵国的灭亡就是源自接踵而至的三场大天灾,源自年复一年的战争,源自邯郸财政的彻底崩溃,这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宝鼎拿赵国的灭亡做例子,当即让中枢大臣们闭上了嘴巴。这就是直接的威胁了。

相比国祚的灭亡,中央以权威的损失来缓解财政的危机,这又算得了什么如果继续反对,国内局势当真崩溃了,那么今日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估计都要灰飞烟灭。

功臣们和秦王政为了分封一直在争夺地方的控制权,导致地方局势普遍紧张,这时候假如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比如公子宝鼎在背后下黑手,让地方上叛乱迭起,那秦王政必定会乘机狠狠地打击镇戍地方的功臣,这个险不值得冒。

秦王政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宝鼎。

几天后,秦王政书告岭南,以财赋严重不足为由,命令西南远征军放弃北伐江东的想法,如有违抗,严惩不贷。同时调盖聂和荆轲并十万远征将士速返江南,一则减少中央财政对岭南三郡的支出,二则确保江南镇戍力量,威慑楚国和岭南两地,其三则是保证攻伐江东的胜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