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19

分节阅读 4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证明熊氏可能不利于咸阳。

“消息来源可靠”隗状追问道。

蒙嘉微微皱眉,看了秦王政一眼,然后低声说道,“消息来自黑冰。”

隗状不再追问了。虽然武烈侯至今还是紫府黑冰的秘军统率,在前线战场上也一直依靠黑冰提供的外国消息做出诸多决策,但秦王政既然敢把紫府交给武烈侯,当然有办法控制秘军。秘军是个特殊的存在,直接听命于大王,武烈侯即便一直留在京城,也无法实际意义上控制秘军。现在秦王政不但利用秘军探查外国的机密,还利用秘军监控武烈侯,这就是他一直让武烈侯担任秘军统率的真正目的。这在中枢也不算什么机密,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出来。

武烈侯肯定也知道。武烈侯是什么人秦王政始终让他担任秘军统率,名义上是方便其及时做出决策,但实际上秦王政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我要用黑冰监控你。武烈侯知道身边有几个黑冰吗谁是黑冰他根本不知道,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好在武烈侯根本没有谋反篡国的心思,他堂堂正正,用的都是阳谋,目的就是统一中土,就是让帝国长治久安世代传承,这也是兄弟两人虽然矛盾重重但始终没有反目成仇的原因之一。

“这是个机会。”隗状不动声色地说道。

“的确是个好机会。”秦王政的目光转向冯劫,问道,“你说呢”

冯劫当然明白秦王政的意思。在武烈侯的布局中,帮助熊氏外戚崛起显然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咸阳改变攻击策略,以主力攻打楚国,那么打赢了熊氏外戚也就建下显赫功勋,咸阳根本动不了他们。反之,如果咸阳坚持既定的攻击策略,熊氏外戚极有可能在背后插一刀,那么中原决战败了,一切也就落入武烈侯的掌控之中。如此看来,若要确保中原决战的胜利,必须彻底打倒熊氏。

说白了,秦王政把蒙武等人召回京城的目的不是商讨攻击策略,而是商讨如何打倒熊氏外戚。上次中原陷入危机的时候,秦王政和咸阳宫就试图把战败的责任推给熊氏外戚,借机把他们彻底打倒,谁知武烈侯早有布局,竟然说服了公子腾和熊启,让他们联手开辟了东南战场,此策不但让咸阳宫的谋划落空,还让熊外戚建功。现在秦王政和咸阳宫故计重施,又要对付熊氏外戚了。

武烈侯难道没有未雨绸缪之策熊氏外戚难道就会束手待缚荆轲在返回江南的过程中与熊氏外戚密谈,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冯劫暗自冷笑,蒙氏被逼得没有退路了,不敢败,也败不起,于是就想拿熊氏外戚开刀,以此来胁迫武烈侯,岂不知武烈侯是你们可以胁迫的对象

“是个好机会。”冯劫说道,“但既然上次熊氏外戚逃出了陷阱,这一次他们岂能没有防备此事还需慎重,以免自取其祸。”

蒙氏兄弟互相看看,眼里都掠过一丝忧色。

隗状蓦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这是不是武烈侯的借刀杀人计假如武烈侯借秦王政之手诛杀熊氏外戚,由此导致决战失败,那秦王政和中枢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威信将遭到致命打击。

隗状的心脏骤然猛跳,让他感觉窒息。就在这时,秦王政说话了。

“东南战场需要一个最高统率,谁去最合适”

秦王政决心已下,谁也不能阻止他去赢得中原大战。

东南战场上有公子腾,有杨端和,都是德高望重之辈,谁有资格指挥他们

第一卷 崛起 第371章 绝杀

第371章 绝杀

秦王政不得不下决心,倒不是他一定要置熊氏外戚于死地,而是武烈侯公子宝鼎逼得他不得不诛杀熊氏外戚。

现在的形势明摆着,中原决战的胜负取决于东南战场的攻击,而东南战场的攻击取决于荆宛军队的努力,荆宛军队是否浴血拼杀则取决于熊氏外戚。

熊氏外戚属于被打击被遏制的对象,目前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荆宛,东南战场的胜负对熊氏本身的处境并没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设想一下,如果熊氏努力把这一仗打赢了,帮助秦王政和中枢赢得了中原决战,秦王政和中枢是否就不再遏制他们,不再打击他们,甚至让他们重回京都显然绝对不可能。

外戚把持朝政,削弱了君王的权柄,阻碍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前有昭襄王,后有秦王政,都是不遗余力地压制外戚。未来,当公子扶苏做了君王,或者任何一个身体里流淌着楚人血液的王子做了大秦的王,他们都有可能在激烈的权力博弈中,把熊氏外戚重新召回以为援手。

大秦的楚系力量过于庞大。秦楚王室之间有二十一代联姻,所以自宣太后联合其兄弟子侄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楚系势力之后,楚系力量就无处不在,即便是昭襄王实施“固干削枝”之策,也不过就是驱赶熊氏外戚而已。举刀杀戮就是兄弟相残,就是血肉相残,昭襄王还没有残忍到如此地步。

秦王政也是一样,也是在华阳太后薨亡后驱赶熊氏外戚。不过历史发展到今天,大秦的中央集权制正在走向成熟,秦王政比昭襄王更加忠诚于“法治”,为此他绝不容忍现在或者是将来发生外戚干政、外戚窃取权柄、外戚破坏中央集权制度的事情,所以他要把熊氏外戚连根拔除,把这个隐患彻底铲除。

熊氏外戚就是扎在秦王政心里的一根刺,就是插在大秦中央集权制度上的一把剑,让秦王政寝食不安。秦王政迟迟不愿立储,原因就在这里,虽然后宫的华阳太后不在了,楚国的阳文君熊岳及其所属势力也不复存在了,大秦熊氏外戚也被赶出了京都,怀德夫人和公子扶苏这对母子基本上失去了内应外援,但秦王政在立储一事上还是犹豫不决,就是担心熊氏外戚东山再起,然后依靠庞大的楚系力量卷土重来,破坏甚至摧毁秦王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好形势。

熊氏外戚当然知道秦王政的心思,他们总不能束手待缚、任由宰割,他们要生存,要反击,而这一次就是绝好的机会。假如他们故意战败于东南战场,或者与楚人暗中秘谋,在东南战场上“演一场戏”,让楚人集结主力于中原,与齐军联手夹击秦军,秦军必定大败于中原,由此必定可以给秦王政和中枢以重创,如此秦王政和中枢自顾不暇,根本没办法去对付他们。等到武烈侯、王翦齐赴中原,大家齐心协力打赢中原大战,完成统一,那么可以预见,朝政必定被武烈侯及其所属势力所控制,臣强君弱,立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了,熊氏外戚即便不能马上返回京都,也为重返京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么一分析,一推测,秦王政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