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17

分节阅读 4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既然武烈侯担心,为什么不举荐武成侯王翦”朱英问道。

“咸阳不会答应。”

“既然如此,武烈侯为何不亲自率军赶赴中原作战”

宝鼎一笑置之。咸阳怎会答应秦王政怎会让自己去抢蒙武的功劳

“武烈侯,这一仗如果打输了,损失的不仅仅是咸阳,还有整个北方战局。”朱英叹道。

的确,这一仗假如打输了,秦国假如丢掉了中原,咸阳到了万分危急之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放弃代北,命令武烈侯率军南下作战,如此则北方战局陷入空前危机。

我必须在代北再打一场胜仗。宝鼎暗自想到。

第一卷 崛起 第369章 决战之前

第369章 决战之前

秦王政下令,冯毋择、李信率十万大军由燕南战场南下中原。王贲、麃浚率十万大军由代北战场赶赴中原。

北方战场四十万大军转眼南下二十万,剩下十五万大军镇戍代北,五万大军镇戍燕南,整个北方战场就此转入被动防御。

新年之前,宝鼎在上谷逐鹿召集两地封君和军政官长,具体商议北方战场的攻防策略。

与此同时,秦王政和中枢也在商讨中原决战一事。

此仗关系到中土命运,大秦命运,关系到统一大业能否完成,不得不倾尽全力。

首要之务就是这场决战由谁指挥,中原战场上的最高统率是谁。

武烈侯公子宝鼎是最佳人选,当初就是他运筹帷幄指挥大军灭韩吞魏拿下了中原,此后又是他指挥中原军民历尽艰险战胜两场天灾,赢得了中原人心。当中原陷入危机之刻,又是他从代北千里迢迢赶到中原,以重建韩魏之策一举扭转了危局,给大秦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今日武烈侯无论身份、地位、战绩还是威望,都足以统率大军指挥中原决战,但他的功勋不能再加了,威望也不能再升了,假如再给他增加实力的机会,咸阳怎么办这一次如果不是咸阳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尤其在基础国策上的妥协,武烈侯会在军队的控制权上予以妥协会在统一进程上予以妥协会支持咸阳发动中原决战,并任由咸阳一次性从北方战场抽调二十万大军南下

今日的北部边疆绵延数千里,北虏诸种陈兵塞外,虎视眈眈,形势非常严峻。北方战场之所以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赢得今日局面,主要就是靠武烈侯的谋划和四十万大军的强悍武力。现在咸阳一口气从北方战场抽调半数主力南下,武烈侯是否还能维持北方战局已经是未知数了。

这时候,唯一能支撑北方战局的也就是武烈侯。秦王政和中枢之所以向武烈侯做出妥协,这也是原因之一。放眼看看朝堂,谁有本事支撑北方战局谁敢于支撑北方战局谁主掌北方战场才能让秦王政和中枢感觉放心,以便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一门心思地去进行中原决战唯有武烈侯而已。

除了武烈侯,还有谁最适合指挥这场决战武成侯王翦。

军中德高望重者还有桓齮,但桓齮打过败仗,也老了,无论是战绩、威望和年纪,都不适合重新出山了。还有司马锌、白览、公孙豹,他们也老了,而且属于过去式,如果不是为了帮助老秦人重新崛起,他们根本不会重出江湖。

太尉麃公、中尉张唐和王翦、蒙骜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他们从未做过最高统率,也从未独自指挥过大战役,而且他们的年纪也大了,已经不合适指挥这样一场关系到大秦命运的生死决战。

最后还剩下一个蒙武。或许是因为蒙骜的光芒太过耀眼,蒙武虽然战绩显赫,但才华不显,而败于李牧之手更是让他声名和威望遭受重挫。今日矮子里面拔高子,能够给王翦做替补的也只有蒙武了。

中枢一致举荐王翦指挥这场决战。

秦王政也倾向于王翦,这场决战不能败,也败不起,所以这时候不能考虑其他因素了,哪个本事大用哪一个。

秦王政派使者赶赴频阳,请王翦进京,请他重新出山。

王翦无论在国防策略上还是统一战略上,与武烈侯的观点基本一致,他根本不同意进行中原决战,他也看不到这场决战有取胜的希望,但秦王政一旦开口,直接下了命令,就像当年昭襄王叫武安君白起去指挥邯郸大战一样,那就不能不去了,不去就是公开抗令,就是挑战秦王政的权威,他就没有回旋余地,所以王翦无奈之下,往榻上一躺,装病。老夫病重,心有余而力不足,你另请高明吧。

秦王政知道王翦的心思,他也不想强行下令引发一场风暴,重蹈当年的覆辙,所以与中枢大臣反复商议后,请太尉麃公、驷车庶长公子豹赶赴频阳,以探病为由劝说王翦重返朝堂,指挥中原大战。

新年之后,麃公和公子豹赶到频阳。两人知道王翦的脾气,开门见山,直接问他,你要什么条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