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03

分节阅读 40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是拿代北做赌注,逼着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攻击燕国,但燕国早就有万全准备,鸡鸣山要隘更屯有数万军队,秦军急切间无法拿下上谷郡。

杨端和、王贲、辛胜、蒙恬等人商量之后,决定改变攻击策略,把大军一分为三。王贲率军从正面攻打鸡鸣山要隘,吸引鸡鸣山要隘的燕军主力。杨端和则率军从涿鹿方向强渡治水河,切断鸡鸣山要隘的退路,对鸡鸣山要隘形成包围。蒙恬和辛胜则沿着治水河南下,直杀居庸塞,阻击蓟城方向的援军。

秦军发动了攻击,鸡鸣山要隘被秦军包围,而蒙恬、辛胜则率军杀到居庸塞,秦燕两军在隘口激烈交战。蓟城震惊,燕王喜急派援军死守居庸塞。上谷郡可以放弃,但居庸塞绝不能放弃,居庸塞一丢,燕国旦夕覆灭。

杨端和、王贲急报武烈侯,上谷战场大局已定,燕军被包围在鸡鸣要隘,而中原军主力已经杀到居庸塞。考虑到整个代北战局,两人建议武烈侯,上谷战场暂时停战,一边招降被围燕军,一边屯兵居庸塞下,阻击蓟城燕军对上谷的反扑,如此可把部分驼马牛羊转送到雁门战场,确保主力大军可以挡住匈奴人的疯狂攻击。

武烈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两线作战让秦军难以为继,虏掠而来的数百万头牲畜又能维持多长时间

宝鼎考虑再三,命令曝布率虎烈军再次出塞作战,从侧翼威胁岱海方向的匈奴人,以配合平城一线的秦军将士固守要隘。

代北战事爆发,秦国上下极度关注。

好在夏粮入库,咸阳竭尽全力予以支持,晋中三郡更是征发徭役,调集几十万庶民向代北运送粮食武器,但相比代北庞大的需求量,这些钱粮物资实在是杯水车薪。河北虽然在钱粮上无力支持,但王翦还是指挥大军向燕国的易水长城一线做出了攻击态势,李信更是指挥本部人马三次攻打汾门要隘,牢牢牵制了燕军主力。

攻坚战不是匈奴人的特长,大单于头曼看到伤亡越来越大,而秦军的防线始终固若磐石,不得不下令停战。

雁门战事在历时一个多月后终于结束,代北军民熬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但他们的付出扭转了代北战局,秦军终于打开了出塞的通道,利用澹林之胡的鸿雁海,对匈奴人的侧翼造成了重大威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秦军在代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上谷战场上,被团团包围的上谷三胡投降了,两万多人的军队就地整编并入代北军。

杨端和率军赶到居庸塞下,集结十万军队猛攻居庸北隘。武烈侯下了死命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拿下居庸北隘口,以便对燕国的京都形成直接威胁。

半个月后,秦军攻占居庸北隘。

燕军为了守住居庸南关,不得不从蓟城调集了两万大军。燕王喜对形势非常悲观,把国事尽数托付于太子丹,带着部分大臣和王后嫔妃先行转移到了八百里外的令支城。

秦军在代北战场上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中原局势。

深秋,秦齐楚韩魏五国终于达成了盟约,秦齐楚三国在中原形成了对峙局面,中原短期内是不会爆发战事了。

咸阳松了一口气,秦王政和中枢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北,开始谋划灭燕大计。

公子扶苏上奏,恳请秦王政允许他率军攻打燕国。秦王政答应了,将其调往河北,与王翦一起远征燕国。

河北在秋收中大获丰收,虽然河北的农耕还没有全部恢复,河北还是羸弱不堪,但最起码今年冬天不会饿死人了,恐怖的大饥荒终于在河北失去了肆虐的能力,河北人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宝鼎上奏,督请中枢尽快决策攻打燕国。秦军越早攻下燕国,对代北战场就越是有利,对关东诸侯国的威慑也就越大,这可以大大加快统一进程。另外,宝鼎恳请中枢,重新起动西北策略的实施,利用楚国的支援尽快完成南岭大渠的开凿。这条大渠一旦开凿成功,对秦国来说意味着获得更大的疆土,意味着中土将获得更大的实力。

秦王政对代北局势忧心忡忡,他倒不是怕秦军守不住代北,而是秦军为了守住代北要付出惊人的代价,这个代价现在会影响到大秦的统一进程,未来也会影响到大秦稳定和发展。

秦王政书告宝鼎,在代北垦荒屯田是个办法,但这个办法显然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毕竟代北贫瘠,畜牧和屯田还是满足不了代北镇戍的需要,所以他建议修一条从咸阳直达阴山长城的驰道,有了这条驰道,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物资的运输难题。

宝鼎大惊失色,急忙回书阻止。

第一卷 崛起 第357章 大秦直道

第357章 大秦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