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33

分节阅读 43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痴心妄想。”

宝鼎的态度很明确,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抢走了我的“桃子”,抢走了我辛辛苦苦培植的果实,那么我就打断你的“腿”,不但让你把吃下去的东西给我吐出来,而且还要大吐特吐。

隗清暗自苦叹。咸阳有心利用王统挑起武烈侯和老秦人之间的矛盾,但武烈侯这招反击太过凌厉。假如武烈侯逼得咸阳不得不修改了爵秩等级制度,让功臣们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武烈侯和老秦人之间的矛盾不但不会扩大,双方的合作反而会更加密切。

王翦待在老家拒不出山,明显就是配合武烈侯胁迫咸阳做出妥协和让步。没有武烈侯和北疆军,这一仗就没办法打,也打不赢,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武烈侯和王翦不过是想双管齐下夹击咸阳而已。

隗清黛眉紧皱,无奈说道,“这事很复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宝鼎淡淡地说道,“我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咸阳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事情简单化了可以节约时间,而复杂化了就会无限制地拖延,其中利弊一目了然。”

“武烈侯恐怕难以如愿。”隗清告诫道。

宝鼎微微一笑,“拭目以待。”

第一卷 崛起 第383章 底线

第383章 底线

隗清推迟了离开代北的时间。

武烈侯愿意与她深谈,表明武烈侯与巴蜀人之间还要回旋的余地,但武烈侯的冷淡态度让隗清非常的忧郁一筹莫展。

从目前的政局来分析,大秦的国策变革在以武烈侯为首的庞大贵族集团的推动下,正在沿着武烈侯所拟制的变革方向缓步前进,看上去秦王政和中枢处于下风,但这是暂时的,一旦中土一统,战争不再是常态,那么以老秦人为首的军功贵族必然衰落,秦王政和中央马上就能扭转局面。

兔死狗烹虽然背弃了信义,违背了天道,但在激烈的权力博弈中,这是一种必然。既然未来的中土局势还是控制在秦王政和中枢手中,那么巴蜀人始终如一地追随秦王政便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有博弈就有代价,而琴氏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这让琴氏难以承受。从长远来看,假如秦王政和中枢能够击败武烈侯,琴氏自然是苦尽甘来,但假如结果相反呢那琴氏岂不有覆灭之祸

琴氏有琴氏的生存方式,代代传承的巨贾和延续近千年的世家贵族在生存理念上有本质区别。隗清虽然出自世家贵族,但她嫁入巨贾之门,做了家主,凡事便要从琴氏的利益出发。这也是过去几年隗氏和武烈侯始终保持谨慎的利益交换,而琴氏则大大方方地结盟蓼园的重要原因。

琴氏若要在今日的困境中生存下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左右逢源,而若想做到“左右逢源”,不仅仅要与咸阳宫和蓼园保持利益往来,更需要让咸阳宫和蓼园看到琴氏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琴氏的价值在哪在隗清看来,假如此次她能斡旋成功,便可以让咸阳宫和蓼园发现其价值所在,所以她非常希望自己能促成秦王政和武烈侯这对兄弟在政治上的妥协。

妥协的前提是双方都能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隗清此行最大的目的就是准确地探查到武烈侯的底线。武烈侯的要价太高了,如果她就此归返咸阳,必定让秦王政和中枢大失所望。

太傅府诸曹每三日必聚集议事。这天议事毕,唐仰留了下来,试探着说了一句,“琴氏家主还在平城,听说明日要随卓老家主去岱海看看。”

宝鼎笑笑,问道,“是不是为难了”

唐仰很尴尬,苦笑道,“我出自琴氏,家主和大匠相邀,我岂能避而不见”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宝鼎笑道,“于情于理你都应该主动去拜访,怎能故作不知,避而不见”

唐仰面露喜色,躬身致谢。

琴氏邀请唐仰,其用意不言而喻。唐仰不敢答应,此乃非常时刻,贸然见面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不见面同样有麻烦,所以唐仰考虑再三,还是主动征询武烈侯的意见,看看武烈侯能否再给琴氏一个机会。

宝鼎当然不想和巴蜀人彻底撕破脸。他自此与隗氏接触以来,隗氏就非常谨慎,隗状更罕有露面,主要事情都是通过当初赋闲在家的隗藏和琴氏进行沟通,这也是宝鼎一直对隗氏保持高度警惕的原因,就怕隗氏倒戈一击啊。正是因为宝鼎一直有所准备,所以当隗氏在关键时刻做出选择,背弃了双方的盟约之后,宝鼎也没有乱了手脚,而是从容应对。

不过政治向来以利益大小做为敌友依据,隗氏与武烈侯如此,与秦王政也同样如此。

隗氏的政治理念其实更趋于保守,更倾向于“分封”和“世卿世禄”。隗氏在此刻选择秦王政,并不是因为隗氏的政治理念发生了转变,而是隗氏着眼于未来,要利用秦王政现在的需要攫取更大的权力,然后尽心尽力扶持公子扶苏。如果隗氏能够在未来完全控制朝政,那么隗氏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比较简单了。

历史上熊氏衰落后,随之崛起的就是隗氏。隗状在秦王政时期做了近二十年的大秦第一丞相,巴蜀巨贾寡妇清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深得秦王政的恩宠,由此可以想像隗氏及其背后势力在大秦的强大。

寡妇清死的时候,始皇帝筑台纪念,这说明当时的隗状还是大秦第一权臣,但在始皇帝崩亡的前几年,大秦的第一丞相变成了冯去疾,左丞相也就是第二丞相变成了李斯,关东系在中枢里占据了绝对优势,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假如隗氏代表了当时的豪门贵族和保守势力,李斯代表了当时的寒门贵族和激进势力,双方随着南征、北伐、“焚书”、“坑儒”等一系列事件,隗氏和他所代表的保守势力遭到了重创,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公子扶苏因为犯言直谏,被秦王政赶出了京城,到北疆做监军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