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15

分节阅读 4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兵上战场的可能性很小,河北人的兵役使用主要还是在运输粮草、修建城垣和道路等方面。燕南之地刚刚征服,而燕王喜还在辽西辽东顽强坚持,这种情况下,燕南之地的兵役征发也主要集中在后勤,而不会把燕人推上战场。

这样一来,秦国在未来几年内,军队数量的增加非常有限。扣除北方战场上的四十万大军,戍守陇西、北地和上郡长城一线的镇戍军,江南镇戍军,咸阳能投到中原战场上的只有关中、中原、东南和巴蜀四地的军队,其总兵力不超过二十万。

巴蜀、东南两地的军队不能轻易调动,他们处在中原和江南之间,对两地都可以起到支援作用,一旦进入中原战场,江南则独木难支,岌岌可危。

关中的中央卫戍军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动。蓝田大营现在基本上形同虚设,兵力极其有限。蓝田大营的主力前几年随同武烈侯进入中原作战,后来成为中原常备军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在都在北方战场。

大秦本土军队的主力基本上都在北方战场,造成的问题不仅仅是咸阳在兵力调度上捉襟见肘,更严重的问题是造成了本土兵役的无度征发,让本土国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有限,兵农一体,士卒们既是勇士,也是农夫。不打仗的时候兵役征发有限,以保证农耕,打仗的时候则全民征发,仗打完了就马上回家种地。服兵役期间,士卒们的日常开度都是由家庭供给。家里缺了一个劳动力,收入减少,这种情况下还要供养其在打仗期间的日常开度,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假如家里有三四个劳动力,父子几个都上战场,这个家庭基本上破产。立功了有奖赏,死了有抚恤,但事实上这种好事只有很少数人能够享受到,大部分普通士卒都是空手而归,死了的只有自怨倒霉了。

过去疆域小,战场在千里之外,打完了就可以回家继续种地。现在不行了,战场在数千里之外,边疆也在数千里之外,战争也是连续不断,很多大秦本土将士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了。可以想像一下,现在大秦本土国人所承担的徭役之重,生活之艰难,所付出的代价之大,也可以想像到他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君王贵族们的怨恨,对未来的绝望,一旦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转化为对王国的无限愤懑,那么王国必将陷入深重危机。

地方官府看到了危机,秦王政和中枢也看到了危机,所以统一进程必须加快,所以中原大战必须马上打,这就是兵制修改被提上日程并展开激烈争论的重要原因。

统一进程到了这一步,尤其是远征燕国,更多的大秦军队进入遥远的战场以后,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危机一起爆发了,国策和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改,而且还要尽快改,否则必将影响或阻碍统一大业,甚至有可能让统一大业功亏一篑。

咸阳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放慢统一进程的速度,在维持当前中土诸侯格局的情况下,进行国策和制度上的一系列修改和调整,解决问题,缓和矛盾,化解危机,同时蓄积实力,厚积而薄发,最终一举击败关东诸侯国,统一天下。

此策最大的弊端就是谁也无法确定大秦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国策和制度的变革。从当前咸阳政局和朝堂上的激烈矛盾来说,难度非常非常大,而国策和制度上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动摇王国根本,稍有不慎,不要说解决问题了,反而会催生更大的矛盾和危机,最终变革失败,统一进程可能就此中断,更严重的情况下很可能把前期战果尽数丢失。

变革是个长期的,需要摸索和实践,需要不断妥协的过程,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可能,但中土大势瞬息万变,尤其在统一进程已经进行到关键时刻,谁会给你变革的时间谁会给你变革的环境所以咸阳只有选择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加速统一进程的速度,先摧毁中土诸侯,先把中土统一了,先获得变革的环境和条件,然后再去变革。

争论的焦点就在这里,是先完成统一,还是先变革

秦王政从实际出发,从眼前利益出发,坚持先完成统一大业。

武烈侯公子宝鼎则从对未来的预测,从大秦的长治久安出发,坚持先变革。

中枢大臣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秦王政,一派支持武烈侯,但复杂的是,武烈侯所属的利益集团在此事上持有不同观点,像右丞相隗状、少府王戊,甚至驷车庶长公子豹、内史公子成等人也支持秦王政,强烈要求进行中原决战。在地方军政官员中,像中原、河北、东南等地的军政官长们也纷纷上奏,恳请咸阳马上进行中原大战。

中土统一就在眼前,唾手可得,而中土统一带来的利益太大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时刻,有几个上位者能像武烈侯一样看到未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可怕危机

王翦回到咸阳后,在内外廷反复阐述武烈侯公子宝鼎对统一前后中土大势的分析和预测,坚决反对马上倾尽国力进行中原决战。

然而,中原的富饶,齐国的富裕,楚国的江淮粮仓,让咸阳垂涎三尺。在秦王政和大部分士卿贵族看来,只要取得中原决战的胜利,摧毁齐楚两国,大秦的国力就会飙升,大秦当前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矛盾和危机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西南策略、代北策略能给大秦带来什么蛮荒之地,鸟不拉屎的地方,即便拿到手了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代北、辽西、辽东、西南等疆域的占领和开拓只会让大秦陷入更深重的危机,只会让大秦丧失统一中土的机会。

王翦没有回来的时候咸阳各方势力之间因为利益上的冲突倒是争论不休,现在王翦回来了,把武烈侯及其支持者的观点阐述之后,反而适得其反,反而让咸阳在此策上逐渐形成了统一,马上进行中原决战的呼声反而是越来越大。

武烈侯得到消息,心情沉重。

秦王政和中枢的观点事实上也没有错误。从大秦目前的国力,从中土目前的局势来说,让咸阳暂缓攻击中原,暂缓统一中土,集中力量进行国策变革,同时完成代北策略和西南策略,显然不现实。

这基本上就是本末倒置。现在是统一重要还是开拓边疆重要有限的国力是用在统一战场上重要还是用在蛮荒之地重要取得中原决战的胜利,摧毁齐楚两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统一大业,还包括富饶的土地和源源不断的财富。相反,开拓边疆,除了损耗国力还是损耗国力,对现在的大秦没有任何好处。

中土不统一,没有超强的国力,拿什么去镇戍边疆拿什么去开拓边疆

秦王政和中枢需要统一的功业,更需要财富去缓解大秦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他们迫切需要进行中原决战,而宝鼎和北疆统率们在此事上的目光未免过于“长远”了,他们没有站在秦王政和中枢的角度考虑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只是一味地从国防战略角度,从军事角度去考虑,结果适得其反,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秦王政和中枢不是穿越者,他们只看到大秦国民目前已经难以承受战争所到来的巨大伤害,他们必须马上解决当前的危机,至于中土统一后的事情,他们目前无暇考虑,即便做长远打算,他们也有信心在获得整个中土的财富之后,大秦军队有实力在南北边疆同时陷入更大规模的战争的情况下获得胜利,他们对外虏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南北边疆的战争规模绝对没有统一战争的规模大。

正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统一后的战争让国民们不堪重负,最终让帝国一夜间轰然倾覆。这能归罪于秦王政和大秦的文武大臣们吗他们在这个时代,这个时刻,怎么可能会想到匈奴人也在这一刻崛起强大并成为中土最大的敌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