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60

分节阅读 4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政治优势,老秦人则控制着军队,这两个庞大的贵族势力对大秦政局的影响超过了新楚系,也超过了关东系,因此他们在统一大战中必然会肆无忌惮地掠夺权力和财富,公然与中央对抗。过去宝鼎就是这两个庞大贵族势力的“代言人”,宝鼎也借助这两个庞大贵族的实力达到了变革国策的目的。

然而,贵族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永无止境。中原决战是个转折点,过了这个转折点,大秦政局便风起云涌,尤其宗室和老秦人这两个庞大贵族更是迅速走向了“分封”之路,而其他派系的贵族们也是不甘落后,在后面推波助澜。这不但违背了秦王政和武烈侯的政治理念,也对中央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威胁。

“现在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也不是讨论谁对谁错,而是要寻找解决的办法。”

秦王政听出宝鼎语气里的怨气,脸色顿时变得冷峻,语气也十分严肃。

“昨天几位宗室都去了蓼园,可有结果”秦王政直接问道。

当前解决的办法无疑是打破贵族们的联合,以分化和拉拢的手段把脆弱的贵族联合体击垮,然后就可以各个击破了。

宝鼎微微点头,“王国的利益就是老嬴家的利益,这个道理很浅显,稍加提醒就可以了,但要让他们坚决支持咸阳宫,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

秦王政摇头,冷笑道,“除了分封,还有什么可以打动他们世袭也重建了,土地也私有化了,如果再实施轻赋薄徭之策,他们所得到的财富会更多,但他们在乎财富的多少吗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更大的权力,有了权力也就有了财富,所以寡人没有进一步妥协的余地了。”

宝鼎苦笑无语。

第407章 鱼死网破

宝鼎本想劝说秦王政在爵秩等级、世袭等制度上做出更大的变革,以顺应形势的发展,给予功臣们更大的利益,从而缓解目前朝堂上最为激烈的矛盾,但秦王政态度坚决,中央不能把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让渡给功臣,让渡给地方,以免让功臣和地方势力乘机坐大,威胁到大秦的和平和统一。

宝鼎无计可施。一方要集权,一方要分封,这个矛盾根本不可调和。

秦王政忽然问道,“知道楚国的情况吗”

宝鼎蓦然想到什么,微微点头。

“楚人正在迁都。”秦王政说道,“以我们目前的状况,即便渡淮成功,攻克寿春,但若想打过大江,难度相当大。”

“渡江作战,重要的不是军队如何杀进江东,而是我们如何长期占据江东。”宝鼎叹道,“我们并没有做好占据江东的准备,渡江作战要慎重。”

“我们短期内无法渡江作战,这一点楚人很清楚。”秦王政问道,“在你看来,楚人接下来应该应对”

“议和。”宝鼎说道,“楚人当然要以议和来赢得喘息的时间。”

楚人议和,咸阳宫全力推进议和,以秦楚议和来做为咸阳宫推行“稳定”战略的基础,这可行吗

宝鼎马上推翻了这一想法。

姑且不要说中央的公卿大臣们会设法阻扰议和,就以淮北前线的军中统率们和地方军政官长们来说,他们绝不会放弃渡淮的打算,绝不会放弃对分封的渴求,即便秦楚达成了议和的约定,他们也会想尽办法破坏和约,在两淮挑起战事,然后指挥大军杀过淮河,杀过大江。

咸阳宫到了这一刻,在大秦朝堂上的主要矛盾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实际上正在迅速失去对前线军队和遥远地方郡县的控制,已经做不到令行禁止了,中央的权威正在被削弱,中央所确立的国策和拟制的具体政策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甚至在新战略的疆土上已经得不到执行了。

比如宝鼎这些年就在新占领疆域尤其在北疆,依据当地的形势和实际情况,迅速而灵活地实施一系列新政来稳定局势和解决矛盾,很多新政就与中央政策有直接冲突。宝鼎倚仗手中的特权,长期先斩后奏,给中央造成了很大的被动,中央的权威因此受损,这也是北疆边民只知武烈侯还不知道咸阳的重要原因之一。

宝鼎是大秦的标杆性人物,他的一举一动早已成为贵族们对当前局势做出判断的主要依据,比如贵族们对分封的攫取欲望就来源于他们对宝鼎变革策略的错误的理解。贵族们不在于宝鼎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他们只在意事实。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不论宝鼎的政治理念是什么,最终都不得不屈服于事实,改变他的政治理念。

宝鼎在北疆形成了割据的事实,形成了分封的事实,那么功臣们当然紧紧“追随”,发誓要把“分封诸侯”这一“伟业”与统一大业一起进行到底。

秦王政把宝鼎召回咸阳,废弃两人之间的十年约定,某种意义上也是向朝野上下证明咸阳宫和中央的权威。宝鼎的实力大不大北疆的武力是不是强悍但只要咸阳宫命令一下,宝鼎就必须回咸阳,这就是绝对的权威。

这说明什么正好说明咸阳宫和中央的权威严重不足,秦王政和中枢已经意识到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得不采用这种办法来昭显自己的权威了。

宝鼎想了很久,说道,“秦楚两国维持和约的时间不会太长。”

“这个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让我们确立国策走向了。”秦王政眼神凌厉,语气里也透出一股决绝之气,“给寡人一个答案,一个结果。”

三天后,武烈侯先在中枢议事上禀报了北疆现状,然后由北疆未来形势的发展分析和推衍了中土大势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大秦必须暂时停止统一战争,全力稳定疆土和恢复国力的原因。

又过了三天,武烈侯在朝议上,向文武百官详细陈述了这一观点,并提出了“稳定”之战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傅公子宝鼎成了咸阳最“忙碌”的人,他与每一位中枢大臣进行商谈,频繁而广泛地接触中央府署的大小官员,常常在深夜赶赴咸阳宫向秦王政禀奏局势的发展。

宝鼎是回到了京城,但他迅即被咸阳的政治风暴所淹没,虽然这场“风暴”的规模看似不大,但内里暗流汹涌,宝鼎“孤军奋战”,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多月后,宝鼎筋疲力尽、心力交瘁,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下了很严重很幼稚的错误,自己拯救帝国的策略是建立在对政治浅薄而幼稚的理解上,自己的想法太简单太理想化了。事实上统一进程已经不可阻止,政治大势也已经不可逆转,自己正在做一件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蠢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