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43

分节阅读 4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阳至今没有提拔或者征召陈禄回京的消息,而陈禄在大渠修成之后,也还有一些扫尾工作要做,所以注意力也没有转到自身的前途上。

当初陈禄在司空府主管水利工程,是宝鼎亲自点名要来的。陈禄在蛮荒之地一干就是数年,而南岭大渠的开凿成功更是功勋彪炳,但蛮荒之地的这条大渠目前还没有展露出它的“威力”,咸阳根本不重视,甚至还有劳民伤财的抱怨,如果不是宝鼎强势介入始终督促,如果不是宝鼎把楚国“骗”了进来,这条大渠估计在宝鼎离开江南后就停止修凿了。

陈禄默默地干了数年,却得不到咸阳的承认,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好在宝鼎一直关注,逢年过节都由封君府专门拨款犒赏修渠的官员和工匠。夫人黄依受宝鼎的委托,曾三次赶赴十八方镇和南岭大渠,代表武烈侯慰劳军民,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陈禄和工匠们得到了一些安慰,私下里甚至有人说,权当为武烈侯修好这条渠。

现在大渠修完了,监御史陈禄的使命基本完成了,当初随他一起南下的水师和工匠们陆续返回京师,但他是长沙郡的监御史,他走不了,还得在这里继续待着。

陈禄的师傅是中土大水师郑国,现在还是秦王政的客卿,就凭他师傅的地位,陈禄返回京师不过是轻而易举的小事。

正因为是小事,宝鼎突然问起来,陈禄在感激之余,却是非常谨慎,唯恐说错了话。不管两人现在关系如何,陈禄在朝堂上始终属于关东系,或许宝鼎无所顾忌,但陈禄不能不小心。他位卑权轻,承受力有限,无论派内还是派外如果有上位者要对付他,易如反掌。

“我这几年都没有回家。”陈禄小心翼翼地说道,“我想今年年底回家一趟,我很想念自己的母亲,还有孩子。”

宝鼎连连点头,又伸手亲昵地拍拍他的肩膀,“苦了你了,我很抱歉。”停了一下,他又说道,“回京吧,你也该回京了。”

陈禄大喜,他最担心的就是宝鼎阻止自己回京,尤其看到宝鼎亲自到江南巡视,而且听说宝鼎有意马上开拓西南后,他更担心了,谁知今天宝鼎给了他一个惊喜。

“谢谢武烈侯。”陈禄站起来,喜形于色,俯身就要大礼叩拜。

宝鼎急忙站起来扶住他,“御史能理解我的苦衷,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修好这条大渠,我感激不尽,无以为报啊。说说,回京后,你打算去哪只有力所能及,我将不遗余力地助你达成心愿。”

陈禄大吃一惊,脸色微变,眼里更是掠过一丝惊恐。

第一卷 崛起 第392章 你会修路吗

第392章 你会修路吗

武烈侯的意思很直白了,想招揽陈禄。

朝堂上的斗争很残酷,政治派系之间常常是你死我活。这个时代虽然利益至上,“良禽择木而栖”在士人别有用心的舆论造势下并不违背信义,有时候反而体现为智慧和变通,但那是在列强争霸的大背景下。

我在这个王国混不下去了,可以到另外一个王国去寻找出路,然而,在同一个王国里,在不同的政治派系间游走,事实上根本不可能,纯粹是自寻死路。

陈禄的职业是水师,是高难度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仕途较窄。当初秦王政因为政治上需要增强实力,吕不韦加大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力度,韩国大水师郑国才带着一帮弟子西进入秦。吕不韦倒台之后,同样是因为政治上需要,再加上郑国和他的弟子们又是难得的专业技术人才,秦王政才力排众议保住他们,郑国更是因为修筑关中大渠的功勋而高居大秦客卿之位。

郑国恪守本职,即便是位居参政议政的客卿之位,也绝不涉及重大政事。郑国如此,陈禄等一帮弟子更不敢逾越,虽然他们被归属于关东系,但朝堂上下都知道,郑国和他的弟子门生们在关东系中独立特行,一门心思搞水土,绝不踏足政治上的纷争,以免被卷进风暴。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逃避,但逃得掉吗武烈侯要在南岭修渠,亲自点名要陈禄。陈禄一百个不愿意,这一步踏出去,郑国一系极有可能被卷进某个政治风暴尸骨无存,但武烈侯非常坚决,秦王政也支持,关东系更想在江南插进一根“钉子”,于是陈禄加官升爵,以江南监御史的身份到南岭修渠。

这一来就是数年,陈禄全身心修渠,虽然他有意减少与咸阳方面的联系,避免介入朝堂争斗,但咸阳的关东人怎能忘记他

咸阳的关东人希望他在江南待下去,监御史这个身份可以让他公开监督江南军政,假如陈禄再主动一点,强势一点,甚至可以影响到江南局势的发展。但陈禄像他师傅郑国一样,自家知道自己的实力,像他这种实力的官员若在江南这个派系林立的地方搞风搞雨,估计下场很惨,连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陈禄谨守本份,就算是份内的事,也常常以修渠太忙为名交给下属去繁衍了事,所以这些年他在江南和各方面的关系处得还不错。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两尺,陈禄竟然在江南这个异常复杂的地方安安稳稳地待了下来。咸阳的关东人对他的谨小慎微非常不满,冯劫、蒙嘉更是数次派人“敲打”他,希望他能在江南为关东人打开一点局面,让关东人的势力渗透进去,但陈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以自身能力有限为推托,就是不配合。

南岭大渠修完了,但陈禄返京却遥遥无期。虽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师傅郑国亲自向秦王政恳求,但郑国其实根本不敢开口。郑国在朝堂上不说话不代表他对朝政一无所知,秦王政心里想什么,对江南那块地方是个什么态度,他还是有算的,所以他曾在信中暗示陈禄,老老实实在江南待着,不要“惹事生非”,耐心寻找离开的机会。

中原决战后,江南的地位更为重要。秦王政打算灭楚之后,撤销江南之地的封国,其意图很明确,中央要控制江南,以中原和江南来夹击荆宛的熊氏,以江淮和江南夹击遥远的江东封国。西南开拓之后,岭南还有一个封国,江南控制了南岭大渠,正好锁住了岭南封国的“咽喉”。从江南的战略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重要性,中央不会放弃对江南的绝对控制。

咸阳要留下陈禄,而武烈侯这时候竟然提出要陈禄回京,很明显,这是政治博弈,陈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