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63

分节阅读 4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理想状态,这是在武烈侯和功臣们都没有采取相应对策的情况下,假如武烈侯一定要修筑直道,而功臣们一定要打过大江,秦王政一定要远征西南,那么大家都要抢夺中央财政,最后就会形成最为恶劣的一种结果,那就是迫使中央加大赋税的征缴力度,拼命地“压榨”普罗大众,把“官”与“民”的矛盾推到极致。

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生死悬于一线了,还要不要保住统一战果还想不想瓜分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还是否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帝国,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就是拿未来的帝国做豪赌,谁不敢赌,谁迟疑不决,谁就输了,但谁敢赌,谁就是义无反顾地去舍身赴死,还是输。

这就是一个有输无赢的赌局,唯一能确保胜算的就是“庄家”,就是秦王政。

中枢大臣们不管自己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也不管自己隶属于哪个政治势力,他首先必须站在中枢决策者的立场上考虑王国的未来。只要王国能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利益,那么其所在的政治势力才能获得需要的利益,才能实现所追求的政治理念,否则,一切都是井中月水中花,都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现在,秦王政的决策满足了他们对利益的追求,但结果是王国的利益被无限制地掠夺,中央财政肯定要崩溃,王国的未来一片黑暗。国祚岌岌可危,王国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依附于王国而生存的政治势力又拿什么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未来

中枢大臣们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但秦王政始终保持沉默。

他拿出这个决策后,他就是旁观者了,他相信没有哪个中枢大臣会反对自己的决策。当前形势下,还有比这个更完美的决策吗肯定没有。

至于中枢大臣们的质疑,都集中在中央财政上,而如何提高中央财政,那不是秦王政这个最高决策者的事情,而是中枢大臣们的本职工作。

中枢议事很快进入高潮。

中央两大财政官长治粟内史卿冯去疾和少府卿王戊明确表态,中央财政无法保证大军在渡淮作战后继续进行渡江作战,也就是说,即便秦军在军事上具备了吞灭楚国的能力,但因为中央财政的极度匮乏,大军也只能止步于大江北岸。

言下之意,中央财政既然无法支撑大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统一战争,那就更不要说去远征西南或者修筑直道了。

太尉公子腾、上将军王翦、蒙武、麃公,卫尉卿李瑶、中尉卿张唐等大臣从军事角度和统一战争的形势出发,强烈要求在最短时间完成灭楚之战,为此他们建议中枢马上修改赋税政策,加大赋税的征缴和徭役的征发力度。

太傅公子宝鼎、郎中令蒙嘉、廷尉卿李斯、御史中丞甘罗、内史公子成等大臣极力反对增加赋税和徭役,认为这是竭泽而渔,必将危及到国祚的安危。

这时候右丞相隗状、左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驷车庶长公子豹四位上公大臣提出了一个折衷意见,暂时不做增赋加徭的考虑,先进行渡淮作战,假如渡淮作战顺利,渡江作战也万事俱备,那么中央就以完成统一大业为第一要务,下令增赋加徭,全力保证大军渡江作战,完成中土的统一。

反之,假如渡淮作战不顺利,渡江作战更是困难重重,那么中央就必须改变统一战争的攻击策略,就必须开辟西南战场,然后对江东实施战略上的大包围,最后以南北夹击来完成对楚国的最后一击。

也就是说,增赋加徭势在必行,这是形势所逼,统一大业所必须,但实施力度不一样。假如大军在渡淮之后马上渡江作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统一大业,那增赋加徭的力度就不大;,反之,假如大军必须远征西南,必须以开辟西南战场来完成对楚国的攻击,那增赋加徭的力度就非常大。

中枢大臣们旋即沉默。

这不是因为四位上公大臣的一致意见份量沉重,而是因为这明显是一个陷阱,一个反击秦王政的陷阱。

很明显,秦王政无意攻打江东,而武烈侯又一门心思要修筑直道发展北疆,那么无论功臣们如何努力,最终都会止步于大江北岸,既然如此,何不将计就计,让秦王政去远征西南

远征西南的成功率有多大看看楚国就知道了。楚国几百年来有不少胸怀大志的君王都有过开辟西南、拓展疆土的想法,有的甚至付诸实施,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南岭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一条大渠改变不了现实,以今日大秦的国力和当前的形势,远征西南注定了要失败。

南岭大渠的开凿是武烈侯设下的一个陷阱,而西南策略更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幻,偏偏秦王政就上了武烈侯的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竟然相信了武烈侯的西南策略,竟然要远征西南,试图以远征西南来拖延统一的进程,延缓功臣们对地方的控制,试图以开辟西南来增加咸阳宫的权威,打破眼前政治上的困局,这未免过于异想天开了。

秦王政的决策一出,武烈侯和功臣们的矛盾骤然突出,武烈侯和豪门贵族迅速分裂,两者因为争夺中央财政势必要大打出手,而秦王政则可借此机会渔翁得利,调集中央财政去远征西南。但贵族们不想与武烈侯反目成仇。在他们的眼里,武烈侯和他们的目标都是分封诸侯,两者利益诉求一致,何必为了眼前的这点利益而大打出手,让秦王政渔翁得利所以,干脆推动秦王政去远征西南。如此一来,秦王政和武烈侯为了争夺中央财政就要拔剑相向了,最后就算秦王政胜出了,武烈侯也必定从中阻挠,而江南控制在武烈侯手上,假如武烈侯出手阻挠,远征西南更是没有半分胜算。

形势发展到那一步,秦王政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必定以大败而结束,咸阳宫随即在政治上陷入全面的被动,可以想像,那时秦王政还拿什么来阻止功臣分封

退一步说,就算秦王政说服了武烈侯,这对兄弟联手合作,创造了奇迹,赢得了远征西南的胜利,但远征西南的巨大耗费将把大秦拖进崩溃的绝境。

中央财政全面崩溃,秦王政拿什么统治王国中央增赋加徭,国民不堪重负,必定引发叛乱,叛乱一起,功臣们率军戡乱,可以迅速增加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一混乱形势对抗中央,拒绝中央的命令,在所控制地区实施“轻赋薄徭”以收买人心,于是也就形成了割据的事实。

割据形成事实,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秦王政还能阻止分封那时他若想维持大秦的统一,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分封功臣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